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 mRNA; Western blot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中、高浓度(1, 10 μmol·L)的18α-甘草次酸和高浓度(10 μmol·L)的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内罗丹明-123摄取减少。高浓度(10 μmol·L)的18α-甘草次酸在转录水平上调MDR1 mRNA的表达;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未影响MDR1 mRNA的表达;高浓度(10 μmol·L)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有诱导作用,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没有影响P-糖蛋白表达。结论 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均表现为诱导作用,而18β-甘草次酸只对P-糖蛋白功能表现出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中、高浓度(10,60μmol.L-1)α-GL使细胞内Rho-123摄取增加,对P-gp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没有呈现出剂量依赖性;β-GL各浓度组使细胞内Rho-123摄取减少,对P-gp表现出诱导作用,但也没有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二者对Caco-2细胞上P-gp功能的影响呈相反的趋势;Caco-2细胞与药物孵育72 h后,中、高浓度(10,60μmol.L-1)α-GL下调MDR1 mRNA表达,β-GL只在高浓度(60μmol.L-1)上调了MDR1 mRNA表达;高浓度(60μmol.L-1)β-GL在蛋白水平对P-gp有诱导作用,α-GL各浓度没有表现出对P-gp表达的影响。结论:转录水平上α-GL,β-GL对P-gp的影响与α-GL,β-GL对CYP3A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同向性,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对CYP3A与P-gp的影响有相似的立体选择性,其机制是否与孕烷X受体(PXR)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考察甘草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和甘草苷)对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以备进一步探讨甘草新的解毒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co-2细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的荧光强度和细胞膜上P-gp的表达,以考察P-gp外排功能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60 min的干预,甘草提取物(1, 10, 100 μg·mL-1)、甘草甜素(1, 10, 100 μg·mL-1)和甘草苷(1, 10, 100 μg·mL-1)Caco-2细胞内Rho-123的荧光强度较阴性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4.66%、28.90%、24.56%、27.89%、26.29%、37.33%、19.51%、21.86%和19.03%(P<0.05)。经过72 h的干预,甘草提取物中质量浓度(10 μg·mL-1)组,甘草甜素低、中、高质量浓度(1, 10, 100 μg·mL-1)组,甘草次酸中、高质量浓度(1, 10 μg·mL-1)组Caco-2细胞膜上P-gp表达的阳性率较阴性组分别增加了31.18%、61.67%、70.32%、77.43%、37.58%和49.14%(P<0.05)。结论 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和甘草苷可能增强Caco-2细胞膜上P-gp的功能,而中质量浓度的甘草提取物,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甘草甜素和中、高质量浓度的甘草次酸则可能上调P-gp的表达。甘草甜素既能增强Caco-2细胞膜上P-gp的功能,又能上调其表达,可能是甘草影响P-gp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王越  张敏  谢明水 《天津中医药》2024,41(4):517-525
[目的] 探究18β-甘草次酸(18β-GA)通过调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1(PIM1)对宫颈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梯度(50、100、150 μmol/L)18β-GA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明场与免疫荧光染色观测细胞形态变化,AutoDock Vina软件对18β-GA与PIM1进行分子对接。用100 μmol/L 18β-GA处理敲低及过表达PIM1的Hela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率,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变化。以Hela细胞构建裸鼠宫颈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18β-GA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分别灌胃100 mg/kg 18β-GA与等量生理盐水溶液。14 d后取移植瘤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比两组移植瘤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与蛋白印迹检测对比移植瘤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18β-GA作用浓度的增加,PIM1、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降低,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增高(P<0.05)。敲低PIM1与敲低PIM1后加18β-GA处理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PIM1、Beclin-1与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过表达PIM1与过表达PIM1后加18β-GA处理组比较上述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18β-GA可以与PIM1稳定结合于PHE-100,结合能为 -7.3 kcal/mol。18β-GA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IM1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降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进而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Beclin-1表达(P<0.05)。