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7月~1998年4月间共完成鼻内窥镜手术252例,包括内窥镜鼻窦手术221例,鼻腔泪囊造孔术31例,其中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2例,占21%,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结合窦腔冲洗,定期复查,随访0.5~3年,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按中华医学会耳鼻...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7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鼻窦内窥镜进行鼻窦手术77例,术式包括筛窦切除,上颌窦窦口扩大术,蝶窦口扩大术主上颌窦下鼻道进路等。术后对其中60例进行了随访,91.6%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63.3%症状人武部消失。笔者认为此术是开放闭塞鼻窦,改善引流及治愈鼻窦炎的术式。并对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手术有关事项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鼻内窥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相关鼻部症状改善情况,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与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鼻出血等鼻部疾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临床经鼻内窥镜手术中合理进行鼻中隔偏曲的处理。 方法:对2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单纯鼻中隔偏曲致鼻塞者28例,伴慢性鼻炎者60例、鼻息肉(I型)者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者1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者 4例(FESS-97海口标准),反复发作鼻出血者12例;80例有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我们应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50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接受鼻窦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12~61岁,平均39.5岁;根据术前检查及CT轴位加冠状位扫描,诊断为筛上颌窦炎28例,额筛上颌窦炎12例,全组鼻窦炎5例,鼻息肉合并筛上颌窦炎3例,上颌窦囊肿2例.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再矫正术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于 1 993年 8月~ 1 999年 3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再矫正术 30例 ,效果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0例中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1~ 57岁。头痛、鼻根闷胀 1 4例 ,单侧鼻塞 9例 ,反复鼻出血 7例 ,并发变应性鼻炎 5例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3例。既往作过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2 7例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3例。检查 :高位偏曲 1 7例 ,嵴突残留 1 0例 ,后部偏曲 3例。将 1 %地卡因加 0 .1 %肾上腺素棉片置于鼻中隔高位偏曲相对中鼻甲的部位后 ,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1 .2 手术方法用 1 %地卡因加 0…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目前倡导对鼻中隔偏曲仅行局部结构异常的矫形处理,尽量减少鼻中隔软骨或者骨部切除。我院自2002~2008年来诊的患者中,筛选出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行传统方法及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并发症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鼻内镜手术以后,有些病例愈合不良和(或)愈合时间过长,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术中未矫正鼻中隔偏曲。在内镜下行鼻中隔手术已显示出许多优点,但也时有并发症发生。为了解在鼻内镜手术时同期行鼻中隔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特征,我们对1994~2001年行鼻中隔手术4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住院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经功能性鼻中隔偏曲矫正+双中甲骨及外侧黏膜面切除手术,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功能性鼻中隔偏曲矫正+双中甲骨及其外侧黏膜面切除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报告对42例(81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的体会,并对FESS的内涵和特点,手术指征和时机,并发症防治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0,(2)
用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近15年内才有成功的报导。其手术方式常有二类:Wigand(1975)术式的手术范围较广,涉及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切除部分中鼻甲并矫正鼻中隔偏曲。Messerkinger(1985)主张较保守的手术,开放前组筛窦并扩大骨性鼻道(osteomeatal tract),以便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功能。作者介绍一种折衷的手术方法,认为具有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初学者易于掌握等优点,其要点如下:一.术前先作鼻窦冠状位CT检查,以便显示病理范围和确定有无妨碍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3年4月以来开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已达120余例,现就资料完整、有追踪记录的86例进行初步小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15~65岁。全部患者均经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而确诊。其中鼻窦炎并发具息肉26例,筛上颌窦炎4例,单纯筛窦炎6例,上颌窦炎伴窦内息肉5例,上颌窦炎伴窦内粘膜肥厚及息肉样变者7例,上颌窦囊肿5例,单纯钩突肥大4例,单纯筛泡肿大5例,钩突筛泡同时肿大不伴鼻窦炎者4例,单纯中甲病变20例(泡性中甲2例,中甲反向弯曲6例,中甲息肉样变12例)。鼻窦炎患者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4岁,因右侧鼻塞不适伴右侧头痛1个月,于2012年7月2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鼻中隔偏曲、头痛1~2年,于2001年9月26日在本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术,术后l0年无头痛、鼻塞发作。人院检查患者痛苦面容,全身检查包括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鼻面部无畸形,鼻窦前壁无压痛,鼻腔黏膜稍充血,双下鼻甲不大,中鼻道清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4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共收治患者320余例,其中发生2例鼻中隔部分坏死,病因不明,现简述如下。 2例患者均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Ⅲ期),均在局麻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蝶窦开放术,麻醉为1%的卡因10m1+1‰肾上腺素3m1棉片,手术历时均为3 /小时左右,术中未发现鼻中隔损伤或粘膜变白,术后填塞物为氯霉素粉凡士林纱条,填塞时间为48~72 小时,发现Little区粘膜散在点、片状变白均在取纱条后48小时内。由于第一例发现时无经验,直到后来粘膜由白变黑时… 相似文献
15.
