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浓氯化钠(10%氯化钠,又称高张盐水)与传统封管液在诱导期透析患者无肝素透析后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探讨更合理的无肝素透析后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方案.方法 将64例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诱导期透析血管通路的无肝素透析患者按年份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透析结束后使用1:3的肝素盐水(1562.5 U/ml)封管液,观察组32例透析结束后使用浓氯化钠封管液.测定封管后2、4h凝血指标,监测出血情况、导管回抽通畅情况、感染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在封管后2h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PT-INR]均超过观察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PT)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浓氯化钠封管液应用于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诱导期透析血管通路的无肝素透析患者,能显著减少透析后的出血并发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双峰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67-1269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与肝素封管疗法对维持性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透析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间维持性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透析致血流感染患者60例资料,根据封管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封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呋辛钠与肝素封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封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置管后拔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封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置管拔管率低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钠与肝素封管疗法用于维持性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透析致血流感染患者的疗效较确切,拔管率低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正泉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60-1362
目的:探究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性感染及对其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6例资料,按照封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肝素钠封管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联用封管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封管后静脉导管的通畅性(血流量、静脉压、肝素钠清除指数)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封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可有效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的通畅性,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正常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4.
张静仪  黄雨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42-43,45
目的对比不同封管溶液在预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探讨定期尿激酶溶液封管在临床使用中的价值。方法将50例最近置入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以下两种封管方案:治疗组每周1次尿激酶溶液(10000/mL)封管(其余透析后使用浓肝素溶液),对照组全部使用浓肝素溶液封管。连续随访6个月。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及Kt/V值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出血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浓肝素溶液相比,每周1次尿激酶溶液替代封管可显著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定期尿激酶封管对预防带涤纶环长期透析导管栓塞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带涤纶环长期透析患者13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肝素液进行封管,研究组采用定期尿激酶进行封管,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导管栓塞后的疗效和各功能指标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9.4%,研究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血流量、溶栓后再通例数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带涤纶环长期透析的患者而言,采用定期尿激酶封管效果较好,可以延续导管的使用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导管栓塞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了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防止静脉留置针中长导管置管72h内血栓性堵管的适宜封管间隔时间.方法 将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4例患者随机设为对照组49例,封管间隔时间12h;改进组55例,封管间隔时间6h,比较两组导管血栓性堵管次数和不同时间点的最大静脉滴注速度.结果 对照组血栓性堵管25例次,改进组9例次;改进组最大静脉滴注速度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栓性堵管次数和最大静脉滴注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中长导管置管72 h内血栓性堵管,封管间隔时间6h优于12h.  相似文献   

7.
邓琼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23-125,12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Cuff双腔导管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血透室行规律透析且使用带Cuff双腔导管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导管的置入方法、使用情况、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心率等体征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且与干预组患者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1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为2.5~13个月。干预组患者心力衰竭、穿刺点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带Cuff双腔导管对于老年透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廖锦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82-2183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和肝素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20例颈内静脉永久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封管液的不同选择,随机分成肝素尿激酶混合液组(A组)和肝素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堵塞、溶栓后再通和静态管路压的变化.结果:A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导管堵塞12例次,溶栓后全部再通,静态管路压为(10.2±3.57)cmH2O;B组导管堵塞33例次,溶栓后再通31例次,静态管路压为(7.4±5.28)cmH2O.两组导管堵塞例次和静态管路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可应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封管,有预防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尿激酶联合阿米卡星封管预防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置入半永久导管的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加阿米卡星联合封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阻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尿激酶和阿米卡星封管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尿激酶封管在长期置管阻塞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05月~2013年10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72例长期置管阻塞透析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封管,观察组给予尿激素封管,加强护理,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封管后对照组出现全身感染的有3例,出现局部感染的有6例,感染率为25.0%。观察组出现全身感染的有1例,出现局部感染的有6例,感染率为5.6%;观察组的感染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导管不畅通的有8例,比率是22.2%;观察组导管不畅通的有1例,比率是2.8%;观察组的导管不畅通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的静脉压、血流量等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封管在长期置管阻塞透析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枸橼酸钠与肝素钠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封存Cuff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4%枸橼酸钠及5%肝素钠封管,记录并统计封管后的不良反应,封管前后的凝血指标、血Ca~(2+),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CRIs)及导管内血栓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封管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至研究终点时枸橼酸钠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5.56%),肝素钠组为8例(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前PT、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管后,肝素钠组PT、APTT均显著延长,PLT显著降低,与枸橼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前后血清Ca~(2+)均无显著变化(P>0.05)。枸橼酸钠组导管内抽吸出血栓例次数明显多于肝素钠组(P<0.05),两组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导管交换或去除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封存Cuff导管可达到与肝素钠类似的抗凝效果,并可明显降低出血倾向,还可一定程度降低CR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ierce DA  Rocco MV 《Pharmacotherapy》2010,30(11):1150-1158