[结论] 18β-GA通过抑制PIM1进而下调BCL-2促进Beclin-1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自噬与凋亡,减少裸鼠移植瘤STAT3磷酸化,降低PCNA、IL-6表达,进而发挥对Hela宫颈癌小鼠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P-gp底物罗丹明-123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aco-2细胞膜上P-gp的表达量。结果中、高浓度(120,240 mg·L-1))的川芎嗪能够使Caco-2细胞内Rh-123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7和8.2倍,与细胞孵育72 h后能够使Caco-2细胞表面P-gp的表达水平下调46.4%和61.2%,在1.5 h使罗丹明-123在Transwell的BL侧的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3和1.8倍。中浓度(10 mg·L-1)的人参皂苷Rgl对罗丹明-123的外排和转运无显著影响。高浓度(20 mg·L-1)的人参皂苷Rgl使细胞内Rh-123的浓度增加了3.5倍,使1.5 h后在BL侧累积转运量增加1.3倍。中、高浓度(10,20 mg·L-1)的人参皂苷Rgl与细胞孵育72 h对P-gp的表达影响不大。中浓度(120 mg·L-1)的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10 mg·L-1)合用时,细胞内Rh-123的浓度增加6.4倍,使罗丹明-123的累积转运量增加1.6倍,使P-gp的表达下调了38.2%。结论川芎嗪减少P-gp对细胞内罗丹明-123的外排,增强罗丹明-123跨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同时川芎嗪直接抑制P-gp的活性而影响P-gp功能,长期应用川芎嗪可下调P-gp的表达水平影响降低肠道P-gp的活性。高浓度的人参皂苷Rgl通过直接抑制P-gp的外排转运功能而影响肠道P-gp的功能,长期应用不影响P-gp的表达水平。当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合用时,对肠道P-gp功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但是对P-gp的表达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燕  谭晓斌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19):2703-2709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探讨甘草解毒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甘草黄酮类成分处理后Caco-2细胞对罗丹明123摄取量的影响,以评价P-gp的外排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总黄酮5、10、50、100 μg/mL作用Caco-2细胞1 h后,使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减少61.1%、56.3%、49.2%、45.4%;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在相同质量浓度,使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减少了19.3%~37.9%。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总黄酮10~400 μg/mL给药后72 h,使Caco-2细胞膜上P-g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5~400 μmol/L,异甘草素、芹糖基异甘草苷10~400 μmol/L对此也有显著作用P<0.01结论 甘草黄酮类成分增强Caco-2细胞P-gp的功能,上调P-gp的表达,促进细胞内有毒物质的外排,减少有毒物质在肠道的吸收,这可能是甘草配伍其他中药的解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硕  白金钊  刘闰平 《中草药》2022,53(16):5034-5043
目的 在固有免疫细胞中明确18β-甘草次酸对I型干扰素通路的激动活性,并评价其在肝癌模型小鼠中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免疫细胞[RAW264.7细胞、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ndritic cells,BMDC)]中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b1)、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m RNA表达的影响;q RT-PCR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与干扰素α2(interferon alpha 2,IFNα2)联用对免疫细胞中Isg15和Ifit1 m 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对IF...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18β -甘草次酸 (18β -GA)和甘草酸 (GL)对BEL - 74 0 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用此两种药物处理BEL - 74 0 2细胞 ,测定其对增殖的抑制作用 ,用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定细胞的核质比例 ,用RIA法测定AFP分泌量 ,用酶学方法测定细胞内各种酶的比活性。结果 :6 0 μmlo/L、90 μmlo/L、12 0 μmlo/L、18β -GA和 2 5mmlo/L、5mmlo/L、10mmlo/LGL处理细胞 4d后 ,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32 2 %、5 9 4 %、85 1%和 2 7 7%、6 1 7%、84 8%。 6 0 μmlo/L 18β -GA和 2 5mmlo/LGL处理 4d ,细胞核质比例、AFP分泌量和γ -谷氨酰转肽酶比活性均显著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 ,代表细胞分化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酪氨酸 -a-酮戊二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则显著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18β -GA和GL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作用 ,且在同等效果下 18β -GA所需的浓度比GL的浓度低约 4 0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治疗剂量下4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表达及MDR1 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解释联合抗痨治疗中不同组合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的浓度,考察药物对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药物对Caco-2细胞MDR1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含药培养20 d后,异烟肼和乙胺丁醇减少了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内的蓄积(P<0.05,为诱导作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均上调了Caco-2细胞上P-糖蛋白的表达(P<0.05,其P-糖蛋白表达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3.5和3.8倍;同时上调了Caco-2细胞上MDR1 mRNA的表达(P<0.05,其MDR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11.5和11倍。