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待胎儿剖出断脐5 min后,K组予以3 mg吗啡稀释液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 B组、C组予以相同剂量吗啡,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或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三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妇瘙痒在术后4 h内发生率最高。K组和B组产妇术后4 h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7%vs. 3.7%vs. 29.6%,P<0.05),术后48 h瘙痒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3.0%vs. 11.1%vs. 40.7%,P<0.05),且中重度瘙痒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组(5.6%vs. 3.7%vs. 31.5%,P<0.05);而K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在于术后撤机时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8-2019年重症监护医疗信息数据库Ⅳ中术后入住ICU撤机时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的成人患者73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按照撤机后治疗方式分为高流量组(213例)和无创通气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韩保江  罗君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87-148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且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mg/kg,B组在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C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ECG。每组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胎儿娩出时(T3),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在T1、T2、T3时VAS、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AS均比C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均明显优于C组(P<0.05)。3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均能安全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静、镇痛效果,为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术后持续泵注在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抑郁情绪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年龄在35~73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2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K组:在手术结束时连接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2.6μg·kg-1、托烷司琼10 mg、艾司氯胺酮0.2 mg·kg-1加入到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中稀释到100 m L)持续镇痛泵注48 h。C组:镇痛泵配方中除不含艾司氯胺酮外,其他镇痛方案与K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疼痛评分,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DR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1天(T0)、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5)、术后第7天(T7)抑郁评分。结果 与C组相比,K组12、24、48 h VAS镇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羟考酮对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及防治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选取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复合羟考酮观察组(K组)和羟考酮对照组(C组),每组各40例。K组术后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1+羟考酮0.5mg·kg-1+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术后予羟考酮0.5mg·kg-1+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100 mL行静脉自控镇痛。背景输注剂量2 mL·h-1,自控给药量为5 m L,锁定时间为20 min,持续镇痛48 h。记录术后4 h、8h、12h、24h、48h的切口和宫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RSS)。观察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产后2周、4周、6周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在各时间点,K组切口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各时间点,2组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嗜睡和幻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术后苏醒的时间安全性。方法:将60例门诊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R组(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组)和K组(氯胺酮组),每组3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5mg/kg,入室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mg/kg,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麻醉维持:R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K组静脉泵注氯胺酮0.1mg/kg.min。记录手术时间、用药量,观察麻醉苏醒情况。结果:R组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优于K组(P<0.05)。结论:使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的患儿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肛肠手术病人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氯胺酮组切皮前给予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注射,两组均于腰麻下行相应手术,术后记录3、4、8、12、24hVAS评分和镇痛药量。结果:氯胺酮组术后静息VAS评分在3、4、8、12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内芬太尼用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单次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可减少肛肠术后疼痛和镇痛药需要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安全性和优势。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且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氯胺酮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并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按0.5mg/kg剂量注入氯胺酮(以苄索氯铵为防腐剂),对照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每组分别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和胎儿娩出时(T3)三个时段,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的SBP、DB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在T1、T2、T3时镇静评分明显升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氯胺酮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二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有2例出现兴奋多语,但症状较轻能自行缓解。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痛效果,为剖宫产术中硬膜外麻醉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注射治疗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行椎管内麻醉后发生寒战反应二级及以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出现寒战时,一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另一组氯胺酮0.6 mg/kg(K组),注入时间2min.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5、10min的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观察用药后10min患者寒战的转归情况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寒战治疗有效率、寒战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及D组比较,K组在用药后5、10min两个节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升高(P<0.05).K组嗜睡,躁动,谵妄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均可以有效控制硬膜外麻醉引起的寒战反应,但右美托咪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在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罗哌卡因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C组,每组30例.K组手术切皮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记录麻醉前(T0)、臂丛阻滞完毕后15 min(T1)和30 min(T2)及术毕(T3)的SpO2、MAP和HR,并同时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糖(BG).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T1~T3时的MAP、HR、NE、E、Cor和BG水平均高于T0(P<0.05),且高于K组(P<o.05).K组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比例小于C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能减少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琛  李欠玉 《海峡药学》2012,24(6):118-1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用于子宫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n=20);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组,n=20);C组(对照组,n=20),观察各组术后1、2、4、8、12、24h的VAS和Ramsay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术后1、2、4、8、12、24h进行VAS及Ramsay评分比较。在VAS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术后4、8、12 3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msay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8、12 4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而B相对于A组仅恶心的发生率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在子宫切除术具预防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超前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胺酮和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剖宫术对新生儿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雷米芬太尼组(A组)、氯胺酮组(B组)、硬膜外组(C组),剖宫术后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A组和B组均低于C组(P<0.05),5minApgar评分B组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用于剖宫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小于丙泊酚氯胺酮全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合并有并发症产妇的剖宫产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Ⅲ级的产妇4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全麻组(Q组)和椎管内麻醉组(Z组)。Q组方案:静注氯胺酮1mg·kg-1、司可林100 mg,气道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前一般无需追加上述药物,若追加氯胺酮其总量不超过1.5 mg·kg-1、司可林总量不超过200 mg,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胎儿脐带血行血气分析并对胎儿进行1min和5 min Apgar评分。观察产妇入室至离室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率血氧饱和度及产妇入室至手术开始所需的时间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在两组血气分析数值中Q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两项值均高于Z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血压、心率两组间在个别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血氧饱和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入室至手术开始所需的时间Q组明显短于Z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以安全地用于剖宫产术全麻中,尤其适用于危重或禁用椎管内麻醉的产妇。  相似文献   

14.
