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前同期放化疗(CRCT)、单纯放疗(RT)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 182例ⅠB2~ⅢB期宫颈癌患者资料,其中 59例RT,123例术前每周顺铂40 mg/m2同期RT,放疗剂量 40~50 Gy分 20~25次。新辅助治疗后 2~3周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采用Cox法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3年者为 69例。肿瘤直径≥4.5 cm时术前CRCT与RT的 3年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率均相似(χ2=1.84、1.56,P=0.176、0.221),<4.5 cm时术前CRCT比RT的PFS、OS率高(χ2=5.22、4.81,P=0.022、0.018)。全组 3年PFS、OS率分别为92.0%、93.8%。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6 cm与≥6 cm)是PFS、OS的影响因素(χ2=2.56、4.06,P=0.011、0.007),年龄(<48岁与≥48岁)是OS的影响因素(χ2=4.86,P=0.046),术后淋巴结状况(是否转移)是PFS的影响因素(χ2=1.04,P=0.010)。  相似文献   

2.
95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单纯放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5—1998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远处转移、年龄≥65岁的老年鼻咽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3、5、8年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87%、84%和85%、79%、79%。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液学反应(34例)、皮肤反应(61例)和口腔黏膜炎(63例);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听力下降(8%)、张口困难(10%)和颅神经损伤(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7.45,P=0.006)、颈部淋巴结疗效(χ2=4.17,P=0.041),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T分期(χ2=4.16,P=0.032)、N分期(χ2=4.66,P=0.031)、放疗是否中断(χ2=9.42,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6.19,P=0.013)和颈部淋巴结疗效(χ2=12.26,P=0.002),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因素有N分期(χ2=15.06,P=0.000)和放疗是否中断(χ2=21.62,P=0.000)。结论 老年鼻咽癌患者行单纯常规放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N分期早、放疗顺利完成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41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2001—2009年采用IMRT技术治疗初程鼻咽癌患者 41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 70~78 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 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 50~56 Gy。Ⅲ+Ⅳ期 333例中 187例接受以顺铂30 mg/m2每周1次为主的同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8.0%,随访超过 5年的 158例。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有性别(χ2=4.59,P=0.03)、年龄(χ2=11.20,P=0.00)、T分期(χ2=19.40,P=0.00),N分期(χ2=18.00,P=0.00),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χ2=34.80,P=0.00),T分期、N分期均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33.50、21.20,P=0.00、0.00和 χ2=11.90、14.60,P=0.01、0.01)。Ⅲ+Ⅳ期 333例中同期放化疗(187例)和单纯放疗(146例)的 5年局部控制率为82.2%和90.7%(χ2=1.72, P=0.19)、总生存率为70.2%和83.4%(χ2=1.42,P=0.23)、无瘤生存率为62.8%和73.2%(χ2=2.83,P=0.0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8.0%和83.2%(χ2=0.37,P=0.55)。结论 鼻咽癌IMRT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期化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患者资料,要求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5%,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23、86例。放疗后原发部位无肿瘤(106例)与有肿瘤(205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3.2%(χ2=11.53,P=0.001。129例原发部位有肿瘤但无淋巴结转移的T1+T2、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0%、16%(χ2=20.20,P=0.000)。211例无淋巴结转移与 95例淋巴结转移 1~3、≥4个的生存率分别为38.3%(5年)与13%(5年)、14%(3年,5年为0)(χ2=42.13,P=0.000)。多因素分析先显示术前放疗后局部有无肿瘤残存、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32.20、36.33、18.24、4.60、6.21,P=0.000、0.000、0.000、0.032、0.013)。结论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能预测其预后,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肛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1年本中心经治肛管癌患者3l例,鳞癌23例、腺癌8例。Ⅰ~Ⅲ期患者首程采用放疗为主治疗16例、手术为主治疗11例、化疗3例。结果 随访率为90%,随访时间满3年的样本数21例。全组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T分期为OS预后因素(χ2=12.11,P=0.001和χ2=4.64,P=0.031),并与PFS有相关趋势(χ2=2.91,P=0.088和χ2=2.75,P=0.097)。Ⅰ~Ⅲ期鳞癌患者首程放疗为主与手术为主治疗的3年OS率和PFS率均相似(80%与80%,χ2=0.08,P=0.776和78%与67%,χ2=0.17,P=0.697)。放疗患者3级皮肤或黏膜急性不良反应为37%,晚期肛门感觉或功能异常为9%。