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分析 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轴位增强T1WI、轴位T2WI、ADC图像上手动勾画原发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GTV,将不同图像测量的GTV分成T1+C、T2WI组和ADC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组平均值,Bland-Altman法通过两组差值平均值和95%分布范围评价不同模态图像测量GTV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1+C、T2WI、ADC组GTV分别为(20.8±18.1)、(21.5±17.2)、(24.4±20.8) cm3(P=0.617)。T2WI和T1+C组、ADC和T2WI组、ADC和T1+C组差值的平均值和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74(-5.97~7.44)、2.94(-8.25~13.69)、3.68(-3.34~10.70) cm3。结论 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一致性不佳,尚不能相互替代,增强T1WI联合T2WI、DWMRI可更准确地判断鼻咽癌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别依据CT扫描及DWI确定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食管癌靶区勾画提供优选的影像学参考方法。方法 2012—2013年前瞻性入组 3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完善食管内窥镜、胸腹CT及DWI扫描,分别依据各项检查确定病变长度并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标本实测长度相比较。分析各种影像学方法所测食管病变长度与病理标本实测长度的符合程度。一致性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及Bland-Altman法。结果 全组 4例患者于DWI序列未见高信号表现,假阴性率为11%,均为T1期,占44%(4/9)。31例可供DWI病变长度分析,术后病理标本肿瘤长度为4.58 cm,内窥镜、CT扫描、b=600、800、1000 s/mm2条件下DWI图像所测肿瘤长度分别为4.56、5.58、4.41、3.99、3.83 cm,ICC值分别为0.703、0.764、0.946、0.890、0.882,P值均为0.000。Bland-Altman法分析结果中以内窥镜和b=600 s/mm2条件下DWI所测肿瘤长度与病理标本实测长度的一致程度最高。结论 DWI技术所测食管肿瘤长度与病理标本实测长度较为接近,以b=600 s/mm2条件下病变测量信度为优,DWI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增强CT及DWMRI在胰腺恶性肿瘤体积大小、肝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瘤的差异,指导临床放疗实践。方法 计划入组40例胰腺癌患者,均行增强CT及DWMRI定位扫描,后依据不同图像进行靶区体积勾画、肿瘤最大截面长径测量、肝转移瘤及5~8 mm、>8 mm淋巴结转移瘤的测量。分别使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增强CT、DWMRI所勾画的GTV平均值分别为54.95、41.67 cm3(P=0.000),肿瘤最大界面长径平均值分别为4.18、3.94 cm (P=0.000),其中2例dCT小于dDWMRI。依据增强CT、DWMRI图像分别检出肝脏转移瘤83、112个,增强CT检出量占DWMRI检出的74%;>8 mm淋巴结转移瘤分别检出46、56个,5~8 mm淋巴结分别检出103、200个,增强CT检出量分别占DWMRI检出的82%、52%。结论 基于DWMRI测量的GTV及肿瘤最大界面长径较增强CT小,在肝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瘤检出较增强CT敏感。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参照病理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定位在合并阻塞性肺不张(POLC)肺癌患者中进行靶区勾画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对14例合并POLC肺癌患者同时行CT、MRI定位,分别采集CT、T1WI、 T2WI、DWI图像并测量癌肿与POLC在T2WI、DWI图像上的比信噪比(CNRs)。将CT、MRI定位图像在TPS中进行融合,分别在CT、MRI上进行靶区勾画,制定放疗计划。PlanCT 、PlanMRI 均以CT为基础实现剂量计算,采用相同射野数目及角度。系统自动计算GTV,比较2个计划的DVH。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T2WI可以显示12/14癌肿与POLC的界限,6/6中肿块与POLC的分界均可被DWI显示。GTVMRI为(149.317±229.670) cm3,GTVCT为(178.073±236.604) cm3(P=0.000)。DWI图像CNRs为77.295±49.273,T2WI的为12.942±5.553(P=0.027)。DVH比较显示在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无差异的前提下,PlanMRI比PlanCT患侧肺平均剂量低(P=0.002),健侧肺平均剂量相近(P=0.052),总肺平均剂量、食管平均剂量、脊髓最大剂量均低(P=0.009、0.038、0.038),患侧肺V5、V10和心脏V25均低(P=0.010、0.031、0.044)。  相似文献   

5.
