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为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壁内的良性病变,多发于35~50岁经产妇。为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例子宫腺肌病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是妇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二者在临床症状及声像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互误诊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 99.6-2 0 0 1.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瘤、肌腺病 98例进行回顾分析 ,以提高其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子宫肌瘤 5 8例 ,其中 5 8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 ) ,年龄 2 3~ 5 4岁 ,平均年龄 3 8.5岁。肌腺病 2 7例 ,其中 6例合并内异症 ,年龄 2 5 -4 8岁 ,平均年龄 3 6.5岁。肌瘤合并腺肌病 13例 ,年龄 2 6~ 5 2岁 ,平均年龄 3 9岁。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performa超霸及西门子—亚… 相似文献
4.
陈文彩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1,(11):106-106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该病多发生于26~51岁经产妇。约50%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超声检查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因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有些临床表现及症状相似,经过腹部超声(TAS)检查有时不尽人意,尤其是当腺肌病合并肌瘤时更是难以鉴别,能否作出准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使用是高频探头,位置更加贴近盆腔器官.能清晰的观察到子宫大小,形态及子宫肌层的回声变化。其图像质量优于腹部超声(TAS)。本研究对59例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超声多参数诊断子宫腺肌病(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超声影像科进行常规性检查的处于排卵前期的育龄妇女,将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AD组,另选取100例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比较AD组与对照组EMI多参数的差异,分析其对AD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CA125水平、EMI平均厚度、EMI形态、内膜FI、EMI容积、EMI-VI、EMI-FI以及EMI-VF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MI形态异常(OR=3.143,95%CI:1.485~6.650)、EMI平均厚度(OR=4.855,95%CI:2.199~10.718)、EMI-FI(OR=0.863,95%CI:0.769~0.967)均为AD独立相关因素。将EMI形态联合EMI平均厚度诊断AD准确度为86.88%,Kappa检验一致性较高。结论:EMI多参数诊断AD具有一定价值,EMI形态联合EMI平均厚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7.
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通过对 92例临床疑为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的患者行MRI和超声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 ,以评估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性较差 ,痛经者 85 .6 %、月经改变 5 0 .0 %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 5 3 .4%、特异度 5 5 .9% ;MRI对该病诊断的灵敏度 94.5 %、特异度 10 0 % ;既能定性 ,又能定位 ,而且此检查无创伤 ,方便快捷。结论 :MRI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为及时、正确治疗该病带来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年来,我院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出子宫腺肌瘤病23例,均经住院、手术、病理证实,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阴道探头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经腹部超声组阳性患者106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3.1%。经阴道超声组阳性患者15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6%。经,检验,两组间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其对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材料和方法:78例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44岁,术前全部经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正确者32例,符合率为41.03%,误诊13例,漏诊33例。两者共占58.97%。误诊病例均为子宫肌瘤,漏诊病例中合并肌瘤者20例,子宫体积增大者5例,子宫正常者6例。结论:超声诊断腺肌病,应动态随访,紧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它盆腔检查,同时要重视腺肌病与肌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MRI资料,应用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横断面FSE T2WI、SE T1WI及矢状面FSE T2WI扫描,其中10例病人加扫子宫解剖轴位及矢状位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分析其MR表现。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9例,以后壁结合带明显增厚为主的有1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病变位于后壁7例,前壁4例,底部为主1例。28例T2WI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影为主,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21例T1WI呈与子宫肌层等信号,其中9例于T1WI也见点状、小囊状高信号。3例于肌层内见局限性类圆形结合带样信号。结论MRI可明确子宫腺肌症的范围及部位,脂肪抑制序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介入性超声研究,提高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材料和方法:采用超声双项对比法观察宫腔镜手术中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介入性超声显示:(1)灌流液渗入肌壁;(2)气体随灌流液进入肌壁在子宫前壁形成云雾状强回声;(3)子宫内壁在电热作用下形成的强回声光带迅速消失。结论: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可提高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防止子宫穿孔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经腹部超声(TAS)和TVCDS分别对83例子宫腺肌病和6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统计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TVCDS检查结果与TAS比较;两组病变在边界、边缘、病灶内部、病灶周围宫壁回声以及病灶边缘、内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TVCDS对8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1 .6%(76/83),显著高于TAS的63.9%(53/83;P<0.01).TVCDS对6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4/69),与TAS的91.3%(63/69)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VCDS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1.6%(76/83),明显优于TAS,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其表现特征。方法 对 46例疑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分别行B超和MRTSE序列T1WI、T2 WI和IR序列T1WI扫描 ,同时行增强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 ,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10 0 %、94.74%和 97.14 % ,均明显较B超高。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轮廓光滑 ,有时可见子宫分层结构变形。病灶表现为结合带弥漫性 /局限性增厚或外肌层结合带样信号灶 ,T2 WI可混杂有局灶性高信号。当有出血时 ,T1WI也可混杂局灶性高信号灶。增强后病灶呈结合带样强化。结论 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9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其中11例为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贫血及子宫、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月经量平均减少56. 2% (Ρ<0. 01);痛经症状明显缓解3例(7. 7% ),消失36例(92. 3% ),有效率为100%;所有贫血病例Hb恢复到正常值(100%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1. 3% (Ρ<0. 01),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优良,症状改善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Cordis 4F Cobra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先将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HPYM)乳化后进行栓塞,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主干。术后观察病人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62例病人栓塞后56例(90.3%)术后2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4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四月痛经消失。52例患者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全部病例子宫体积及病灶呈进行性缩小。结论介入法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创伤小,安全性好;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症的MRI与经阴道超声影像学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与经阴道超声影像学特点以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16例MRI/经阴道超声 (TVS)诊断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影像学特点和两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MRIT2WI与脂肪抑制成像示所有患者子宫结合带厚度均大于 12 .0mm ,平均 16.4mm ;子宫肌层内信号减低区斑点状高信号 ( 14例 )。经阴道超声二维显像示子宫肌层回声减低区内更低回声的小腔隙以及彩色多谱勒示病变区血流丰富 ( 10例 ) ;MRI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 10 0 % ,经阴道超声分别为 10 0 %、62 .5 %及 62 .5 %。结论 :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 ,MRI与经阴道超声有相应的影像特征及较高的特异性 ,但MRI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经阴道超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