结论 临床分期、T分期是影响肛管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同期放化疗应作为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手段的首选疗法,应用调强放疗技术有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并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2.0 Gy/次,5 次/周,处方剂量 50~70 Gy。同期放化疗 142例,单纯放疗 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 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20.58~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 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χ2=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χ2=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技术对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2009年间本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 25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 95例、Ⅲ期 156例。3DCRT的 20例,IMRT的 231例,中位剂量6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8%,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59、57例。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56.1%、45.8%。Ⅱa、Ⅱb、Ⅲ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65.0%、53.8%、38.4%(χ2=7.30,P=0.026)。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的 5年生存率分别64.9%、40.4%(χ2=7.04,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7.30、7.04、8.34、9.40,P=0.026、0.008、0.004、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是否结转移、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86、5.27、4.24,P=0.009、0.022、0.040)。主要失败原因中血道转移 5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 17例、胸腔内复发 31例。主要晚期不良反应中≥2级吻合口狭窄 5例、大出血 8例。结论 3DCRT或IMTR技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明显降低放疗部位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低。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术后患者应预防性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同步放化疗是否提高根治术后伴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方法 收集2008-2011年间188例行宫颈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伴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结果 全组4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单纯放疗组后腹膜、髂总及盆腔非髂总转移者的复发转移分别为4、5、11例(57.1%、55.6%、28.2%);同步放化疗组相应的复发转移分别为5、5、16例(62.5%、25%、15.2%)。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改善盆腔非髂总、髂总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非髂总88.6%∶76.9%,P=0.003;髂总80.0%∶44.4%,P=0.041),而不能改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50.0%∶42.9%,P=0.973)。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同步放化疗是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后腹膜比盆腔非髂总HR=4.259,95%CI=1.700~10.671,P=0.002;髂总比盆腔非髂总HR=2.985,95%CI=1.290~6.907,P=0.011;同步放化疗比放疗:HR=0.439,95%CI=0.218~0.885,P=0.021)。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改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但不能改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加与不加放疗的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进行了局部切除术的 77例Ⅰ期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 41例为术后放疗。54例病理T1期,23例病理T2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40例。低危组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相似(86%∶83%,χ2=0.29,P=0.588和100%∶100%,χ2=1.50,P=0.221),高危组患者的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相似(80%∶82%,χ2=0.27,P=0.600),但总生存率不同(92%∶66%,χ2=4.64,P=0.031)。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82%。单因素分析示病变大小、切缘状态、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及病理T分期影响 5年总生存率。全组总复发率为29%,局部或区域失败占70%,若行挽救性根治性手术 5年总生存率可达69%。结论 Ⅰ期低位直肠癌低危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疗效可能较佳,高危者术后放疗价值待商榷;术后失败以局部复发多见,复发后行挽救性手术者有望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9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程治疗病例资料。鼻咽原发灶及上颈部调强放疗7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用单前野预防性常规放疗54 Gy,5 次/周共30次。鼻咽残存灶采用局部小野IMRT加量或X刀补充照射 4~20 Gy。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9.7%,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19例。