崔晓佳  成国建  蔡晶 《中国肿瘤》2017,26(6):494-500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以及应用DWI对于放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分别依据单纯CT图像、DWI与CT融合图像以及PET-CT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三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GTV、PTV体积的大小差异;以及在PTV的处方剂量达到64Gy/32次时,比较三组调强放疗计划中双肺V5、V20、MLD的差异.同时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开始后的1个月)及放疗后(放疗结束后1个月)各行1次胸部DWI扫描,比较放疗不同阶段、不同b值下所测肿瘤病灶ADC值的差异.[结果] 92.5%(37/40)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比在单纯CT组勾画的GTV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融合组勾画的GTV与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基础上外扩得到的PTV,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中比在单纯CT组的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计划中的双肺V5、V20、MLD进行比较,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及PET-CT融合组的双肺V5、Va0、MLD均较单纯C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条件下,随着放疗的进行,放疗前、中、后所测得的ADC值逐渐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定位及融合技术勾画食管癌靶区提高了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更有利于正常肺组织的保护,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同时DWI对于食管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可靠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技术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2011年经病理证实食管癌患者 37例,放疗前均在CT机及MRI机下定位并靶区勾画。比较DWMRI与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CT所示食管病变长度差异及CT与DWMRI所示病变最大横径、体积差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资料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CT、DWMRI所示病变长度分别为5.70、6.06、7.97、5.79 cm,CT与其他3种方法所示病变长度均不同(F=4.88,P=0.003);DWMRI、CT所示病变最大横径分别为3.79、3.81 cm (t=-0.32,P=0.751),所示大体肿瘤体积分别为45.75、38.05 cm3(t=5.30,P=0.001)。CT与DWMRI共同诊断53个淋巴结转移,DWMRI排除25个CT诊断阳性的淋巴结,15个淋巴结DWMRI显示高信号而CT诊断阴性,其中6个为食管旁淋巴结。DWMRI使 6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 DWMRI所示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结果最为接近;DWMRI易发现与食管粘连的食管旁沟肿大淋巴结,DWMRI可使部分患者靶区范围和临床分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转移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大小,并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进行适形放疗。结果:CT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的体积变化范围为(71.6±75.5)cm3,平均体积为71.6cm3;CT/MRI融合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MRI的体积变化范围为(123.9±97.8)cm3,平均体积为123.9cm3。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大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结论: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以提高骨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肿瘤体积(GTV)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为食管癌临床T分期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2005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08例,术前均行胸部CT扫描,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食管癌GTV-T靶区,并计算GTV-T体积,测量食管病变的最大直径及病变长度,同时记录术中实测食管病变长度,分析CT扫描显示的食管癌GTV-T体积及各径线与术后病理T分期间的关系。结果 CT图像上勾画的GTV长度与术中实测食管病变长度间未见统计学差异(t=-1.786,P=0.076)。T1期GTV T体积与T2、T3、T4期的GTV T体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期与T3期的GTV-T体积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期与T4期的GTV-T体积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T3期与T4期的GTV T体积之间亦未见统计学差异。CT显示食管病变的长度及病变在最大层面上的直径T1、T2期与T3、T4期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3与T4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食管癌T分期的增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CT扫描显示的GTV体积有可能成为指导食管癌临床T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内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位置在早期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内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再行CT模拟定位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评估该项技术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包括13例初治、4例经内镜下切除后需放疗者)在CT和常规钡餐造影片上肿瘤显示不明显,无法准确确定GTV范围,内镜下在病变上下界均成功置入至少一个钛夹,标记肿瘤位置,在模拟定位CT上都能成功显示,并以此为依据准确勾画靶区,且未发生出血穿孔等3-4级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置入钛夹定位简便易行,对放疗靶区的确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食管癌原发肿瘤弥散加权像(DWI)高信号区域指导个体化局部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第15次时增强3DCT、18F-FDG PET-CT及增强MRI定位扫描图像,基于放疗前和放疗中3DCT、PET-CT及基于MRI的DWI与T2WI融合图像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分别定义为GTVCTpre和GTVCTdur、GTVPETpre和GTVPETdur、GTVDWIpre和GTVDWIdur,分别测量放疗前及放疗中标准摄取值(SUV)、代谢肿瘤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中基于PET-CT和DWI图像所勾画食管癌GTV体积及其变化与相应增强3DCT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01);SUV、MTV、TLG、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中GTV的SUV与ADC、△SUV与△ADC均无相关性(均P>0.05);GTVPETpre与GTVDWIpre间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GTVPETdur与GTVDWIdur间的CI (P<0.001);基于DWI的GTV最大径退缩率及体积退缩率均>基于PET者(24%∶14%,P=0.017;60%∶41%,P<0.001)。