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9,(5)
<正>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骨髓内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髓和软组织并分泌出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蛋白[1]。患者常出现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继发感染、高黏滞综合征等临床问题[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并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对比两组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 60例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结果中,3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出现M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52例MM初诊患者(25例LCMM患者,27例IIMM患者)的标本分别做血清游离轻链(sFLC)、尿游离轻链(uFLC)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并观察记录25例LCMM患者化疗前后的sFLC水平。结果 LCMM患者标本运用sFLC检测的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uFLC(80.0%)及IFE(88.0%)检测,P<0.01;IIMM患者标本运用sFLC检测的阳性率(85.2%)明显高于uFLC(40.7%)及IFE(22.2%)检测,P<0.01;随着化疗效果的提高sFLC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sFLC检测对MM尤其是LCMM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价值和不同ISS分期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MM患者102例,按照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分为Ⅰ期21例,Ⅱ期26例,Ⅲ期55例,均行细胞形态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对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MM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IFE、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Ig)定量检测。其中的5例患者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并对其血清M蛋白的表达进行跟踪检测。结果67例MM患者中62例血清蛋白电泳可检测出M蛋白带,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IgG型38例(56.7%),其中K轻链型20例,入轻链型18例;IgA型22例(32.8%),其中K轻链型12例,入轻链型10例;IgM型1例(1.49%);游离轻链型6例(8.96%),其中x轻链型3例,入轻链型3例。结论IFE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并在MM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表达水平对首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08~2020-07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首诊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与非肾损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初诊时sFLC、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分析sFLC水平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63例MM患者经检查有16例合并肾损伤,肾损伤发生率为25.39%。肾损伤组sFLC-κ、sFLC-λ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sFLC-κ、sFLC-λ水平高表达是导致MM初诊患者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sFLC-κ、sFLC-λ水平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损伤的AUC分别为0.991、0.833,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初诊MM患者血清sFLC-κ、sFLC-λ水平越高,发生肾损伤的概率越大,可作为临床评估MM患者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6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26例MM均检出M带,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IgG型16例(61.5%),为最多类型,其中IgGκ型10例(38.5%),IgGλ型6例(23.1%);IgA型7例(26.9%),其中IgAκ型5例(19.2%),IgAλ型2例(7.7%);IgM型1例(3.8%),为κ型;轻链型2例(7.7%),均为λ型。IgG型M带多出现在γ区,IgA型M带多出现在在β区。各类型M蛋白阳性患者对应Ig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轻链型各种Ig含量均降低。23例血清总蛋白升高。26例尿本-周氏蛋白检测均为阴性。16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4例骨髓浆细胞质与量的改变均符合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临床诊断MM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且图谱清晰直观,是很好的M蛋白临床筛查实验;免疫固定电泳因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MM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鉴定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检测40份血清,其中19例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结果 在19例MM患者中,有17例检出M蛋白,M蛋白分型为IgGк型8例,IgGλ型3例,IgAк型3例,IgAλ型1例,单纯λ型2例;未检出M带2例;21例其他疾病患者,其中有12例检出M蛋白,其分型为IgGк型2例,IgGλ型3例,IgAκ型1例,IgAλ型1例,IgMκ型1例,IgMλ型1例,单纯λ型2例,双克隆型1例;未检出M带9例.结论 IFE法灵敏度高、干扰少、沉淀带易识别、快速,试验完成后的胶片可扫描定量及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40例血清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血清免疫学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对40例删患者进行逐项检测.结果 36例(90%)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可显示M蛋白带,4例(10%)不显示M蛋白带.IgG型及IgM型M蛋白带多出现在γ球蛋白区,IgA型出现在β区或α2与β区之间、β与γ区之间.其中IgG型25例(62.5%);IgA型8例(20%);IGD型2例(5%);IgM型1例(2.5%);轻链型3例(7.5%),在轻链型中κ型与λ型之比为3:1;不分泌型1例(2.5%).免疫球蛋白定量显示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部分显著增高,而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包括与M蛋白同类的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则显著降低.