Ⅰ+Ⅱ、Ⅲ、Ⅳ期 5年OS分别为97.1%、82.7%、52.2%(χ2=46.19,P=0.000),DPFS分别为100%、77.6%、57.7%(χ2=23.29,P=0.000),DMFS分别为100%、82.3%、63.7%(χ2=16.57,P=0.000)。男性和女性 5年OS、DPFS、DMFS分别为70.7%和94.1%(χ2=16.82,P=0.000)、71.5%和87.3%(χ2=4.74,P=0.029)、77.2%和89.7%(χ2=4.38,P=0.036);<45岁男性和女性的分别为66.8%和91.2%(χ2=7.07,P=0.008)、59.9%和91.2%(χ2=7.72,P=0.005)、66.4%和94.0%(χ2=8.46,P=0.004),≥45岁的只有OS不同(72.2%和96.0%,χ2=10.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均影响OS (χ2=14.27、5.72、17.64,P=0.000、0.017、0.000)、DPFS (χ2=5.33、15.70、10.57,P=0.021、0.000、0.001)、DMFS (χ2=4.30、11.08、21.24,P=0.038、0.001、0.000),颅内受侵、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影响OS (χ2=13.32、5.38,P=0.000、0.020)。结论 除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影响预后外,性别也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45岁男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比较腔内加温合并放疗与单纯放疗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中晚期官颈癌310例进行分析,腔内加温合并放疗181例(热放疗组);体外照射合并传统腔内放疗129例(放疗组).体外放疗采用60Coγ线或6~8 MV X线常规分割放疗.加温组给盆腔前后对穿野中平面40 Gy后,缩野从体两侧水平加最至60~65 Gy;腔内加温采用915 MHz微波热疗机,附有阴道施源器,肿瘤表面温度46~47℃,2次/周,40 min/次,共加温10~12次.放疗组给予盆腔前后对穿照射,中平面加Gy.1989年前腔内放疗用后装上镭(官腔50 mg,阴道30mg,24 h/次,1次/周,共3次,总量7200 mg·h)与外照射交替进行,1989年后腔内照射采用192Ir源,5~6 Gy/次,2次/周,给予A点总量30~36 Gy.结果 Ⅱ期病例热放疗组、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52.1%(χ2=7.55,P=0.006),10年生存率分别为46.5%、42.6%(χ2=3.90,P=0.058);Ⅲ期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2.3%(χ2=7.06,P=0.007),10年生存率分别为43.7%、20.6%(χ2=17.28,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23)、足否接受热疗(P=0.019)是影响牛存的因素.晚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热放疗组、放疗组分别为32例(17.7%)、42例(33.1%)(χ2=9.18,P=0.002),直肠阴道瘘分别为1例(0.6%)、5例(3.9%)(χ2=4.38,P=0.036).结论 腔内加温合并外照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晚期副反应也明显低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随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IB1、IB2期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宫颈癌分期中IB1、IB2期的治疗结果以及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组织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56例IB期宫颈癌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脸淋巴清除术,72例辅以术前放疗(IB1期39例,IB2期33例),83例行术后放疗(IB1期61例,IB2期22列1例行术前,术后放疗(IB2期5例,IB2期6例)。结果 随访5年以上者249例,总的5年存活率69.9%,IB1期为73.3%(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阴道残端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07-2016年间收治初诊的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493例随访至 2018 年5月30日,随访率96.6%(474/493),中位年龄 45 岁,高发年龄40~50岁。451例(91.48%)无复发,平均无残端复发时间51.2个月,中位无残端复发时间44.8个月。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外照射、后装治疗是阴道残端复发的影响因素(P=0.000、0.000),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及盆腔外照射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P=0.045、0.022、0.000)。结论 盆腔外照射及近距离治疗对降低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的风险尤其重要,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盆腔外照射是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Zhang WH  Wu LY  Bai P  Li SM  Zhang R  Li B  Sun JH  Wu AR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8):490-492
目的 探讨影响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2年12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1例宫颈浸润癌,中位年龄40岁。按FIGO(1994)分期标准,ⅠB期80例(ⅠB1期和ⅠB2期各40例),ⅡA期31例。鳞癌93例(8318%),腺癌17例(15.3%),小细胞癌1例。111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以撕剥式为主的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前辅助放疗74例(66.7%),术后辅助治疗24例(21.6%)。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和x^2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5.9%,其中ⅠB1期为89.1%,ⅠB2期为90.7%,HA期为78.