结论 无论放疗前还是放疗中食管癌SUV与ADC值、△SUV与△ADC均无相关性;放疗中期基于PET-CT图像高FDG摄取区勾画的GTV与基于DWI高信号区勾画者空间位置差异明显,且后者GTV退缩率明显大于前者。因此,放疗中基于DWI高信号区的变化进行放疗后程食管癌局部加量照射的可行性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FDG PET-CT不同勾画方法间及与MRI显示鼻咽原发灶靶区差异,探讨FDG PET-CT勾画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生物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均行FDG PET-CT和MRI检查,先在MRI图像上勾画GTV得到GTV-MRI,然后在FDG PET-CT上分别用目测法或不同阈值法(30%、40%、50%SUVmax)勾画GTV得到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采用Wilcoxon检验GTV-PET不同方法间和GTV-MRI差异,以及不同T分期中不同勾画方法间差异。结果 全组GTV-MRI、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7.8、22.2、22.7、14.4、9.0 cm3,除GTV-PETvis与GTV-PET30间(Z=-0.05,P=0.958)以及T1~2期(25例) GTV-MRI与GTV-PETvis和GTV-PET30相似外(Z=-0.93、-0.93,P=0.353、0.353),其余均不同(Z=-5.74~-2.09,P=0.000~0.037)。结论 应用FDG PET-CT不同方法勾画的GTV-PET均max为阈值自动勾画鼻咽原发灶GTV可实现生物代谢肿瘤体积范围勾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自由呼吸状态下根据四维CT (4DCT)勾画的食管癌整体与各椎体水平食管癌层面靶区外扩范围的差异。方法 13例食管癌患者接受4DCT模拟定位扫描,以呼气末T0时相为基准由同一位放疗医生在计划系统中勾画10个呼吸时相食管癌原发肿瘤体积,分别记录各时相靶区中心坐标。然后根据食管癌毗邻的同水平椎体(上下缘和中心层面)勾画10个呼吸时相CT横断面靶区,获得中心坐标(x,y)和左右、前后方向最大径。参考同一椎体平面食管癌靶区中心坐标和直径变化计算内靶区左右、前后方向外扩距离,然后筛选出10组数据中的同方向最大值,比较三维方向呼吸运动位移、相关性以及食管癌整体与分层面内靶区外扩距离差异。结果 食管癌整体左右、前后、上下方向的运动范围分别为1.32、1.09、2.92 mm,其中左右与前后方向相似(t=1.21,P=0.251),左右与上下方向不同(t=-3.38,P=0.005),前后与上下方向也不同(t=-4.02,P=0.002);r值分别为0.597、0.662、0.723,P值分别为0.040、0.019、0.008。食管癌整体左、右、前、后方向平均位移分别为 -0.38、0.94、-0.62、0.47 mm,按照椎体水平食管癌各分层最大位移平均值分别为 -1.83、2.21、-1.85、2.02 mm,各方向比较均不同(t=5.15、-4.58、3.50、-7.56,P=0.000、0.001、0.004、0.000)。结论 食管癌在三维方向位移有显著相关性,根据食管癌整体测量的内靶区外扩距离显著小于分层面测量所需的最大外扩距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CT图像GTV与非手术T分期关系及各级GTV体积的生存率,探讨GTV体积对食管鳞癌三维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9年间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223例,三维放疗处方剂量50~70 Gy。依据不同百分位间距将GTV体积按3、4分级法分别划分为3、4个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非手术T分期与GTV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8.2%,随访时间满3年者163例。非手术T1+2、T3、T4期患者GTV体积中位数分别为19.31、33.69、41.25 cm3,呈正相关(P=0.000)。GTV 3分级3个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3%、24%(P=0.000),4分级4个组的分别为55%、51%、31%、24%(P=0.004)。GTV体积中位数≤35、>35 cm3患者首位死因均为局控失败(57.9%∶52.1%),大肿瘤死于未控及出血较多[21.9%∶9.4%(P=0.046)及13.8%∶3.1%(P=0.029)],2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GTV体积与非手术T分期呈正相关,GTV体积3分级法和4分级法均可用于评价预后,3分级法与预后关系更为紧密。肿瘤体积较大者放疗后未控、出血率高于小肿瘤患者,治疗相关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 hybrid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FDG-PET/CT) scanner in radiotherapy planning for esophageal an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AND MATERIAL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16 with esophageal cancer, 14 with NSCLC) underwent an FDG-PET/CT for radiotherapy planning purposes. Noncontrast total-body spiral CT scans were obtained first,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FDG-PET imaging which was automatically co-registered to the CT scan. A physician not involved in the patients' original treatment planning designed a gross tumor volume (GTV) based first on the CT dataset alone, while blinded to the FDG-PET dataset. Afterward, the physician designed a GTV based on the fused PET/CT dataset. To standardize PET GTV margin definition, background liver PET activity was standardized in all images. The CT-based and PET/CT-based GTVs were then quantitatively compared by way of an index of conformality,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wo GTVs to their union. RESULTS: The mean index