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MLH1和p53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45例大肠腺瘤和26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切片进行hMLH1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1)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18.3%)和32例(53.3%),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与否和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大肠腺瘤患者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腺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3)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18.2%,2/11)低于阳性表达组(61.2%,30/49)(P〈O.05)。[结论](1)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是沿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发生,其中抑癌基因p53的突变起重要作用。同时,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大肠腺瘤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提示hMLH1和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通过磷酸化JNK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重组病毒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cDNA(Ad-wtp53)对内源性p53基因状态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否存在差异,研究p53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选择Ad-wtp53的最佳转染滴度,分别感染内源性p53基因缺失,突变和正常的3种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Ad-wtp53在1000MOI时表现出最强的细胞抑制作用,p53缺失细胞株(THC-8908)的抑制效应最明显,3种细胞转染后均发生G0/G1期阻滞,并对不同p53状态细胞G2-M期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 cDNA导入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同时对内源性p53状态不同细胞的生长抑制强度和G2-M期调控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Richter's综合征的克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Richter's综合征中B-CLL/DLBCL两种肿瘤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状态,分析其克隆相关性,初步探讨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CR及基因扫描(GeneScan)分析IGV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用克隆测序检测和分析两种肿瘤的克隆相关性及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AP70和p53的表达。结果(1)基因扫描发现该例Richter's综合征中B-CLL和DLBCL两种肿瘤的IGVH基因均为单克隆重排且重排片段长度一致;(2)克隆测序证实两种肿瘤携带相同的未突变IGVH3-74基因;(3)该例Richter's转化的DLBCL不表达CD5和CD23;ZAP70,p53和Kappa在B-CLL及DLBCL均阳性。结论该例Richter's转化的DLBCL由克隆相关的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患者转化而来,p53可能在转化过程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p53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节目子.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持基因组DNA的稳定.其突变.缺失或与细胞、病毒、肿瘤蛋白结合所致的p53失功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野生型p53基因的抗肿瘤特胜.我们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人野生型p53基因(WT—p53)cDNA全长正向插入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BamHI位点,构建了pREP9-p53重组体,用电穿孔方法将其导入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肠癌SW1116细胞.通过标记基固Neo筛选带外源p53基因的G418抗药胜克隆,以观察抗药性克隆数量.同时对G418抗药性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细胞增殖周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导入WT-p53基因能使肠癌SW1116细胞的G418抗药性克隆形成减少,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增殖周期G1期增加、S期下降。这些结果证明人野生型D53基因能抑制肠癌细胞的生长。本研究为大肠癌WT-p53实验性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基于恢复p53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基因治疗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郗洪庆  赵坡 《齐鲁肿瘤杂志》2011,(12):953-955,960
目的:探讨CD133蛋白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CD133及p53在172例结直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瘤CD133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0.7%和21.5%。CD133和p5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病变程度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有关,P值均〈0.05。CD133和p53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5。CD133及p53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论: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第 72位密码子多态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林东昕 《癌症》2002,21(1):107-108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50% 以上的人类肿瘤有 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正常情况下,细胞内 p53蛋白水平很低,当细胞发生 DNA损伤、缺氧、代谢性改变或受到某些细胞因子的刺激时,p53基因被激活,细胞内 p5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使细胞周期阻滞在 G1期,等待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若 p53基因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可致肿瘤的形成.p53基因具有多态性,其第 72位密码子的 CGC/CCC是一个常见的多态位点,多态基因可编码或含精氨酸(Arg) 或含脯氨酸(Pro) 的两种 p53蛋白.这两种野生型 p53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p53基因第 72位密码子 Arg/Pro多态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变的演进及预后有关.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软组织肉瘤中p53基因的突变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p53基因的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63例软组织肉瘤中检测到p53基因突变18例(28.6%),突变位点主要在第6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突变和组织学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63例p53蛋白的表达44例,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且p53基因的突变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软组织肉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p53反义RNA对人肺癌细胞表型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外源p53反义RNA对有p53基因248密码点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恶性表型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p53反义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p53(AS),经酶切图证明反向联结质粒。Lipofectin介导转染有p53基因248密码点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801D,经G418筛选获耐受克隆。稀释法建立单细胞克隆系,应用PCR检测外源基因,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53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53突变蛋白表达,体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对顺铂药物敏感性。结果 酶切图证明了p53-cDNA反向联结于质粒,构建了PEGFP-p53(AS),并建立了转染单细胞克隆系PEGFP-p53(AS)-801D及空载细胞系PEGFP-801D。PCR检测外源p53基因和neo基因存在于转染细胞系,而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其胞浆有绿荧光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p53突变蛋白在801D细胞系为阳性,而PEGFP-p53(AS)-801D为阴性,证明外源反义p53在转染细胞稳定表达并封闭内源突变蛋白表达。与母系相比,PEGFP-p53(AS)-801D集落形成抑制率为61%(P<0.01),流式细胞检测该细胞系G1期细胞数明显增中,出现G1期阻滞的表现。MTT检测PEGFP-p53(AS)-801D对顺铂比母系更为敏感。