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相互作用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对HepG2肝癌细胞迁移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HBXIP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 以建立的稳定高表达HBXIP的HepG2细胞系为实验材料,Transwell 实验观察HBXIP 高表达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MP-9、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β-catenin及p-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Transwell 实验结果表明,HBXIP 能够促进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高表达 HBXIP 的肝癌细胞中,MMP-9的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BXIP促进了β-catenin的表达,并抑制β-catenin的磷酸化;同时促进GSK-3β(Ser9)的磷酸化。结论: HBXIP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密切相关,HBXIP高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可能是其调控GSK-3β/β-catenin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Sulindac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ulindac抗肝癌的可能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的Sulindac作用HepG2细胞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Sulindac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细胞在Sulindac作用后Wint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变化。 结果 Sulindac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Hoechst33258结果显示,Sulindac作用24 h后HepG2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随着Sulindac浓度的增加,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 结论 Sulindac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通过阻断Wnt信号传导通路,降低β-catenin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2'Z,3'E)-6-溴靛'-3'-肟(BIO)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 、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BIO作用于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β-catenin 和Bcl-2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β-catenin 及cyclin D1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与BIO处理前SW480细胞相比,BIO处理组SW480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并出现部分细胞核移位,cyclin D1蛋白表达及S期和G2/M期细胞不同程度增多,Bcl-2蛋白表达有所下调,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并出现细胞形态改变。结论: GSK-3β抑制剂BIO作用于结肠癌SW480细胞呈现促增殖及抑凋亡作用,其机制主要与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以及与Bcl-2调控通路的平衡有关,其中β-catenin上调可能是影响结肠癌SW480细胞转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过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系中BMP9的内源性表达,用表达BMP9的腺病毒重组体(adBMP9)感染内源性表达BMP9相对较低的骨肉瘤细胞系,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凋亡,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adBMP9可以明显减弱骨肉瘤细胞系143B的增殖、迁移、侵袭及集落形成能力(P<0.05),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adBMP9能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糖+阴性转染对照组 (HG+HK)和高糖+ILK siRNA组(HG+ILK siRNA)。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L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GSK-3β、p-GSK-3β、核β-catenin、总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1)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构建的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HKC细胞;(2)与HG和 HG+HK组相比,HG+ILK siRNA组ILK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3)HG+ILK siRNA组ILK基因沉默后,p-GSK-3β与核β-catenin蛋白表达较HG及HG+HK组均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而总GSK-3β与总β-catenin 在各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ILK、GSK-3β和β-catenin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ILK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下游效应蛋白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柰酚对HBx-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并研究其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相关蛋白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MTT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结果:山柰酚(10~200μmol/L)能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Bx-HepG2细胞的增殖。山柰酚(100μmol/L)能显著抑制HBx-HepG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细胞侵袭能力以及细胞愈合率,诱导HBx-HepG2细胞凋亡,引起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及Bax蛋白水平上升,Bcl-2蛋白水平下降,降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山柰酚(100μmol/L)同时能够降低p-GSK-3β蛋白水平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β-catenin蛋白水平,对GSK-3β蛋白水平没有影响。Li Cl处理能够反转山柰酚(100μmol/L)对HBx-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迁移抑制作用。结论:山柰酚对HBx-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SOD1G93A突变N2a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取小鼠成神经瘤细胞系N2a,分别转染pEGFP-WT-SOD1和pEGFP-G93A-SOD1质粒,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AKT、GSK-3β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siRNA沉默AKT后GSK-3β和cyclin D1在SOD1突变N2a细胞中的表达变化,通过MT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存活的改变。 结果 与pEGFP-WT-SOD1转染的N2a细胞比较,pEGFP-G93A-SOD1转染的N2a细胞中AKT及GSK-3β总蛋白在转染后24 h和48 h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AKT(Ser473)、p-GSK-3β(Ser9)和cyclin D1表达均升高。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转染后24 h和48 h,p-AKT(Ser473)、p-GSK-3β(Ser9)和cyclin D1在pEGFP-G93A-SOD1转染的N2a细胞中表达均升高。应用siRNA沉默AKT后与对照组相比,在转染后48 h和72 h,AKT、p-AKT(Ser473)、GSK-3β、p-GSK-3β(Ser9)和cyclin D1蛋白均降低。MTS实验结果显示,在AKT沉默后72 h、96 h、120 h,N2a细胞增殖和活力降低。 结论 SOD1G93A突变影响N2a细胞中AKT、GSK-3β翻译后磷酸化修饰及cyclin D1的表达,AKT可能通过调控GSK-3β和cyclin D1影响SOD1 G93A突变N2a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糖对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1和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时Snail1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随机分为正常糖对照组、高渗组和高糖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组 RTECs不同培养时点(30 min、2 h、12 h、24 h、48 h和72 h)Snail1、Akt1、GSK-3β、磷酸化Akt(p-Akt,Ser473)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Ser9)蛋白的水平。RT-PCR检测Snail1、Akt1和GSK3β mRNA的表达。RTECs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25 μmol/L)预处理50 min,再与高糖共同培养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述指标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对照组比较,高糖组RTECs Snail1和Akt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增加,但总GSK-3β蛋白和mRNA表达无变化。以LY294002处理后,高糖组RTECs Snail1、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较未处理高糖组明显下降,但LY294002不影响总Akt1和GSK-3β蛋白表达。