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人投以具有多巴胺活性的药物可诱发躁狂;在治疗急性躁狂中,多巴胺拮抗剂是有效的。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躁狂药碳酸锂可以减少多巴胺的传递。因此,有假说认为多巴胺系统紊乱与情感性障碍病因有关,认为抑郁症患者脑中多巴胺活性下降,躁狂症患者脑中多巴胺活性升高。家系、双生子、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情感性障碍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提示多巴胺受体基因变异与情感性障碍病因发病可能有关。本文着重介绍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情感性障碍的关系。作者单位:200030 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1 关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2.
单相抑郁与以相情感障碍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4):199-202
为寻找情感性障碍可以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的根据,调查了17例单相抑郁和96例双相情感染障碍患者一、二亲属中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并对二组亚型的遗传效率及方式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的家族聚集性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31.2%和88.9%。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都符合多基因遗传,但单相抑郁的遗传率明显高于以相情感障碍,且单相抑郁的二极亲属同病者均集中  相似文献   

3.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不良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疾病期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最近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抑郁给大多数患者造成的问题比躁狂更为突出。双相Ⅰ型患者一生中有明显抑郁症状的累计时间平均超过30%,而躁狂症状累计时间少于10%。此外,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为20%,而绝大部分自杀企图发生在抑郁发作期间心。然而,对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的有效治疗尚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单相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遗传效应及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情感性障碍可能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的根据,调查了17例单相抑郁和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的情感性障碍患病率,并对二组亚型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单相抑郁的家族聚集性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31.2%和88.9%。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都符合多基因遗传,但单相抑郁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双相情感障碍,且单相抑郁的二级亲属同病者均集中在母系。提示两者可能属异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双相情感性障碍时相顺序与锂盐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情感性障碍时相顺序与锂盐疗效的关系孙振晓于相芬双相情感性障碍按其发作时相的顺序可分为躁狂一抑郁,与抑郁一躁狂两类,现研究锂盐对这两种情况的疗效比较,选自1991年1月~1994年6月一男病区的连续住院,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生障碍躁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 14 8例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 (TH )水平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病例组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 14 8例(男 70例 ,女 78例 )。①情感性精神障碍 (AD)组 4 4例 ,平均年龄 (32 2± 7 7)岁 ,其中抑郁发作 (DE)组2 0例 (单次抑郁发作 5例 ,反复抑郁发作 6例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9例 ) ,躁狂发作 (ME)组 2 4例(单次躁狂发作 3例 ,反复躁狂发作 6例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15例 ) ;②精神分裂症 (SP)组 86例 ,平均年龄 (33 5± 8 1)岁 ,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混合性躁狂症(即抑郁与躁狂状态混合存在)与单纯性躁狂症(即单次和反复发作的躁狂状态)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入组标准 (1)符合CCMD-2-R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相的诊断标准;(2)去除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致躁狂或抑郁状态;(3)年龄为16~60岁。1.2 方法 凡以符合上述条件的住院者作为研究组(38例),并以出院时均诊断为单次或反复发作躁狂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61例)。2 结  果在3220例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之间收住我院患者中,被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676例(815例次)。其中,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  相似文献   

8.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RCBD)最早由Dun-ner和Fieve于1974年提出。它的诊断标准为①符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躁狂和抑郁反复发作,每年至少4次,发作时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③每次循环周期不短于48小时。它约占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15%~20%,多见于女性。尽管近年来,有关RCBD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它的治疗问题仍然困扰着临床医生。本文对RCBD当前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儿童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少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与成人不很相同。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4月共收治18岁以下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简称AD)40例,报道如下。1 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2R及ICD10AD诊断标准。男19例,女21例;初发年龄11~18岁;首次住院平均年龄158岁;病程1月~4年,平均236月;有躁狂症12例,抑郁症1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18例(躁狂相15例,抑郁相3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10例,其中AD2例,精神分裂症5例,其他3例;病前性格内向30例,外向10例。2 临…  相似文献   