The use of tunneled hemodialysis catheters, or permcaths, either for temporary dialysis access before arteriovenous fistula or arteriovenous graft maturation or for long-term dialysis acces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atheter clotting and infection. Catheter locking solutions are routinely used to maintain patency in these catheters between dialysis sessions. Unfractionated hepari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for this purpose; however, trisodium citrate (also known as sodium citrate or citrate)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o be an efficacious alternative to heparin as a locking solution. Citrate exerts both its anticoagulant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by chelating calcium to disrupt the normal coagulation pathway and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 and the bacterial cell wall. Citrate is at least equivalent to heparin as an anticoagulant and antimicrobial agent for catheter locking, and in some clinical studies citrate was shown to be superior.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citrate were previously available; however, concerns of safety led to the removal of citrate 46.7%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ian markets in 2000, leaving only citrate 4% available for use as a catheter locking solution. The systemic hypocalcemic effects that were reported with citrate 46.7% have not been observed with citrate 4% in clinical trials, and the risk of 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and bleeding was shown to be lower than that with unfractionated heparin. In addition, most comparative cost data indicate that citrate is a more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han heparin; however, costs can vary by institution. Despite inconclusive evidence of clinical superiority, citrate 4% appears to provide a safe and at least equivocal alternative to heparin as a catheter locking ag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方法:选择我院透析室规律血液透析的老年血透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普通透析组和可调钠透析组、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等4组,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压情况、透析前后血钠水平、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口渴感。结果:可调钠透析组、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及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普通透析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低温可调钠及其联合超滤曲线等模式能改善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封管液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将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门诊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比较2组堵管、回血、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置管留置时间。结果 2组患者堵管、回血、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置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单,无需放置于冰箱内,价格便宜,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对血管刺激性小,不受病种限制,扩大了静脉留置针术输液技术的应用范围,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抗凝在出血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例出血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1例,对照组采取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对两组凝血情况、电解质浓度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透析过程中未出现出血情况,对照组透析过程中出现4次出血。两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尿素氮减少率、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a+、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应用枸橼酸钠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同时加强枸橼酸钠抗凝的护理干预,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出血性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尿激酶封管在永久性置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透析中心2010年1月~2013年2月经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予普通肝素封管,观察组每半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尿激酶封管,其他时间封管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感染率、血流量、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论头孢噻肟钠联合尿激酶封管能减少导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永久性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充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樊蓉  张纯  陈海飞 《中国药房》2007,18(25):1940-1941
目的:观察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的体外抗凝效果。方法:取兔心脏血浆,分别加入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和不同浓度(1.5625~50mg·mL-1)的肝素钠注射液,采用血液凝聚仪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空白血浆组比较,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能明显延长APTT、PT及TT(P<0.01),完全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且其抗凝聚作用优于肝素钠注射液。结论:封管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达肝素钠在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在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病人血液透析( 血透) 中抗凝的剂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分2 个阶段。第1 阶段37 例病人( 男性23 例,女性14 例;年龄51 a ±s 7 a) 分别采用无肝素与达肝素钠(40 I U/kg ,iv) 血透各3 次。第2 阶段该37 例病人分为3 组,肝素组12 例,达肝素钠50 I U/kg ,iv 组12 例和60 I U/kg ,iv 组13 例,每例各行血透9 次。结果:体外循环凝血率达肝素钠40 I U/kg 组明显低于无肝素组( P< 0 .01) , 但高于60 I U/kg 组( P< 0 .05) 。达肝素钠组无出血发生,而肝素组有4 例出血复发( P< 0 .05) 。达肝素钠60 I U / kg 组第5 次血透2 h Ccr 高于肝素组( P <0 .05) 。结论:达肝素钠50 ~60 I U/kg 于每次血透前用单剂量iv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相对低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低钠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两组,每组36例,两组分别给予相对低钠透析和常规透析,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重的变化。结果相对低钠透析组治疗12周后血压、体重显著下降(P〈0.05),常规透析组治疗12周后血压、体重无明显改善。结论相对低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减轻水钠潴留、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