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常见死亡原因。通过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收治的患者VTE的发病情况,分析VTE的相关特点,以提高肿瘤合并VTE的诊断和防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6例肿瘤并发VT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并发VTE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了解相关因素对VTE发病的影响,了解VTE首发情况。结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207 514例,其中VTE患者196例,肿瘤并发VTE发生率为0.94‰。腺癌在妇科肿瘤(56.5%)、胃肠道肿瘤(91.7%)、肺癌(71.4%)和胰腺癌(80%)中所占比例较高。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癌为肿瘤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危险因素(OR=0.36,95%CI:0.146~0.885,P=0.026)。化疗大于2次者明显比化疗小于等于2次者VTE的发生率更高(χ2=10.976,P=0.001)。手术组VTE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妇科肿瘤中有大量腹水者的非手术患者并发VTE者(>2 000 mL)更多(34.1% vs 10.7%,P=0.015)。术后和放化疗期间78%~88%的患者因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症状发现VTE,而术前检查期间主要是在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ompression venous ultrasonography,CUS)检查发现(59.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进行物理性预防血栓措施者为15例(13.9%)。结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相关性VTE发生率较其他流行病学调查发生率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手术者。腺癌更易并发PE。对于临床无VTE症状的肿瘤患者和大量腹水的妇科肿瘤患者应积极进行VTE的相关检查,术后应更积极采取物理抗栓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肿瘤患者静脉血栓(VTE)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同时探讨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182例发生VTE的肿瘤患者和200名普通肿瘤患者及2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VIII(FVIII)、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VTE患者Hcy、D-D、FVIII、FIB及t-PA检测水平均高于普通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而普通肿瘤患者组D-D、FIB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Hcy、D-D检测VT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5%CI:0.68~0.79)和0.77(95%CI:0.72~0.83);VTE肿瘤患者组中,Hcy、D-D血液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03 3,r=0.622);高Hcy水平、D-D高水平以及t-PA血浆含量高是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Hcy水平能有效反映治疗患者的凝血状态,监测Hcy及D-D水平可以提高VTE的诊断效率,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2例血液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住院资料并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00例未合并VTE的血液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血液肿瘤并发VTE以急性白血...  相似文献   

4.
白爽  申兴勇  李妮  张晶 《癌症进展》2024,(4):405-408+412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2例非小细胞癌(NSCLC)免疫治疗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NSCLC免疫治疗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例NSCLC患者中,发生VTE 36例,未发生VTE 2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可能不是NSCLC免疫治疗患者VT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吸烟史、饮酒史、O型血情况、体重指数(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TG水平、TC水平、TT、PT、TATT、FIB水平、D-D水平、血小板计数均可能是NSCLC免疫治疗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 PS评分≥2分、TG> 1.7 mmol/L、TC> 5.2 ...  相似文献   

5.
癌症是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危险因素,而VTE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有所差别,发生率从7%~13%不等,其中还包括大量可疑肺栓塞病例。肺癌患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三类:患者自身特征、肿瘤相关因素以及治疗相关的因素。此外,许多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可以作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例如D-二聚体)。了解肺癌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VTE危险因素及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宜瑶  施举红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4):1287-1292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AVTE)为肿瘤患者在疾病进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复发和抗凝后严重出血的高风险可能会导致治疗延误和死亡率增加。目前, 国内外指南并未推荐对所有门诊患者直接进行一级预防, 但建议在化疗前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个体风险。本文对目前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抗凝出血与复发研究进展以及现行VTE防治指南和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韧  刘锦铭  张海平  李爱武 《肿瘤》2011,31(10):911-9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为肺癌合并VTE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的2053例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VTE诊断。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肺癌分期、手术、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作为临床相关因素。结果:2053例肺癌患者中,89例(4.34%)患者合并VTE。腺癌患者的VTE发生率为5.65%(58/1027),非腺癌患者为3.02%(31/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Ⅰ~ⅢA期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48%(10/677),ⅢB~Ⅳ期患者的VTE发生率为5.74%(79/1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ⅢA期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55%(10/645),未行手术治疗患者的VTE发生率为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无基础疾病患者的VTE发生率为2.70%(33/1221),伴随基础疾病患者的VTE发生率为6.73%(56/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正常者的VTE发生率分别为3.72%、0.31%、2.44%和3.27%,而水平升高者的VTE发生率分别为6.26%、19.91%、10.26%和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腺癌、手术、基础疾病以及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相关临床因素(P<0.05)。结论:肺癌合并VTE患者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手术、基础疾病以及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韩森  马旭  方健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11):880-88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多项研究显示,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和恰当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肿瘤患者的血栓发生风险。但哪些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需要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对肿瘤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对血栓高危人群,在排除抗凝禁忌证后进行预防性抗凝。