10.
Kraepelin[1] 描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结局较好 ,但后来较多研究[2~ 4 ] 证实部分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bipolardisorder简称BD)患者结局较差。本文拟对BD患者发作间期的心理社会结局及其相关因素作一回顾。1 结局的确定方法在对BD患者心理社会结局的研究中 ,其结局的确定采用多种方法 :(1)死亡率 ;(2 )疾病缓解期或循环期的长短 ;(3)对治疗的反应 ;(4 )缓解期所能达到的功能水平[5] 。2 BD发作间期的心理社会结局多数对BD结局的研究发现 ,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社会功能受损。Poort报告 1/ 3的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由于其情感…  相似文献   

11.
对分裂情感障碍的含义众说纷纭。DSM —Ⅲ把它归入“未在他处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之中,而且是唯一未设诊断标准的类别。本文试以有无 Schneider 一级症状(SFRS)作为分裂情感性和双相躁狂抑郁性患者的鉴别标准。共观察情感性精神病患者39例(男性34,女5),先按 Abrams 和 Taylor 躁狂诊断标准,内容包括:(1)多动;(2)话多,语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情感性障碍与正常成人在关联性负变(CNV)检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 应用光和声两种成对刺激,对29例情感性障碍患者和22例正常成人的CNV作了检测。结果 躁狂相组患者波幅B增高,抑郁相组患者A-S'_2面积缩小,并且躁狂相组波幅B较抑郁相组(单相)高,抑郁相单相组或双相组A-S'_2面积均较躁狂相缩小。结论 CNV和指令信号后负变化等指标有助于鉴别躁狂相与抑郁相。  相似文献   

13.
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早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方法对113例30岁以前首次发病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方式。结论提示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 双相障碍,是指抑郁和躁狂表现在一个患者先后交替发作或同时存在抑郁和躁狂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 ~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次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与遗传的关系。方法应用医学遗传的数学方法对45例具有躯体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索引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两代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的20个家系中共有患者所生子女127人,其中发病者仅36例,实际值与理论值(12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索引病例抑郁发作而父母正常的7个家系、索引病例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而父母正常的18个家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其校正分离率分别为0.03和0.06,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0.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具有躯体症状的父亲传递给儿子、父亲专门将致病基因传递女儿的规律。在父母均正常的男性患者中,未见明显交叉遗传及儿子全部具有此症状的现象。抑郁发作的躯体症状的预期患病率与实际患病率比较吻合(P>0.05)。结论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6.
尚未见有关老年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系统研究。在老年人躁狂一般罕见。一些研究指出,在老年抑郁患者中,有躁狂症状者为6.5—18%,躁狂不像其他类型的情感性疾病,发病于很老的时期。一般来说,在男性60岁以后躁狂的发病率有升高  相似文献   

17.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问题1~3为下列间题选择一个最适当的回答: 1.对于躁郁症来说,以下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人、可以表现为抑郁或躁狂发作。B、可以分成双相及单相二型。C、双相型患者比单相型者的躯体活动性较为低下。D、单相型患者的躯体诉述较多。E、单相型患者的特征是:只有躁狂发作。2、Winokur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情感性障碍单双相分类及其临床特征的3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探讨情感性障碍单双相分类问题,对83例情感性障碍各亚型进行了30年随访研究,结果:双相占75.9%,单相躁狂13.3%抑郁症(单霜抑郁+反复抑郁)占10.8%。比较了单双相临床特征。作者认为:(1)单相躁在双相情感性障碍之后的第二位,将单相躁狂视为情感性障碍的一个亚型是适宜的;(2)对首次入院、首次发病者,建议在情感性障碍诊断后暂不定相,而以某种发作表示,待明确后再定临床相;(3)国际疾病分类第  相似文献   

19.
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在情感性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中。对47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自知力评估,且与11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有显著差异,躁狂发作的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差异体现在四个因子分同时改变;而抑郁发作的病人治疗前后SAUMD评分差异表现在归因分的变化,症状分治疗前后无差异。归因可能涉及到预后,并有助于精神疾  相似文献   

20.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以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重型精神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联合国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十大致残疾病),高死亡率(其中25%~50%的患者自杀未遂,11%~19%的患者自杀身亡)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