有19例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的检测可作出对MM进行准确的免疫分型、实验室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孙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F0003-F0003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资料,提高MM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用琼脂糖凝胶法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对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升高的患者全部进行病案调查并结合临床已诊断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37例MM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显著升高的患者30例,占81.1%。同时发现有些患者在诊断MM之前免疫球蛋白就单克隆轻度升高,随着时间的沿续M蛋白的含量不断增加。结论常规做血清蛋白电泳是早期诊断M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析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刘增品多发性骨髓瘤多数学者认为是起源于原始网状细胞的常见恶性肿瘤[1]。近几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又缺乏特异些.故在确诊前常...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意义。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261份临床送检血清和尿液,其中76例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结果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蛋白阳性76例,阳性率为100%;尿本周蛋白阳性53例,阳性率为70%。17例血清M蛋白为轻链型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率为94%。185例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未检出M带。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的技术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M蛋白定性和分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琼脂糖凝胶血清蛋白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n,M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MM患者血清用琼脂糖凝胶法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光密度扫描仪定量分析各组分的百分率,同时在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总蛋白的含量,则可换算成各种组分的绝对量(g/L)。结合 尿本-周氏蛋白定性试验、血沉、血清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分析蛋白电泳对MM的诊断意义。结果 37例患者中电泳出现M带的阳性率为91.9%,总蛋白大于85g/L占72.9%,球蛋白大于40g/L占89.2%,本-周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率16.2%,血沉增速占100%,1gG升高者占89.2%。其中有6例患者由于血清蛋白总量在100g/L以上而未作出诊断,我们先行血清电泳检出M带,临床再作骨髓细胞和1gG定量而综合确诊。结论 琼脂糖凝胶血清蛋白电泳(AGE)是目前较醋酸纤膜电泳(CAE)法分辨率高、图谱直观的一项有助于MM及早鉴别诊断的技术,可作为一个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7.
李淑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37-38
目的分析血清总蛋白增高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影响。方法 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球蛋白(Ig)检测定量测定所选对象中IgM、IgA、IgG的含量,再联合血清蛋白电泳检测β球蛋白、γ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白蛋白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中,38例出现M带,阳性率为95.0%;30例(75.0%)总蛋白含量〉90 g/L,38例(95.0%)球蛋白含量〉39 g/L,与对照组相比,IgM、IgA、IgG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总蛋白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是当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以及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而肾损害为该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亦是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有相关研究显示早期的肾脏损害,是促进患者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之一,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所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害进行肾功能指标检测,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重/轻链(HLC)比值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患者化疗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院后均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接受规范性治疗,对首次疗效评估为微小缓解以上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同时检测上述患者化疗前、首次疗效评估时IgG的HLC比值及一般资料及化疗前其他实验室指标,观察不同HLC比值表达的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生存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生存状况患者HLC比值变化情况及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22例患者中24例首次进行疗效评估时为微小缓解或疾病稳定或疾病进展,5例失访,3例中途放弃治疗,均给予剔除。最终93例IgG型MM伴肾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化疗前HLC比值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者HLC比值异常率低于非常好的缓解、部分缓解者,且非常好的缓解HLC比值异常率低于部分缓解者(P<0.05)。以首次进行疗效评估时HL... 相似文献
20.
病例 例1男,41岁,住院号:10604633。因“反复腰痛5月,浮肿4日”于2006年4月12日住血液科。查体:生命征平稳,贫血貌,心肺腹无异常,腰椎叩痛,下肢胫前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5.13G/L,Hb78g/L,PLT218G/L。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30.5%,幼浆占1.0%。尿Pro:+++,本周氏蛋白:(-)。血生化:Crea 130μmol/L。胸片:心、肺、纵膈未见异常,头颅正侧位片:未见确切异常X线征。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待分型。因经济困难未治出院。再次于2006年10月11日因“心悸、气促”住心内科,因发现贫血Hb62g/L,于10月13日转入血液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