左氧氟沙星增加了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内的蓄积(P<0.05,为抑制作用;下调了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和MDR1 mRNA的表达(P<0.05,其P-糖蛋白和MDR1 mRNA表达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50%和32%。而吡嗪酰胺与P-糖蛋白无明显相互作用。结论 治疗剂量的异烟肼和乙胺丁醇为P-糖蛋白的诱导剂,左氧氟沙星为P-糖蛋白的抑制剂,而吡嗪酰胺对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通讯渐弱剂18α-甘草次酸(GA)对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横向分化及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提取成熟脂肪细胞,使其去分化得到去分化脂肪细胞,取第三代去分化的脂肪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加入GJIC渐弱剂18α-GA设为减弱组,并设立对照组,MTT法观察18α-GA对细胞倍增是否有影响,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和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成骨细胞定性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和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8α-GA对细胞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茜素红染色显示均发现紫红色结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减弱组I型胶原表达减弱,SLDT法显示减弱组荧光染料扩散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减弱组Cx43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18α-GA可以减弱缝隙连接通讯以降低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檗碱增强耐药K562/DOX细胞对化疗药多柔比星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小檗碱的细胞毒性及其对多柔比星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无毒剂量小檗碱作用后,多柔比星在K562/DOX细胞内的蓄积量;PI/Hoechst33342双染法检测小檗碱对多柔比星诱导的K562/DOX细胞凋亡的影响;罗丹明123蓄积实验检测小檗碱对P-糖蛋白外排功能的影响。结果 1 μmol·L-1为小檗碱的无毒剂量,在此无毒剂量下,小檗碱使多柔比星对K562/DOX细胞的IC50降低了1.5倍;1 μmol·L-1小檗碱可使多柔比星在K562/DOX细胞内的蓄积量增加,增强多柔比星诱导的K562/DOX细胞凋亡, 增加K562/DOX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从而抑制P-糖蛋白的外排功能。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抑制K562/DOX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外排功能,增加K562/DOX细胞内多柔比星浓度,促进多柔比星对耐药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逆转K562/DOX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2,6,4′-三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构树宁B,顺-扁柏树脂酚的UPLC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采用210和192 nm。结果 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2,6,4′-三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构树宁B,顺-扁柏树脂酚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5.00~299.6 μg·mL-1, 8.80~175.6 μg·mL-1, 40.00~800.0 μg·mL-1,2.300~45.60 μg·mL-1, 0.420~8.50 μg·mL-1, 0.400~9.0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7.7%~100.6%之间,RSD均小于1.2%。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作为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2,6,4′-三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构树宁B,顺-扁柏树脂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溴隐亭对大鼠泌乳素瘤表达Pit-1的作用。方法 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制备大鼠泌乳素瘤模型,将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植入空白硅胶管,17β-雌二醇组植入装有17β-雌二醇的硅胶管;将成功诱发出泌乳素瘤的17β-雌二醇大鼠随机分2组,分为模型组、溴隐亭组(0.225 mg·kg-1·d-1),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组织垂体Pit-1的表达水平。结果 17β-雌二醇组大鼠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证实17β-雌二醇组成功诱发出大鼠泌乳素瘤。溴隐亭组Pit-1 mRNA水平、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垂体质量低于模型组(P<0.001)。结论 17β-雌二醇成功诱发出大鼠泌乳素瘤,溴隐亭具有抗高泌乳素血症和抑制泌乳素瘤生长的作用,降低Pi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溴隐亭抗泌乳素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点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小华  赵超  龚小见  周欣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891-1893
