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讨重症脑室出血急性期治疗方法,我们将46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加腰椎穿刺脑脊液(CSF)置换术,对照组单纯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血肿清除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16天,对照组为10.0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死亡率为7.7%,对照组分别为60%和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侧脑室外引流加腰  相似文献   

2.
侧脑室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探讨侧脑室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侧脑室穿刺注入尿激酶引流并加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22例单纯应用侧脑室穿刺注入尿激酶引流术。结果 治疗组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较为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4.5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25只实验性犬SAH后CVS动物模型的血浆、CSF中ET及CGRP含量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的血浆、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ET含量开始升高,CGRP含量开始下降,至第7dET达最高值,CGRP达最低值。经蛛网膜下腔及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d组,血浆及CSF中ET含量均较同期单纯注血组明显降低(P<0.01),而CGRP则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浆、CSF中ET、CGRP失衡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防止ET升高和CGRP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蝎毒制剂-速可平(SV)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组,采用蝎毒制剂—速可平保留灌肠(治疗组),同时与用柳氮磺胺吡啶(SASO)肛栓剂(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肠粘膜结构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也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4天,而对照组为48天(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3.3%与对照组33.3%和8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愈病例进行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与对照组40%和6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1);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和13.3%(P<0.01)。结论:速可平对UC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能改善UC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马桑内酯(CL)致痫及给予孕激素后再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细胞FOS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L致痫组大鼠皮层、海马FOS表达的荧光指数(FI)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给予孕酮(P)后再致痫组皮层、海马FOS表达较单纯CL致痫组减少(P<0.01,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神经肽Y(NPY)、心钠素(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较注血前及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NPY含量开始升高,CSF中ANP含量亦在注血后30min升高,血浆ANP含量则在第2d开始升高,至第7d最高。蛛网膜下腔给药组和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1d-1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注血组(P<0.01)。结论血浆、CSF中NPY、ANP的异常增高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以防止NPY和ANP的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C-HVA)和5-羟吲哚乙酸(C-5-HIAA)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愚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P<0.01),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P<0.01);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8.
脑室出血的治疗与预后(附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室出血病例,内科治疗及不同方式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病人GCS>8分者,内科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GCS≤8分者内科治疗效果差,需实施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通畅脑脊液通路,才可挽救病人生命。开颅清除脑室内血肿+引流术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室出血病人应根据GCS评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病人的预后与出血原因、出血量及出血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患者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F的IL-6水平比血清的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SAH组第1天血清和第6天CSF的IL-6平均水平为最高值。结论IL-6与脑梗死、SAH发病有关,SAH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一样存在严重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而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可能是不相同的。IL-6异常增高可能与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犬SAH后CVS血浆,CSF中ET,CGR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25只实验性犬SAH后CVS动物模型的血浆,CSF有ET及CGRP含量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性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的血浆,CSF中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ET含量开始升高,CGRP含量开始下降,至第7dET达最高值,CGRP达最代值。经蛛网膜下腔及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5、7月龄及局部脑缺血后下丘脑和血浆中ANF、AI含量的变化;用TTC染色经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局部脑缺血后梗塞灶大小。结果发现3、5、7月龄SHR下丘脑ANF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鼠(P<0.05和0.01),AI水平在5、7月龄时明显升高(均P<0.05)。在血浆中,AI在3个不同时期与对照组无差异,ANF却明显高于同龄Wistar鼠组(均P<0.01)。局部脑缺血后,SHR的梗塞灶较对照组略大,除对照组下丘脑AII无变化外,其余均显著增加。认为中枢较低水平的ANF和较高水平的AII参与了SHR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局部脑缺血后两者的变化,可能是机体的应激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血和脑脊液中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技术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NT含量动态变化。结果SAH组血浆、脑脊液中NT含量增高。血浆中NT在注血后2天开始增高,第7天最高(P<0.01)。脑脊液中NT在注血后30min即显著增高(P<0.01),第7天最高。结论NT可能参与了SAH后CVS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雌激素对马桑内酯(CL)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CL致■及给予雌激素后再致■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细胞FOS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CL致■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FOS表达的荧光指数(FI)和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给予雌二醇(E2)后再致■组皮层、海马FOS表达较单纯CL致■组增加(P<005,P<0.01)。结抡:由于FOS可作为神经元兴奋的标志,雌激素可以提高皮层、海马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示雌激素有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1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54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7 d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单纯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相比,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37例不同类型的特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CSF)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特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组CSF中GAB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组和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阵挛性发作组(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01),疾病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初步表明特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水平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蕲蛇酶治疗组96例,对照组94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 蕲蛇酶治疗组显效率为67.7% ,较对照组之46.8% 明显升高(P< 0.01);治疗后FG、PAgT、nP、Ht4项凝血指标显著下降(P< 0.05);颅脑CT复查低密度灶平均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蕲蛇酶实为一种新型的降纤、抗栓、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40例急性脑梗塞患病RBC-C3bRR和RBC-ICR.CIC,C3等,发现脑梗塞患者RBC-C3bRR(12.71±2.3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40±3.61%),P<0.01;RBC-ICR(19.6±2.17%)高于正常对照组(7.10±2.13%),P<0.01。大梗塞灶组(梗塞灶≥2.0cm)RBC-C3bRR低于小梗塞灶组(梗塞灶<1.9cm).RBC-ICR则相反。脑梗塞组CI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C3含量极高,P<0.01。本文对此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硫脂抗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抗硫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急性期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抗硫脂IgG和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GBS患者血清和CSF中抗硫脂IgG及IgM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硫脂IgM抗体滴度与标本收集时患者发病天数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中抗硫脂IgG抗体滴度与临床分级(P<0.01)、CSF中抗硫脂IgG抗体滴度(P<0.01)呈正相关;血清中抗硫脂IgG或IgM阳性的GBS患者,体检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患者为56%,而血清中抗硫脂抗体阴性患者仅为1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抗硫脂抗体可能在GBS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测定54例癫痫患儿血中IgG、IgA、IgM、S3及T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14例常规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者加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癫痫患儿血清IgG降低(P<0.05),IgA降低(P<0.01),IgM及C3正常,CD3、CD4降低(P<0.05),CD8升高(P<0.01),CD4/CD8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有效率57.2%。结论:癫痫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免疫机制参与了癫痫发病机制;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癫痫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脑卒中时颅内病变组织与血液中SOD的改变的相关性,测定了20例脑出血的脑组织与血液,及48例脑梗塞、32例脑出血血液内SOD。结果脑出血脑组织中SOD较正常对照组减少42.3%(P<0.01),血浆内SOD:梗塞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少78.9%,出血组减少77.1%。各组与正常对照组问呈显著差异(P<0.01)。患者血液SOD与脑组织SOD的改变经相关分析r=0.6523(P<0.05),表明脑卒中时,血液内SOD的变化,反映了颅内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诊断与观察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