of conformality was 0.44 (range, 0.00-0.70)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0.46 (range, 0.13-0.80)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 10 of the 16 (62.5%)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and in 12 of the 14 (85.7%) NSCLC patients, the addition of the FDG-PET data led to the definition of a smaller GTV. CONCLUS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a hybrid FDG-PET/CT scanner had an impact on the radiotherapy planning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NSCLC. In future studies, we recommend adoption of a conformality index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newer treatment planning imaging modalities to conventional op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扫或强化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在胰腺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008—2009年间 21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及术后复发胰腺癌患者资料,以相同固定体位分别行平扫CT、PET,其中 11例之后行强化CT。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行平扫或强化CT、PET图像融合,分别依据强化CT、平扫CT、平扫PET及平扫或强化PET-CT融合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用配对或成组t检验比较不同图像GTV大小。结果 21例患者平扫 GTVCT、平扫 GTVPET、平扫或强化 GTVPET-CT平均值分别为76.9、47.0、44.5 cm3,平扫 GTVPET-CT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平扫GTVCT (z=-3.91,P=0.000)。11例强化 GTVCT、强化 GTVPET、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分别为64.1、45.1、49.3 cm3,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强化GTVCT (z=-2.13,P=0.033),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与平扫 GTVPET-CT相似(z=-0.80,P=0.424)。结论 PET和强化或平扫CT的融合图像能提高不可切除胰腺癌靶区勾画准确性,有望降低放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谢春芳  刘孟忠  习勉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1245-1248
目的:通过比较肝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影像学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 ,GTV )与病理学GTV 的体积,明确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准确勾画肝癌GTV 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例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图像和术后病理标本。将患者的CT图像传送至Philips ADAC Pinnacle3 8.0 计划系统,由放疗科医师分别勾画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GTV ,并计算其体积。术后病理标本按固定层厚切片,并扫描进计算机,使用Adobe Photoshop CS3 Extended 软件计算各切面病理学GTV 的面积,根据积分法计算病理学GTV 的体积。结果:病理学GTV 、平扫GTV 、动脉期GTV 及门脉期GTV 的平均体积分别为27.67± 24.84cm3、29.43± 26.83cm3、28.13± 26.34cm3、28.57± 26.81cm3,四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包膜肿瘤组和无包膜肿瘤组GTV 体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 0.02、0.15± 0.08,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 结论:肝癌的影像学GTV 与病理学GTV 基本相符,影像学GTV 能够代替病理学GTV 。勾画肝癌靶区时应综合利用各时相CT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没有包膜的肿瘤,为了有效地覆盖病理学GTV ,应选取最大的影像学GTV 设计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强扫描与否对基于4DCT勾画的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各时相GTV差异及对IGTV构建的影响。方法 2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8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8例,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普通4DCT与增强4DCT扫描,同一勾画者按照同一标准先在平扫4DCT各图像上勾画GTV并构建相应IGTV。1个月后同一勾画者再在增强4DCT图像上勾画GTV并构建相应IGTV。结果 基于增强扫描图像勾画的靶区变异系数小于平扫图像勾画的(P=0.000),但胸上、下段食管癌患者二者的GTVz轴长度、GTV、IGTV均相近(P=0.529、0.110;P=0.158、0.416;P=0.147、0.615),而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二者的GTVz轴长度、GTV、IGTV不同(P=0.005、0.035、0.021)。结论 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增强4DCT扫描可减小靶区勾画误差并可构建相对精确的IGTV,而对胸上、下段食管癌患者靶区勾画及IGTV构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实现的强化4DCT进行HCC个体化IGTV制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首次放疗的HCC患者 10例,依次完成自由呼吸下4DCT扫描,ABC辅助下平静EI屏气3DCT平扫和动脉期强化扫描,将4DCT依呼吸时相分为10个序列。在各序列CT图像中勾画GTV和肝脏,将4DCT各时相GTV融合为IGTV1;将强化3DCT的GTV形变配准到4DCT各时相图像上,获得10个GTVDR,并融合为IGTVDR。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靶区体积差异。结果 4DCT和平扫3DCT在肝癌靶区勾画时较难确定靶区边缘。强化3DCT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缘,GTV较4DCT和平扫3DCT平均增加了37.99%(P=0.002)。形变配准后4DCT各时相GTV平均增加了36.34%(P=0.011),与强化3DCT的基本相当(P=0.632)。IGTVDR较IGTV1平均增加了19.91%(P=0.017)。结论 形变配准技术结合强化3DCT和4DCT图像实现的强化4DCT图像可显著提高HCC的IGTV勾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