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日益深入,不仅从宏观对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了内涵的阐述,更从微观利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王居易教授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认识,结合相关病例3则,阐述经络诊察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中医辨证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祖国医学对其辨证早有认识。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中医对其辨证不仅从宏观方面,还从微观角度进行积极探讨,取得一定成绩。兹将近五年中医对冠心病辩证研究作一概述。1冠心病的宏观辩证经过大量临床观察与文献整理等工作,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证候。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是其四大发病因素,其病位在心。《请病源候论》指出“心为诸胜主而藏神,其心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但心与肺脾肝肾无术密切相关,肺牌肝肾四脏功能失调都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医之思——形上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做中西医对比时,常常说“中医是宏观知识,西医是微观知识”。恰恰是这种认识,造成很多人认为中医落后、不科学。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根本区别,不在知识的宏观与微观上,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医不是宏观知识,西医也不是微观知识,中西医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医是“形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辨证”的产生,以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入手,提出“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的深化和补充,并提出通过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结合中药方剂的特点从化学角度分析为多组分、作用于机体的靶点亦是多环节的复杂体系与中医“证”的相关性,建立以证候多维靶点为目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中风的研究基本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中医以宏观的辨证论治为主,西医以微观的辨病治疗为主,二者各有优势,而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着眼于整体宏观的中医辨证进一步深入走向微观化、客观化和定量化,使侧重局部和微观的西医辨病走向整体化和综合化是对中医辨证论治认识上的飞跃.笔者就近几年现代实验研究在中风及其针灸治疗中的运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程,具有中医诊断技能和辨证思维的培养课的特点。其研究、探索、诊察疾病的方法与途径,从宏观到微观揭示病证的规律,以冀实现中医诊断四诊客观化、辨证微观化、病证规范化。因此,搞好《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对学生学好临床各科和毕业后临床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是四诊与辨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尽管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具已有了很大改进,但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之一。在长期中医治疗中,为了弥补宏观诊断的不足之处,很多医家、学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方面进行探析研究,尤其在中医证型微观辨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冠心病的中医诊断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型中尤以心血瘀阻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中医微观辨证在临床实践中证实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微观指标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毛炜 《陕西中医》1993,14(5):215-216
本文分别从历史渊源、基本内涵、与宏观辨证的区别和联系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对近年兴起的中医微观辨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微观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宏观辨证(即传统辨证)的羽翼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从寒从虚论治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中医辨证分风寒恋肺及肺脾气虚兼风寒恋肺型,前者止咳散重用荆芥治疗,后者止咳散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经3周治疗好转率91.4%。结论:从寒从虚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二、慢乙肝正虚病邪轻重程度的衡量衡量正虚病邪轻重程度是为了确立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具体方法是把中医辨证、免疫功能状态、肝功能以及血清病毒学标志综合起来权衡。这是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用以指导慢乙肝临床的尝试。中医宏观辨证在辨别病性、病位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在具体定量方面,尤其是微观已有变化而宏  相似文献   

11.
对中风病证候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侃  卢明  杜宝新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13-515
"证候"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是连接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的"纽带".辨证是中医学独特的认识疾病、诊断治疗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将探讨证候的实质作为对中医学进行科研的切入点.提高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迫切要求以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为基础.中医学长于宏观而略于微观变化,但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微观辨证、影像辨证应运而生.如何使宏观辨证客观化、微观指标整体化,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2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风寒袭肺型咳嗽的门诊患者,采用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结果:痊愈136例占83.95%;好转19例占11.73%;未愈7例占4.32%.结论:中医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方法:对256例慢性咳嗽患者临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慢性咳嗽主要有风寒侵肺、肺气亏虚、阴虚肺燥、痰浊阻肺、肝火犯肺型,其中以风寒侵肺为主,占26.56%。结论:了解慢性咳嗽的疾病证候及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19-312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医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玥  于铁成 《天津中医药》2007,24(6):501-502
中医、西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文化根基的起源必然导致两者在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医的宏观整体思维模式更接近于原始思维,因此当今研究中医现代化,就不能放弃中医初始的宏观整体的思维模式,而一味地追求微观的研究。用当代辩证综合哲学的相关科学理论研究中医,完成话语系统的转换,是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43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根据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证候类型及中医体质进行判定分类统计,并探讨不同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43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以风寒袭肺证最多(26.5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38%)、风燥犯肺证(17.48%)、痰湿阻肺证(13.29%)、肝火犯肺证(10.49%)、风热犯肺证(9.79%);143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体质类型判定总频次为238次(含兼夹体质),其中频次最高的前5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24.37%)、阴虚质(23.11%)、痰湿质(14.29%)、阳虚质(10.09%)、气郁质(9.25%);感染后咳嗽患者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及湿热质与中医证候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以气阴两虚证表现最多(P0.05),痰湿质以痰湿阻肺证表现最多(P0.05),阳虚质以风寒袭肺证表现最多(P0.05),气郁质以肝火犯肺证表现最多(P0.05)。结论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风寒袭肺证、气阴两虚证、风燥犯肺证等,而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与气阴两虚证相关性最密切,痰湿质与痰湿阻肺证相关性最密切,阳虚质与风寒袭肺证相关性最密切,气郁质与肝火犯肺证相关性最密切。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发表的中医内科论文中遴选有一定代表性的121篇文章,从经典医籍与临床、中医急症发展动态、心肝脾肺肾各系统疾病的临床思路与临床报道、实验与临床研究等方面予以分析和评述。2009年的中医内科文献理论、临床、实验多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微观辨证指标与宏观整体辨证有了更多的结合;个体化诊疗尤显突出。不足之处在于临床报道还需运用更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的宏观辨证与微观结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脘痛的宏观辨证与微观结合的初步探讨曹代娣衡阳医学院附二医院(421001)“胃脘痛”包括西医所指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疾病。现从宏观辨证与微观的角度对“胃脘痛”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胃脘痛”的宏观辨证与微观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中医...  相似文献   

19.
中医宏观医学的发展与微观辨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宏观医学与宏观辨证中医宏观医学是在古代朴素辨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指导下 ,采用朴素辨证综合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理论 ,从宏观整体研究机体反应状态、运动与变化[1] 。它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把握病因、病位、病性 ,对疾病做出综合的、整体的分析判断 ,即宏观辨证。单凭宏观的表象的观测手段 ,虽可把握其整体的轮廓 ,但不能阐明其内涵的深藏面貌[2 ] 。特别是在实验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宏观辨证、“黑箱”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质疑。2 .1 中医宏观医学的发展 :微观辨证的引入中医宏观医学的发展 ,一开始对许多辨证现象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医宏观辨证论治在当代临床实践中碰到的诸多问题,要求中医的辨治体系必须革新以适应科学环境的改变。微观辨证论治弥补了传统宏观辨证论治的不足,能够解释医疗实践中问题。中医基础理论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广范的指导意义,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应包括宏观辨证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