目的研究一点红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分别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1),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4),橙酰胺乙酸酯(5),喘宁酰胺(6),木栓酮(7),豆甾醇(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5~7,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白芷提取物对其吸收转运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 Caco-2细胞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的双向转运特征,并考察时间、药物浓度、pH值对其转运的影响;研究葛根中葛根素在P-糖蛋白(P-gp)、人多药耐药蛋白(MRP)蛋白专属抑制剂存在或缺失条件下,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情况;并考察白芷提取物对葛根中葛根素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 在pH 5.5弱酸条件下,葛根素吸收较好;随着葛根提取物浓度的增大,Ka值逐渐增大,Papp值逐渐增加并趋于平衡,在加入P-糖蛋白和人多药耐药蛋白蛋白抑制剂后,葛根的Papp AP-BL增大,Papp BL-AP/Papp AP-BL降低;白芷提取物中香豆素能够促进葛根素的转运。结论 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在Caco-2 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以被动转运为主,同时存在着载体转运,P-糖蛋白和人多药耐药蛋白蛋白可能为其主要载体并参与载体转运的过程,白芷提取物对葛根素有一定促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翘脂苷A对人克隆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的外排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刃天青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连翘脂苷A对Caco-2的细胞毒性作用。以P-gp底物罗丹明123(Rh-123)为荧光探针,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价不同质量浓度连翘脂苷A对Rh-123细胞蓄积的影响,考察不同质量浓度连翘脂苷A对P-gp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连翘脂苷A在1~80 mg·L-1时,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90%,对Caco-2细胞形态无影响。连翘脂苷A的荧光强度较空白组显著增加,其中80 mg·L-1连翘脂苷A荧光强度(223.43±5.6)%增加最多。连翘脂苷A不同质量浓度均有抑制P-gp ATP酶耗能的作用。结论:连翘脂苷A可通过抑制P-gp ATP酶产生抑制P-gp外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菜蛾中抗菌肽CA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和    靳世英    徐平华  袁海龙  靳士晓    孟小林  韩晋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6):470-472
 目的 建立小菜蛾抗菌肽C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Alltima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三氟乙酸溶液(2.5∶2.5∶95),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25 ℃,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小菜蛾抗菌肽CA的线性范围为0.08~0.800 μg(r=0.999 4,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RSD为1.20%(n=6)。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菜蛾抗菌肽CA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大花红景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体积分数80%乙醇对大花红景天进行提取,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NMR,MS等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9′-丙叉基异落叶松脂醇(1),对羟基苯丙烯酸(2),对羟基苯丙烯酸4-O-β-D-葡萄糖苷(3),Tachioside(4),二氢松柏苷(5),2-苯乙基-1-O-β-D-葡萄糖苷(6),2-苯乙基-1-O-β-D-葡萄糖-(1→6)-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2-苯乙基-1-O-β-D-葡萄糖-(1→6)-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2-苯乙基-1-O-β-D-葡萄糖-(1→6)-β-D-木糖苷(9),1-苯甲基-1-O-β-D-葡萄糖苷(10),rhodiocyanoside D(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3,4,5,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四物汤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析Caco-2细胞上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四物汤水煎液处理后Caco-2细胞对罗丹明123摄取量的影响,以评价P-gp的外排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物汤水煎液对Caco-2细胞P-g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四物汤水煎液3.3,5.0,10.0 g·L-1孵育Caco-2细胞24,48,72 h对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具有上调作用,表明四物汤水煎液对MDR1具有诱导作用;四物汤水煎液作用于Caco-2细胞48 h后,细胞内罗丹明123的摄取量分别减弱了16.6%,22.1%(P<0.05),45.4%(P<0.01),提示长期应用四物汤水煎液,可增强Caco-2细胞P-gp的外排功能;四物汤水煎液孵育Caco-2细胞48 h后,上调了Caco-2细胞膜上P-gp蛋白表达量,表明四物汤水煎液对P-gp的蛋白表达量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