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程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足月初产妇120例,其中实施PCEA者(试验组)60例,常规措施助产者(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第一、二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脐带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静脉血气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加速了产程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ASAI一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自愿要求无痛分娩且无禁忌症的行PCE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0例条件相仿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式的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施行PCEA,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胎心和宫缩强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L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胎心和宫缩强度、下肢活动情况及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全产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为(123±68)min,对照组为(205±831min,且分娩镇痛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P〈0.05)。结论PCEA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吸入笑气分娩镇痛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产妇17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1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笑气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和母儿的影响。方法在严密监测产程进展的情况下对68例足月孕妇(实验组)实行分娩镇痛,与72例同等条件下的孕妇(对照组)未干预产程的相比较,观察镇痛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能明显加快产程进展,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是一个安全、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人住本院,ASAI~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即将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娩时实施镇痛,即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分娩时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镇痛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的活跃期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和5min 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镇痛效果好,且能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并对妇婴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简称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孕产妇 6 2例 ,采用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 (镇痛组 )与同期分娩产妇 6 2例 (对照组 )比较产程进展 ,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持续硬膜外镇痛给药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缩短产程时间 ,对母儿无抑制作用 ,大大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PECA泵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CA泵用于持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加速了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初产妇病历资料,观察组(CSEA+PCEA)共135例,对照组(产程中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282例,比较两组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223.33±105.84)min、(58.74±33.15)min,对照组为(176.14±99.66)min、(46.71±33.69)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产程中需缩宫素加强宫缩及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分别为60.00%、6.67%,对照组为27.68%、2.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4);观察组剖宫产率(11.85%)、产程中尿潴留的发生率(55.56%)较对照组(分别为5.54%、3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1);难产手术(产钳助产+剖宫产)、羊水改变、第三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PCEA镇痛对产程进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分娩结局及母儿的近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孕妇于临产后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观察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70例初产妇使用PCEA(A组),70例(B组)未给予任何镇痛对照,观察两组产痛程度、母儿的情况、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 1.用药后两组产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330.312,P=0.000);2.两组第一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6424);第二产程时间A组长于B组并有差异(P=0.0002);3.两组剖宫产率无差异(χ^2=0.22P〉0.05);A组阴道手术助产率明显高于B组并有显著差异(χ^2=6.56,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使用PCEA,不影响产程进展,增加阴道手术助产率,但建议通过加强产程管理,来降低阴道手术助产率,故此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水中分娩、分娩镇痛、传统分娩等3种不同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水中分娩组、分娩镇痛组、传统分娩组,比较各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水中分娩组、分娩镇痛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较传统分娩组镇痛效果明显(P〈0.05)。分娩镇痛组第二产程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分娩镇痛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较传统分娩组低(P〈0.05)。结论水中分娩及分娩镇痛能为产妇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分娩镇痛的第二产程较长,分娩时有效的镇痛能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方法选择160例健康、单胎、足月、无麻醉禁忌的初产妇为分娩镇痛组,随机分为2组,A组为0.125%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将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C组)。对分娩镇痛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2组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MBS评分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缩短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均可产生可靠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轻,产妇可下床活动,是1种可行走的分娩镇痛,两者相比,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青 《河北医药》2009,31(7):828-829
目的观察及探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0)用0.1%罗哌卡因+1.5μg/ml芬太尼,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n=50)阴道自然分娩,未镇痛。观察镇痛效应及2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2组产程、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罗哌卡因+1.5μg/ml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疼痛阻滞完善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产科及麻醉科禁忌证的初产妇为实验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时,给予自控硬脊膜外麻醉;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施行任何镇痛方法的3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其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及产后出血。结果实验组分娩时疼痛程度为0级、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活跃期、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EA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可明显减轻疼痛,加速产程进展,且对胎儿及产妇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陪伴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行导乐陪伴加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100例实行传统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有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分娩镇痛的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观察组86例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86例给予自然分娩方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疼痛阻滞完全,加速产程进展,且对母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莉  赵莉 《江西医药》2013,(11):1038-1040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分娩镇痛联合应用的效果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在我院临产的初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经常规产程处理2h,产程无明显进展,产力正常者,行硬膜外镇痛,直至分娩结束。Ⅱ组:经常规产程处理2h.产程无明显进展,产力正常者,行硬膜外镇痛加一对一心理疏导,直至分娩结束。Ⅲ组:常规产程处理直至分娩结束.观察3组产程进展情况、阴道分娩比例、剖宫产比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评分。结果Ⅱ组活跃期时间、顺产率、剖宫产率与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加心理疏导组活跃期缩短、顺产率高、剖宫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2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I-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采用PCEA,C组不给予镇痛药物。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2组和C组在PCEA20、60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5min,A、B2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用药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足月单胎的初产妇150例,ASAI~Ⅱ级,无麻醉及产科经阴道分娩禁忌证,自愿要求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采用利多卡因+舒芬太尼,B组采用利多卡因+PCEA泵液,C组采用利多卡因+生理盐水。3组均在宫口扩张〈3cm时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VAS评分,剖宫产或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B、C组;B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C组;C组的镇痛效果低于A、B组(P〈0.05);各组在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注射1%利多卡因+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能缩短产程,不增加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03-104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分娩镇痛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4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和一氧化二氮吸人镇痛组(IA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PCEA组镇痛有效率为96.0%,IA组镇痛有效率为64.0%,PCEA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剖宫产率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白控镇痛较一氧化二氮吸入镇痛临床效果明显,剖宫产率低,总产程时间短,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于美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65-165
目的:探讨笑气(氧化亚氮)在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对母儿影响。方法:将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产时出血、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