但肿瘤疾病存在复杂性,不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VTE风险和特点不同,而目前专门针对肿瘤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仍然有限,本文将对肿瘤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现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第二致死原因,并且癌症患者是血栓栓塞的高发人群,其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至少增加7倍,而血液系统肿瘤并发VTE的概率则较非肿瘤患者增加28倍,严重影响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并发VTE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明确,VTE的发生与组织因子、微粒以及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为了降低VTE发生率,预测可能发生VTE的高危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患者将会从血栓预防中受益,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联合检测外周血中生物标记物可提高VTE诊断率。由于淋巴瘤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导致血栓的治疗更加复杂。本文就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VT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综述 血栓性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择期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更容易引起VTE的发生,如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如果同时出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将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1].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认为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VTE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1.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联合Khorana评分模型预测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2年0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确诊恶性肿瘤并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100例,包括60例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为试验组,40例无VTE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VTE,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凝血指标联合Khorana评分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风险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D-Dimer及Fib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D-Dimer及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Dimer对静脉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Fib, D-Dimer最佳截断值为2.28 mg/L;将D-Dimer纳入Khorana模型中的评估项,赋分1~3分,其中赋予2分后,新评估模型静脉血栓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徐瑶  彭聪  邓晓杨 《现代肿瘤医学》2017,(11):1773-1775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我院15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按是否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40)与无VTE组(n=118),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例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ET组Ⅳ期:90.00%,血黏稠度增高:67.50%,D-二聚体增高:70.00%;无VTE组Ⅳ期:70.34%,血黏稠度增高:46.61%,D-二聚体增高:49.15%(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黏稠度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宫颈癌化疗合并VTE患者2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9例治愈,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57.50%.结论:宫颈癌肿瘤分期晚、D-二聚体水平高以及血黏稠度高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为宫颈癌患者并发VTE的高危因素;及时评价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高危因素,及早抗凝治疗,可预防及减少并发VTE,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手术切除、肿瘤转移、联合使用有针对性的化疗药物和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目前其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活性的微粒相关组织因子.因此深入研究肿瘤合并VTE的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是VTE的高发人群。VTE将增加肿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影响抗肿瘤的疗效,加重医疗资源及患者的负担。国际上采用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评估VTE的风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性抗凝治疗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在肿瘤患者中积极防治VET有较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治及预防情况,加强肿瘤相关性VTE的认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确诊为VTE的肿瘤患者(VTE组)的病历资料,与同时期入院的非VTE的肿瘤患者对照(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的VTE高危因素。结果:VTE组及对照组各99例患者。VTE组中,年龄>60岁64例,ZPS评分>2分57例,IV期65例;以彩超确诊者84例,以CT诊断者15例;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者71例。VTE组:4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出院后应用华法林后续治疗10例,大多数VTE组患者未应用预防性抗凝。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红蛋白下降、凝血酶时间延长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恶性肿瘤合并VTE多发生在60岁以上、IV期和活动不良的患者,其后续抗凝治疗不足,临床上缺乏主动预防的措施及意识。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我国人群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1,2].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患者的85%左右.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预后[2],已成为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在2010年颁布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表明,癌症患者,特别是接受大手术或全身性治疗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可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VTE的发生机制与组织因子(TF)及癌促凝物质(CP)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相关性因素、肿瘤相关性因素及治疗相关性因素均可导致患者VTE发生率增加。应重视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在诊断VTE后应立即进行急性期治疗及慢性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黄珏  刘雨婷  崔久嵬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20-1224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经成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成为除肿瘤患者外第二大死因。肿瘤本身是一种存在血栓和出血双风险并存的状态,对患者能够进行有效风险评估筛查的模型显得尤为关键。只有能在对肿瘤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分层,低风险患者能够不进行血栓预防或仅进行机械预防降低治疗成本和出血风险,高风险患者预防血栓中获益。本文对目前肿瘤并发相关VTE的情况、当前VTE风险评估模型的对比、风险模型的建立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相关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的认识,并对风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提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