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非糖尿病患者128例,并排除糖耐量异常者,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71例)和对照组(57例),吡格列酮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qd);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8个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于治疗前及随访6~8个月复查时先后分别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瘦素及血清脂联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吡格列酮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2.28%,P=0.037);冠脉支架术后6~8个月,2组血脂指标、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OMA-IR、脂联素及脂联素/瘦素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降低非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这种作用独立于调整血糖、血脂之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吡格列酮阻止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罗格列酮或氯沙坦及二者合用对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球囊损伤方法建立大鼠胸主动脉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2)罗格列酮组,(3)氯沙坦组,(4)罗格列酮 氯沙坦组,(5)损伤组。7d后光镜和HE染色观察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变化,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术后4h,1d和7d,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 氯沙坦组明显抑制动脉再狭窄,抑制MMP-9 mRNA及蛋白表达以及pERK1/2蛋白表达,降低血浆中TNF-α浓度。而罗格列酮组和氯沙坦组不能抑制动脉狭窄及MMP-9和pERK1/2表达。结论 罗格列酮与氯沙坦二者合用可以显著抑制大鼠主动脉损伤后再狭窄,降低MMP-9及pERK1/2表达,使血浆中炎症因子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qd)。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8个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于治疗前及随访6~8个月复查时分别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8个月,治疗组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0例(0%),对照组5例(12.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8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P〉0.05),HOMA-IR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指标、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及术后6~8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HOMA-IR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8个月治疗组却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防止非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吡格列酮防止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但3-6个月后再狭窄率大约为30%左右,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使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下降。然而,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够减少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ELISA法测定术后1、3、7、14 d血清MMP-9及ICAM-1水平,取14 d时腹主动脉病理测定内膜增生面积.结果 罗格列酮干预组与损伤组相比内膜增生面积减少.模型组术后血清ICAM-1、MMP-9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于术后3 d、7 d时达高峰,罗格列酮干预组血清ICAM-1、MMP-9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抑制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形成,其防治再狭窄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CAM-1和MMP-9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再次冠脉内介入治疗是裸金属支架内再狭窄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这样处理后的再次再狭窄率依然很高,研究表明再次冠脉内介入治疗的同时应用血管内放射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血管内放射治疗防护要求高,价格昂贵及可导致迟发性血栓的危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使再狭窄率显著降低,但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支架内植入术后的再狭窄是困扰PTCA治疗冠心病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对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就成为各方研究的热点.目前在各种防治再狭窄的手段中,基因治疗无疑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主要对细胞毒作用、阻断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裂等候选基因方面对近几年来基因治疗再狭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管腔狭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pERK2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减轻血管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罗格列酮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变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MP9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及pERK1、pERK2蛋白表达;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结果:罗格列酮组管腔面积较损伤组增加、内膜面积较损伤组减少(均P<0.05)。罗格列酮组MMP9mRNA及蛋白和pERK1、pERK2蛋白表达较损伤组显著减少(P<0.05)。罗格列酮组TXB2的血浆浓度较损伤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减轻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通路pERK1、pERK2而抑制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MMP9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降低血浆中TXB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自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出现以来,靶病变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再狭窄过程包括急性血管回缩、慢性重塑及内膜增生等机制。在支架植入成为介入治疗的常规后,内膜增生变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预防再狭窄的策略应该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使支架内再狭窄显著降低。虽然再狭窄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参数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这些支架长期的安全性数据还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0例(共67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总再狭窄率为31.3%(21/67)。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3.5mm组的再狭窄率较低,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吸烟、有到病变远端侧支循环、最大球囊充气压和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4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直径≥3.5mm冠状动脉内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率,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和吸烟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直径大小、球囊最大充气压和吸烟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虽然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明显降低介入治疗(PCI)后晚期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内再狭窄仍然是一个主要临床问题,尤其是晚期血栓形成,据报道包括HMG—CoA转化酶抑制物(他汀类药)在内的一些药,可能会在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有作用,然而大多数为动物实验获得的数据,而本试验就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组织和药物治疗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214例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比较与无狭窄患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结果214例患者共278处病变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90例(110处病变)。再狭窄占42.1%,与无再狭窄组比较,血脂蛋白a、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纤维蛋白原等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患者血LDL/HDL、总胆汁酸、尿酸、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总胆红素低于无再狭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038)、高LDL/HDL(OR=1.542)、高胆汁酸(OR=1.197)、高尿酸(OR=1.113)、长病变(OR=1.331)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总胆红素(OR=0.891)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酸、LDL/HDL等临床血清学指标与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仍是目前难以解决的一项难题。近期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化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25.4%对38%,P<0.05)。然而这一发现尚需进一步证实。为了评价他汀类药物的潜在有益作用,该文对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临床再狭窄率,能否降低术后心梗及猝死的发生率,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5.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预防血管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形成已成为当今介入心脏学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可有效预防再狭窄形成 ,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目前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临床防治再狭窄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防治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当今冠心病介入治疗最令人关注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针对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多研究,如术中操作规范化,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放射治疗、再狭窄的基因治疗以及口服药物预防等。而前两者,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多个临床试验已展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但术后再狭窄成为另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新生内膜过度增长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主要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与迁移以及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有关,而且,血管紧张素Ⅱ能促进再狭窄的发展。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能降低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率。现对缬沙坦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宋开友  李莲婷 《山东医药》2005,45(13):27-27
近年来,冠状动脉支架术(下称冠脉支架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15%~30%);虽然药物涂层支架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血栓发生率较高,而且价格昂贵.动物实验表明,卡维地洛可减少颈动脉损伤模型大鼠颈动脉狭窄84%,但其对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影响的研究很少.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PCR方法测定ACE基因型。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病变狭窄≥50%)和无再狭窄组(病变狭窄〈50%)。采用SPSS18.0软件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临床基本特征、冠脉造影资料,以及与ACE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此次研究共纳入396名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40例,再狭窄率为10.1%。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狭窄组的ACEDD基因型35.56%、ACEDI基因型16.39%、ACEII基因型3.85%。再狭窄组与ACE基因I/D多态性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冠状动脉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与ACEDD基因型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在体内对斯普拉-道来(Sprague-Dawley,SD)大鼠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喂罗格列酮[(5mg·kg-1·d-1)溶于饮水中]4周;对照组喂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4周。4周后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继续上述喂养2周后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кB(nuclearfactor-кB,NF-кB),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形态测量法检测血管内膜厚度和面积。结果术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内膜厚度变薄,内膜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51±4.593)μmvs.(32.455±9.092)μm,P0.05;(0.017±0.005)mm2vs.(0.052±0.013)mm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F-кB的水平明显受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814±0.0021vs.0.1015±0.0038,P0.01;32.58%±1.75%vs.24.36%±2.46%,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阻止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