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迎新  赵禹  高海林 《中外医疗》2012,31(29):86-8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B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以及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 1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1±15.4)岁,DM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结果糖尿病无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mmol/L,糖尿病伴有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ol/L;糖尿病患者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伴有HbAlc患者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与HbAlc有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何伶俐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6-357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GSP、及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8例。结果:DR组HbA1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71-7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结果,将106例T2DM患者分为NDR组64例(无视网膜病变组)和DR组42例(视网膜病变组),其中NPDR组31例(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组11例(增生性视网膜痛变);另选取普通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Hb A1c和FPG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组的Hb A1c及FPG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NDR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的Hb A1c和FPG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且NPDR组的Hb 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PDR组与NDR组的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FPG与Hb A1c相关性分析显示,DR组呈明显正相关(r=0.801),NDR组也呈明显正相关(r=0.739)。结论:T2DM患者Hb A1c和FPG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及程度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眼底病变监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进行FBG、2hPBG、HbA1c水平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Ⅰ期、DR-Ⅱ期、DR-Ⅲ期。结果NPDR组2hPBG、HbA1c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1c水平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DR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对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测定,分析HbAl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HbAlc水平越高DR的发生率越高,HbAlc〉8%的患者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lc〈8%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DR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HbAlc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增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DM)诊断标准和2003年ADA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用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探讨HbA1c作为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对广州市海珠区568名无糖尿病史的常住居民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PG 2 h≥11.1 mmol/L为金标准,评价HbA1c和FPG诊断D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根据2010年ADA中HbA1c≥6.5%的标准,诊断DM的检出率为6.34%,2003年ADA标准中FPG≥7.0 mmol/L诊断DM的检出率为7.8%.HbA1c≥6.5%和FPG≥7.0 mmol/L的敏感度分别为35.0%和37.3%,特异度分别为99%和98%.HbA1c和FPG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系数为K=0.57.结论 HbA1c≥6.5%与FPG≥7.0 mmol/L吻合度较好.作为诊断标准,HbA1c与FPG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122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含量[(9.29±1.44)%、(9.19±1.77)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8±0.15)%、(4.62±0.1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r=0.625,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 A1C,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2011年186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作眼底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78例和糖尿病正常眼底(NDR)患者108例,用金标法行HbA1c检测,2007--2011年每年一次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镜检查,以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HbA1c检测,分析HbA1c、FBG、DR之间的关系。结果DR组的HbA1C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在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在DR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HbA,C水平越高DR的发生越多,同时DR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HbA1c是DR进展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检测HbA1c对DR的监测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和分析 13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的图象特点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结果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发病关系。方法 :本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 ,并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眼底组、单纯型DR组、增殖型DR组 ,3组均采用美国伯乐公司血红蛋白ArC小柱测定试剂用沉淀法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量。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 (HbAIc)均值正常眼底组 :9.13± 2 .9(% ) ;单纯型DR组 10 .4 1± 3.4 (% ) ;增殖型DR组 13.17± 6 .1(% )。结论 :本组增殖型DR组及单纯型DR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较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上升与DR进展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在我国青少年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东北地区中等发展城市辽阳市的初中和高中生933人(13~16岁),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浆血糖(FPG)及各项生化指标.对符合2010年ADA推荐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受试学生中同意进一步接受检查者(91人)进行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估HbA1c标准和FPG标准各自与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即OGTT标准)的一致程度.结果 (1)初筛符合ADA 2010年推荐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者213人,其中单独符合HbA1c诊断标准(HbA1c在5.7%~6.4%)或FPG诊断标准[FPG(5.6~6.9)mmol/L]者分别占72.3%(154/213)和23.0%(49/213),同时符合两个标准者仅占4.7%(10/213).FPG识别HbA1c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6(P=0.023),而HbA1c诊断FGP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970).(2)HbA1c诊断的糖尿病前期与OGTT标准的符合率仅为26.5%(18/68),而FPG诊断的糖尿病前期与OGTT标准的符合率达74.1%(2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初筛的正常组相比,HbA1c升高(HbA1c>5.7%)但被OGTT标准除外糖尿病前期者其糖尿病家族史比例、腰臀比、初筛FPG、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女性比例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识别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FPG标准优于HbA1c标准,但HbA1c水平增高也提示与青少年代谢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3.
吕玉芹  刘玉华 《医学综述》2014,(8):1461-1464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监测中长期血糖控制和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在糖尿病预测、诊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提高HbA1c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加速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HbA1c标准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进一步规范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提高其检测标准化水平对于改善我国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个指标用于糖尿病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为确认糖尿病的300例就医者,对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个诊断标准对糖尿病诊断效果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PG≥7.0mmol/L与HbA1c≥6.5%吻合度较好,作为诊断标准,HbA1c与FPG无明显差别.但HbA1c是一项更稳定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的关系。方法参照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FPG正常(FPG〈6.0mmol/L)、FPG升高(FPG6.0-6.9mmol/L)和FPG异常(FPG≥7.0mmol/L)3组。以肢体瘫痪或死亡为不良结局。采用多中心协作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FPG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FPG水平[(7.22&#177;3.45)mmol/L]高于对照组[(5.05&#177;1.35)mmol/L],高血糖率(51.5%)高于对照组(10.9%),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增大和高血糖与心肌梗死不良结局有关联。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FPG正常为参照,经多因素调整后发现,FPG升高和异常时糖尿病患病风险增高,OR值分别是6.625和10.457(P〈0.01)。以FPG正常为参照,FPG异常时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逐渐增加(OR=11.379,P〈0.01)。结论高血糖水平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其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降低 T2DM 及其并发症的关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T2DM的诊断标准之一,并将其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现对HbA1 c在T2DM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异常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血糖异常患者106例,其中糖尿病前期36例,糖尿病患者7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5例,检测血浆PAI-1活性及HbA1c水平。结果血糖异常患者PAI-1活性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PAI-1活性升高密切相关。结论血糖异常患者HbA1c水平与血浆PAI-1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陆明  吴丽君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23-1124
目的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95例入选患者按FPG水平分为4组:组1(FPG〈5.6mmo/L)、组2(5.6mmol/L≤FPG〈6.1mmol/L)、组3(6.1mmol/L≤FPG〈7.0mmol/L)、组4(FPG≥7.0mmol/L),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空腹血糖及空腹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①CIMT随FPG的升高而逐渐增加。②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SBP、DBP、LDL-C、HDL-C、TC和TG因素后,组2、组3与组1比较,CIMT有显著性升高(P〈0.05);组4分别与组1、组2、组3比较CIMT均存在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自FPG5.6~6.0mmol/L阶段即开始增加,其病变程度在糖尿病早期随着FPG水平的增加而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微量白蛋自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用眼底荧光造影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析。结果:DF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NDF组(P<0. 05)。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264,P<0.05;DF组DR发生率显著高于NDF组(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462,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显著相关,微血管病变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