结论:Akt/GSK-3β可能介导了高糖诱导的RTECs锌指转录因子Snail1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脂(AG)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143B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20μmol/L)的AG处理143B细胞,分别用结晶紫染色、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来检测AG对143B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检测骨肉瘤143B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骨肉瘤143B细胞的侵袭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G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AG处理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应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Wnt信号通路中的β-catenin及其相关分子c-Myc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G处理组中143B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迁移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水平均下调(均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升高,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蛋白水平下降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升高,同时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对人肺鳞状细胞癌细胞NCIH52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CI-H520细胞和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中B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Ad BMP9感染NCI-H520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BMP9的变化;应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迁移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m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MP-Smad经典通路中Smad1/5的磷酸化水平(p-Smad1/5)。用BMP特异性拮抗剂Ad Noggin与Ad BMP9共处理NCI-H520细胞,检测p-Smad1/5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BMP9在NCI-H520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比在HBE细胞中低;Ad BMP9感染的NCI-H520细胞中B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MMP2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且p-Smad1/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NCI-H520细胞中,Noggin能有效逆转BMP9导致的p-Smad1/5升高和细胞迁移抑制能力。结论:外源性BMP9转入肺鳞癌细胞NCI-H520可明显抑制其迁移侵袭的能力,该抑制作用可能与BMP-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LX1联合BMP9可否影响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成骨分化。方法用构建有DLX1和BMP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 DLX1和Ad BMP9,单独或联合感染MG63细胞,分为DLX1组(Ad DLX1+AdRFP感染组)、DLX1+BMP9组(Ad DLX1+Ad BMP9感染组)、BMP9组(Ad BMP9+AdRFP感染组)、RFP组(AdRFP感染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DLX1和BMP9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读数分析细胞早期成骨能力,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晚期成骨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O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d DLX1和Ad BMP9感染MG63细胞后,DLX1和BMP9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RFP组相比,DLX1组、DLX1+BMP9组和BMP9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DLX1+BMP9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下降更为明显(P0.05);ALP活性、钙盐沉积和OPN蛋白表达在DLX1+BMP9组和BMP9组增加(P0.05),且DLX1+BMP9组较BMP9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 DLX1与BMP9联合作用可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同时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向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IL-24基因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穿梭质粒pDC316-hIL-24-EGFP瞬时转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hIL-24基因mRNA的转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IL-24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IL-24基因可在MDA-MB-231细胞中成功转录及表达。IL-24可上调MDA-MB-231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IL-24基因的表达使得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出现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DA-MB-231细胞DNA 合成受到抑制,细胞周期主要抑制在G2/M期。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IL-24基因转染后MDA-MB-231细胞出现凋亡。结论IL-24基因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上调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胡桃醌对宫颈癌HeLa细胞促凋亡作用的机制,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0μmol/L胡桃醌组。采用MTT法观察胡桃醌对不同时间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测定胡桃醌对不同时间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和Caspase-3,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中AKt及pAkt的表达。 结果 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HeLa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oechst 33258检测表明,30μmol/L胡桃醌处理细胞4,8,12 h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核典型凋亡细胞形态;细胞凋亡检测表明,30μmol/L胡桃醌培养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0μmol/L胡桃醌处理细胞12h后,HeLa细胞Bcl-2,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而Bax、Cleave-Caspase-3,Akt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结论 胡桃醌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进而促进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20(R)-Ginsenoside 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能力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的培养液培养Hela细胞,收集培养上清并制备条件培养液(CM);取健康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Ⅷ因子、VEGFR-3抗体联合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划线刮除法和MTT法观察人参皂甙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结果第Ⅷ因子和VEGFR-3抗体对培养的淋巴管细胞进行联合鉴定,为典型淋巴管内皮细胞;应用划线刮除法和MTT法对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显示: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能够明显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echst33258证实,经人参皂甙Rg3条件培养液处理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观察到其核周围有凋亡小体。结论人参皂甙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有剂量依赖性;人参皂甙Rg3能够诱导淋巴管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制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pSilencer2.1-U6-COL1A1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COL1A1基因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在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抑制COL1A1基因表达;pshRNA-COL1A1转染组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且呈时间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pshRNA-COL1A1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细胞质浓缩、核凝聚等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pshRNA-COL1A1能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以COL1A1为靶点的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干扰RNA(RNAi)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合成DNA模板,体外转录siRN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双链siRNA导入MCF-7细胞后,用MTT比色法检测siRNA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MCF-7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RT-PCR检测VEGF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所设计的两个靶位点siRNA,均能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作为阴性对照的错义序列组siRNASCR则没有上述效应。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抑制MCF-7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