王薇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6,(5)
作者复习了有关资料后指出:因炎症或解剖变异而妨碍鼻中道前端及前、中组筛窦通气时,会损害鼻纤毛清洁功能,使炎症持续不愈或影响额窦和上颌窦的引流,并可能导致鼻窦炎症的反复发作。因此,及早地诊断、治疗筛窦炎症,对提高鼻窦炎的疗效有重要意义。但常规前鼻镜检查及X线摄片、常不能显示前组筛窦和鼻中道前端的病变,鼻内窥镜及鼻、鼻窦CT检查,能帮助诊断。作者对鼻内窥镜的器械和操作方法作了介绍。器械:检查鼻腔时,常选用视角为30°或70°,直径为2.7mm或4.0mm的Hopkins窥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熊丹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2,16(9):491-492
有些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矫正仍不理想 ,鼻塞和鼻窦炎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传统的方法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 ,由于术腔小、器械大 ,需要摸索操作 ,容易并发鼻中隔穿孔 ,因此一般不提倡。 1 993年以来 ,我科采用鼻内窥镜下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 6例 ,女 6例 ;年龄 2 3~ 45岁均为鼻中隔矫正不理想、鼻塞未获很好改善者。上次鼻中隔矫正术至本次就诊间隔时间为 0 .5~ 1 0年。单侧持续性鼻塞 7例 ,伴头痛 3例 ;双侧持续性鼻塞 1 5例 ,伴头痛 6例。鼻窦CT和鼻内窥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33例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内镜辅助下鼻整形术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 方法 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小柱鼻前庭做切口,骨膜下暴露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在内镜辅助下进行截骨整复并矫正鼻中隔,酌情将取出的自体鼻中隔骨质及软骨条修整后填于塌陷处或支撑鼻小柱、修整鼻尖等。术中可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的整形效果,鼻腔通气良好。 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鼻整形术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好,无排异反应,不仅能改善鼻部外观,而且能改善鼻腔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 1996年 5月以来 ,应用鼻内窥镜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10 8例 ,男 6 8例 ,女 40例 ,年龄 18~ 72 (平均35 )岁。6 2例患者术前曾反复出现大量鼻出血 ,这与本地气候干燥有密切关系 ;46例则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及嗅觉减退等不同症状 ,药物治疗无效。 8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位偏曲 ,其中并存鼻窦炎 34例 ,过敏性鼻炎 12例 ,鼻息肉伴鼻窦炎 15例。 18例曾在额镜下行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高位偏曲矫正不理想 ,以至术后仍…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患,有关手术治疗的文献最早由Cottle^[1]报道,1978年由武汉医学院主编的“耳鼻咽喉科学”将手术治疗该病的方法命名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2]。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鼻内镜技术在国内逐渐开展并迅速普及后,由于内镜技术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鼻中隔骨折因为位置隐蔽易被漏诊,并因此导致鼻中隔偏曲及鼻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我科于2000-2004年对陈旧性鼻中隔骨折25例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