结论 有p53基因248密码点突变的801D细胞恶性增殖明显,对顺铂耐药,外源p53反义RNA可封闭突变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体外恶性增殖,增加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转染p53反义RNA可抑制p53突变的恶性表型或恢复野生型p53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以突变p53基因为靶基因,构建干扰载体,并观察载体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为下一步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具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为互补双链,再克隆至干扰载体中,转化TOP10菌株,提取质粒行酶切鉴定,稳定转染PLC/PRF/5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针对突变p53的特异性RNA干扰载体,此干扰载体转染PL/PRF/5细胞后,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减慢,G1期细胞分布明显增多。结论成功构建针对突变p53的RNA干扰载体,此干扰载体可以有效降低p53蛋白表达水平,导致突变p53基因沉默,进而延缓PLC/PRF/5细胞生长速度,阻滞肿瘤细胞停滞于G1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HPV-16/18感染与p53基因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已确定为HPV-16/18感染的18例膀胱TCC患者(其中HPV-16/18E7片段阳性者13例,HPV-16/18E7阴性者5例),采用微卫星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与p53基因紧密连锁的TP53位点杂合性缺失(LOH)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8例TCC组织中TP53位点杂合率为83.33%(15/18),其LOH率达46.67%(7/15);p53蛋白阳性率为50.00%(9/18)。其中,HPV-16/18E7 DNA阳性和p53基因改变[包括TP53位点LOH和(或)p53蛋白阳性]并存者11例,占61.11%(11/18);仅HPV-16/18E7 DNA阳性或p53基因改变[包括TP53位点LOH和(或)p53蛋白阳性]者5例,占27.78%(5/18);两者均阴性者2例,占11.11%(2/18)。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通过p53基因改变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p53基因改变可以是LOH和(或)蛋白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SH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及DNA测序分析方法(5~8外显子)检测19例PSH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9例PSH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4/19),SSCP及测序分析检测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3%(5/19)和42.1%(8/19)。p53蛋白阳性表达的4例PSH组织,测序分析显示3例标本有突变发生,2例为错义突变,1例同时发生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而p53蛋白阴性表达的15例PSH组织中,5例标本经测序证实亦发生了突变,4例为移码突变,1例为错义突变。在有突变的8例PSH组织中,单一多角形细胞突变5例,单一立方细胞突变2例,多角形细胞和立方细胞同时突变1例。结论PSH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并不能完全反映p53基因突变的真实情况;p53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均可发生在PSH组织中的两种不同的细胞内;p53基因的高突变率提示PSH可能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245位点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p53基因突变是肺腺癌发生中的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第245位点突变为其突变热点之一,因此研究p53基因第245位点突变可能为肺腺痛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研究肺癌常见的245位点突变对p53缺失的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脂质体瞬时转染p53基因第245突变体(G245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用稳定转染观察克隆形成率和生长曲线的不同.结果:转染G245V突变体的H1299细胞凋亡平均数低于转染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中克隆形成数量比导入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大中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结论:p53基因第245位点发生突变后基本丧失了野生型p53的功能,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基因在大肠肿瘤“腺瘤—癌”的多阶段发生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1~2]。野生型p53蛋白是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中的关键调节因子^[3]p53基因错义突变、产生变异蛋白、抑制细胞凋亡^[4]、促进细胞增殖,而发挥促癌作用。FHIT表达于大多数正常组织中。其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见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组织中^[5]。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及FHIT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p53及FHIT在大肠肿瘤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郗洪庆  赵坡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2):953-955,960
目的:探讨CD133蛋白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CD133及p53在172例结直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瘤CD133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0.7%和21.5%。CD133和p5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病变程度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有关,P值均<0.05。CD133和p53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5。CD133及p53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论: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Ki-67、p53及HER-2在结直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Ki-67、p53、HER-2在3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结果:Ki-67、p53及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56.4%及10.3%;在结直肠癌中,Ki-67在年龄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表达中有显著差异(P<0.05);p53和HER-2在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Ki-67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Ki-67和p5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有利于对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进评估;而HER-2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的表达及相关性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及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缺失。方法:采用p53基因突变的PCR-SSCP分析及DNA测序测定20例患者前列腺癌标本,同时检测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20个前列腺癌标本中,4例发现有p53基因的点突变(20%),这4例标本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均伴有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这些p53基因异常可导致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18.
IGF-Ⅱ基因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FⅡ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IGFⅡmRNA的表达,以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结果:IGFⅡm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71;Duke′s分期C、D期癌表达显著高于AB期癌,P=00002。结论:IGFⅡ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广泛的表达,IGFⅡ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IGFⅡ基因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及致瘤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53基因异常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是最有希望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有较高频率的p53基因缺失和突变,为探讨p53基因用于胃癌治疗的可行性,我们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转染一株p53基因有部分缺失的人胃癌BGC823细胞,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对转染后细胞DNA,RNA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性p53基因已整合人细胞并获稳定表达,表达有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及裸鼠致瘤性均有部分抑制。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p5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采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进行胃癌基因治疗提供了细胞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MDM2与p53     
癌症被认为是基因疾病,控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有缺陷就会导致癌症,这些基因可为癌基因也可为抑癌基因 [1]。 p53是研究最多的抑癌基因,它在 DNA转录、细胞生长和增殖以及许多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大约 50%以上的肿瘤中都有 p53的突变 [2]。在一些有野生型 p53的肿瘤中,则有其它的因素改变阻断 p53的功能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例如 MDM2 基因的扩增或 MDM2蛋白过度表达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