王学勇  杨蓓  陈静 《中国医药》2013,8(8):1136-1138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在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氯胺酮组、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且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氯胺酮组患者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插管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8 mg/kg,并在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疼痛感觉程度,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均降低[(2.06±0.48)、(1.94±0.30)分比(3.19±0.47)分;(2.79±0.23)、(2.75 ±0.93)分比(3.56 ±0.36)分;(2.80 ±0.20)、(2.74 ±0.23)分比(3.56 ±0.15)分;(1.33±0.17),(1.11±0.26)分比(1.93±0.34)分;(1.00±0.16)、(0.84±0.13)分比(1.69±0.41)分](均P<0.05),术后止痛泵有效触发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帕瑞昔布钠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叶斌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175-176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剖宫产麻醉中对母婴的影响。方法100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每组500例。观察两组在产妇静脉注药后2、5min SpO2变化,胎儿娩出时产妇的反应,产妇术后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在产妇静脉注药后2、5 min SpO2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氯胺酮组在胎儿娩出时产妇的反应上,产妇术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在剖宫产麻醉中对母婴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寒颤是在手术间和恢复室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持续的氧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艾司氯胺酮常用来进行围术期镇静镇痛,本研究拟探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寒颤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剖宫产患者8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咪达唑仑C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监测患者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n)。主要观察指标:寒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Tn及体温差值(ΔT)。次要观察指标:患者的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给药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组的ΔT2-T1、ΔT3-T2、ΔT4-T3体温差值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组T4寒颤发生率低于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186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加入艾司氯胺酮1 mg/kg。主要研究结局:艾司氯胺酮对于产妇爱丁堡抑郁评分(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的影响。次要观察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5及7 d,A组和B组产妇EPDS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 <0.05);术后7 d,A组和B组产妇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 <0.05);术后3、5及7 d,3组EPDS下降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7 d,A组和B组产妇EPDS较术前下降率达到74.36%和51.18%,显著高于C组(P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0例。E组在手术切皮前5 min给予单剂量艾司氯胺酮0.4 mg·kg-1(生理盐水稀释10 mg·mL-1),C组在同样的时间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7天情绪进行评价。记录入室后5 min、插管即刻、切皮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毕即刻、术后2 h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术后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结果:和C组相比,E组术后24 h MARDS评分明显降低(P <0.05)。E组术后24 h MARDS评分> 11的人数显著少于C组(P <0.05)。两组术后24 h和7 d的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 h的VAS评分E组低于C...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宫本晶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12-2614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躁动及疼痛的影响,为地佐辛在小儿手术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体质量8~18 kg,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氯胺酮组。两组均采用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患儿肌内注射氯胺酮5 mg/kg后入手术室,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竟安)6~8mg/(kg.h)维持麻醉,地佐辛组手术前进行静脉注射地佐辛0.3 mg/kg,氯胺酮组手术前进行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时躁动评分并比较两组躁动满意率,同时比较两组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8 h(T3)、术后12 h(T4)儿童事件影响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地佐辛组苏醒时躁动满意率高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术后各时点的CRIES评分均低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小儿苏醒躁动及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炎性反应及产后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组和C组,每组各40例。K组术后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1+羟考酮50m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术后予羟考酮50 m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背景输注剂量1 mL·h-1,自控给药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20 min,持续镇痛48 h。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使用剂量。测定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及术后24 h、48 h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24 h、48 h,K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使用剂量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