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理论源流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证是人类对疾病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的认识.如何使病证有机结合,正确应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诊治疾病,是提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乃中医学的特征之一,其主旨在于相同疾病会有不同证候表现,于此,其治法和组方用药皆会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华医药迫切需要一系列在病的基础上能够细化到证型的动物模型,因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工具,成为现阶段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必然。血瘀证作为中西医结合较为成熟的领域,其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作为科研工具为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气虚、寒凝、气滞、阳虚四个中医致病因素为角度,总结近20年建立的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之后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心疾病症状繁多、病机复杂,传统的“以病统证”在临床施治时常捉襟见肘。“病证结合,以证统病”是以辨证为主,从证出发,先证后病,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抓主症归纳不同疾病的证候共性,精准定位,辨证施治。用“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治疗双心疾病,即首先提炼各种症状背后的共性病机(证候),再兼顾疾病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兼证,最后通过提炼出来的证候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为临床更加精准地施治双心疾病、提高疗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获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大鼠模型制备方法,通过分析与理解,延伸笔者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动物模型的思考.目的是探讨建立中西医结合病证动物模型的主要思路,共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疾病的方法众多,但简单归纳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多数是将西医确诊的疾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将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辩证,然后提出不同证候的基本治疗方法。不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要求对病情作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病、证不同制定相应的治则。从同证异病的差异中寻找针对性强,能阻断疾病发展的有效方药。因此,探讨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儿脾气虚证现代病理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证是儿期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以脾气虚为例,就该证诸症同现代医学挂钩,从病理、生理基础及临床对本证常见症候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开拓思路,以求其实质,从而更好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证.  相似文献   

8.
曲倩倩  马伦  侯茜  康敏 《中医学报》2016,(7):998-1000
中西医结合是推动中医走出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病证结合、循证医学、循因医学这几个概念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病症结合是在西医辨病的前提下,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转化规律,实现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循证医学"作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注重对临床证据的总结,以增强西医对中医临床诊断结果的信心,实现中西医结合并且取长补短。循因医学是揭示疾病和治疗手段的本质机制并应用这些本质机制来指导临床,并最终揭示生命的本质机制的医学模式。这三个概念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急性阑尾炎术后中医证型,为术后辩证施治的规范化奠定基础;为急性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因急性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12 h即按照中医望、问、闻、切四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阑尾术后的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主证为脾胃湿热证,包括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两型,可合并兼证为气滞证.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中医证候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在西医的基础治疗和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21例肝胆热瘀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SARS”进一步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及其生命力,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西医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思维方法上的结合有其一定的互补性。西医以实验医学为基础,着眼于组织形态学或物质基础的改变,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求阻断之,“唯物”是其学术发展的核心;中医是针对每个患病的个体,通过对患病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的综合分析,谋求机体功能的调整与回复,动态、“辨证”地对待每个患病的人是其科学特征。从理论上讲,两者具有较好的互补性,也是思维方式结合的基础。“唯物”与“辨证”的结合与统一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科学问题。重要的问题是提高临床疗效,这是本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同时要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加强中西医病证结合的规律研究,为学科发展奠定科学基础;坚持”唯物”,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积极开展临床难治性及常见肝脏疾病的研究与探索以显示学科优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中西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进行评述,来更全面地认识和提高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提供思路。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与外感风邪、肺经蕴热;湿热蕴结、痰湿互结;毒热互结,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有关。西医认为,痤疮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炎性因子作用、雄激素作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和遗传相关。中医多采用辨证分型方法医治痤疮,疗效显著却缺乏规范的研究方法,难以达成共识;西医治疗痤疮内服类维生素A,外用抗生素联合激素软膏治疗,停药易复发。痤疮治疗应中西医相互结合,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是在长期的理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而逐渐形成的“辨证论治、病证结合”诊疗模式。通过西医以疾病为主的模式化诊疗和中医以个体为主的个性化诊疗相结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相加。如何将两者结合发挥出最大优势从而造福社会,走出中西医结合的瓶颈是现阶段应思考的问题。高永翔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过程应该遵循:1)中医、西医取长补短。2)发挥中西医协同效应。3)中西药合用的减毒增效。4)中西药合用的君臣佐使。5)考虑患者的依从性。6)关注国家、患者的经济负担。最后,高永翔教授表示,应全力支持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发展,大力扶持中西医结合科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的最初目的是把中西医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医药学。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为保障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并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中得以广泛应用。中西医各有长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西医要学中医,中医也需要学习西医。  相似文献   

15.
杨芳 《吉林医学》2013,(31):6578-6579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26例患者,转上级医院1例,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精心护理,治愈急性重症胰腺炎,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就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疗效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采访了金实教授,金实教授认为,注重整体观念,正确辨证施治,确保临床疗效是中医学是以延续的保证;辨证与辨互参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传统中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明显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使中医疗效的评判走向客观和微观化,促进了中医学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西医联合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联合治疗VKH综合征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以及参照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的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中西医联合治疗VKH综合征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8篇,共包含540例病例(1056只患眼),其中,治疗组288例(563只患眼),对照组252例(493只患眼)。比较了VKH综合征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以下临床指标:总有效率(OR=3.81,95%可信区间:[1.88,7.71])、复发率(OR=0.33,95%可信区间:[0.20,0.55])、治疗后视力变化(SMD=0.57,95%可信区间:[0.34,0.8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OR=0.16,95%可信区间:[0.04,0.57])。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VKH综合征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视力改善更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该病虽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中医药防治瘟疫、热病的经验和理论,对其防治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003年4月~5月间,在上海发现了8例SARS患者,有6例接受了中医药辨证治疗,患者症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1例死亡.其中1例是中医早期参与并全程治疗的,亦是唯一未用激素治疗的病例.实践证明,中医温病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治疗SARS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在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服加味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显效1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显效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