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1.479,P=0.152)、肿瘤局部类型(HR=1.440,P=0.264)、临床分期(HR=1.380,P=0.354)、术前和(或)术后辅助治疗(HR=1.210,P=0.450)、淋巴结转移(HR=1.432,P=0.540)、颈管受侵(HR=2.244,P=0.036)、深肌层浸润(HR=3.295,P=0.06)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HR=10.172,P=0.000)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与早期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对具有高危因素的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应加强术前和(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ERCC-1蛋白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07—2011年间收治的8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ERCC-1蛋白进行检测,根据免疫反应强弱将其分为高表达组(48例),低表达组(40例)。3DCRT过程中同步顺铂每周40 mg/m2。ERCC-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关系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行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采用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ERCC-1蛋白高表达组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81%(39/48),ERCC-1低表达组(CR+PR)为85%(34/40)(P=0.641)。ERCC-1蛋白表达与有无复发、转移相关(P=0.043、0.043)。ERCC-1蛋白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65%(P=0.029)。结论 ERCC-1蛋白高表达组较ERCC-1低表达组更易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ERCC-1蛋白表达状态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不能手术胰腺癌单纯介入治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介入治疗模式的预后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139例局部晚期(Ⅲ期,82例)和转移性(Ⅳ期,57例)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胰头癌74例.3例患者穿刺病理诊断为导管腺癌,大多为CT、MRI超声等影像学结合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临床诊断.单纯介入治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介入治疗分别为71、34、34例,比较3种治疗模式结果 并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2.1%,随访满1、2年者分别为115、98例.全组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7.1%和16.3%,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分别为44%和20%,单纯介入治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介入治疗的分别为18%和5%、61%和29%、48%和25%(χ2=14.65,P=0.001).全组胰腺癌预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因素为分期(χ2=4.49,P=0.035)、是否接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χ2=15.32,P=0.000)、肿瘤原发部位(χ2=10.74,P=0.002)等,多因素分析有意义因素为肿瘤原发部位(χ2=5.00,P=0.025)、是否接受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χ2=7.93,P=0.005).结论 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常规或三维适形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模式,而常规或三维适形+介入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伴中危因素的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差异,探讨早期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6年间收治的包含中危因素的32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比较观察(NT)、单纯化疗(CT)、放疗(RT)及同步放化疗(CCRT)方式对生存的影响。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的5年PFS、OS为79.0%、84.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4 cm、治疗方式是影响PFS的因素(P=0.017、0.002),危险因素个数、治疗方式是影响OS的因素(P=0.042、0.000)。全组中RT及CCRT均可改善患者预后(P=0.007、0.000)。亚组分析中任意1个中危因素(低危组),CT能够延长5年PFS (P=0.026),在改善5年OS上相近(P=0.692);与NT及CT相比,RT及CCRT均能改善患者预后(P=0.006、0.000),但RT与CCRT相近(P=0.820、0.426)。≥2个中危因素(高危组)中,与CT相比,CCRT能提高患者的5年PFS (P=0.006),但不能延长患者5年OS (P=0.107);RT与CCRT比较,CCRT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P=0.028、0.039)。结论 仅有1个中危因素时,RT也能改善预后;伴有≥2个中危因素时,CCRT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龄≤35岁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及术后放疗对卵巢功能影响。方法 对2000—2011年本院收治的 18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期别进行配平选取同期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 186例作为对照。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年龄≤35岁组中非鳞状细胞癌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0),而肿瘤侵犯>1/2宫颈间质、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8、0.000)。尽管年轻患者 5年DFS和OS率均高于对照组(93.7%∶84.5%,P=0.005和96.1%∶89.5%,P=0.033),但年龄本身并非预后影响因素(P=0.202、0.950)。在年龄≤35岁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血管间隙受侵为DFS的影响因素(P=0.000、0.000),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及治疗前肿瘤大小则是OS的影响因素(P=0.000、0.000)。接受卵巢移位术后外放疗的年轻患者63%卵巢功能正常,未接受的为73%(P=0.422)。结论 ⅠB—ⅡA期宫颈癌中年龄≤35岁者预后优于对照组,但年龄本身并非预后影响因素。术后外放疗不会对移位后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