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EB病毒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及其与临床表现和严重度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22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AHLH)和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19、CD56和CD16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组患儿CD4+T细胞和CDl9+B细胞比例下降,CD8+T细胞比例升高,CDl6+CD56+NK无明显变化;EBV-AHLH患儿CD4+T细胞下降和CD8+T细胞升高更加明显,CDl6+CD56+NK细胞比例下降。CDl9+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EB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疾病的诊断、严重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攻克肺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肺癌的病因学研究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环节。随着癌症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致癌因素中病毒的致癌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肺癌发病的关系也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就EB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上与肺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IEBV分子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手段 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DNA病毒,大约合172k…  相似文献   

4.
陈卫华 《吉林医学》2014,(6):1245-1245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可能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并与古兰—巴雷综合征、面神经炎、病毒性脑膜炎等有关。新生儿败血症可合并EB病毒感染,可能有致畸作用。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EB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 ,临床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 ,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但引起肾脏损害的报道不多。我院两年来收治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 2例发现肾脏损害 7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第 6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和 /或尿红细胞计数大于 5个 / HP为肾脏损害。1 .2 病例选择  3 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儿。其中男 1 8例 ,女 1 4例 ,年龄~ 1岁 2例 ,1~ 6岁 1 6例 ,6~ 1 0岁 1 4例。门诊尿常规均正常。其中 7例入院后 ,尿常规 :尿蛋白 …  相似文献   

6.
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并无EB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广州地区约3万例鼻咽癌活检中收集到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5例,除H—E和Alcian蓝染色外,用核酸原位杂交、巢式PCR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了EB病毒相关指标及上皮性标志的检测。结果 5例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均位于顶后或/和侧壁,呈外生性生长,除1例外均无颈淋巴结转移。光镜下肿瘤由分支复杂的乳头构成,被覆柱状或立方上皮,胞浆可见粘液,2例可见砂粒体,5例均见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相过渡。EMA阳性信号位于癌细胞的近腔面胞膜。所有病例的癌细胞均无EBERs及LMPl的阳性表达,也未检测到HPV抗原。结论 在鼻咽癌高发区,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非常少见。这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与鼻咽非角化性癌不同,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并无EB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感而不发"和"伏而后发"是伏邪致病的特点,临床发现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发病或复发与外感六淫邪气有一定的病程相关性,与伏邪致病机理相似,故而提出抽动障碍之"伏邪致动"学说,该学说认为外感邪气侵袭肌表,伏藏于半表半里而暂时不发作,在外感邪气、情志变化等刺激下再次发病,病位在肺与肝,与风邪关系密切,外风引动内风,治宜肝肺并调,一则宣肺肃降以疏散外风,二则疏肝通络以熄内风,表里同调,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实验治疗分析和研究EB病毒感染与川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病毒感染患儿(普通组)和川崎病患儿(实验组),各38例,参与该次实验治疗.采用RT-PCR法对2组患儿血清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1和4的阳性率进行检测,分析EB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44.7%,普通组仅为3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阳性率为31.5%,普通组为31.5%,2组数值相同;实验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为26.3%,普通组为2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毒感染呈阳率为7.8%,对照组为1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川崎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其它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侵入可直接发病,也可先潜入体内,过时发病。在系统回顾伏邪、新感学说沿革的基础上,浅析其涵义与特点,围绕如何看待伏邪温病学说,进而提出对伏邪新感学说的研讨应结合现代临床诊治,尤其伏邪学说对于临床辨证以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感与伏邪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侵入可直接发病,也可先潜入体内,过时发病。在系统回顾伏邪、新感学说沿革的基础上,浅析其涵义与特点,围绕如何看待伏邪温病学说,进而提出对伏邪新感学说的研讨应结合现代临床诊治,尤其伏邪学说对于临床辨证以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 (E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选择 30例EB感染患者 ,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除临床表现心肌受损的症状外 ,心肌酶和肝酶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EB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新感与伏邪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在系统回顾温病新感、伏邪学说学术渊源的基础止,深入分析其涵义与特点,并对历代有关伏邪学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类、汇总,进而提出对新感伏邪学说的研讨应着重于临床实际,分析不同类型温病的病变机理,探讨其演变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症状轻重悬殊,除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还有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综合症、EBV相关性肿瘤疾病等,共同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临床有严重的肝功能、血液系统和多脏器的损害。预后差,死亡率高。同时,随着研究的进展,将有更多的疾病被证实与EB病毒感染有关,随着对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疑难、危重疾病将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春艳  甘润良 《医学综述》2009,15(11):1613-1617
EB病毒(EBV)是一种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DNA肿瘤病毒。EBV基因表达产物有潜伏膜蛋白(LMP1、LMP2A、LMP2B),6种核抗原(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EBNA-LP),以及EBER1、EBER2和TP等。EBV通过影响和调控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干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使宿主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表达失衡。EBV能上调IRF-4、IL-6、Bcl-6、Bcl-2、A20等细胞生长因子、抗凋亡因子,还能抑制p53和PTPPK等肿瘤抑制基因,促使宿主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曾知荣 《实用新医学》2007,8(4):311-312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临床上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EBV—DNA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对6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65例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6.2%),淋巴结炎16例(占24.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占10.8%),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8例(占12.3%),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占6.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占3.1%),病毒性脑炎3例(占4.6%),病毒性心肌炎3例(占4.6%),川崎病2例(占3.1%),过敏性紫癜2例(占3.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占1.5%)。结论小儿EB感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网状内皮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做相应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及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蛋白表达,EBER-1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 42例鼻咽癌组织中,34例p16蛋白表达缺失(81%),28例EBER-1阳性(67%)。p16蛋白表达缺失与EBER-1阳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功能失活与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但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EBER - 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的意义。方法 对 16例实验性淋巴瘤组织用EBER - 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 ,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B病毒表达产物及电子显微镜检测EB病毒颗粒作为对照。结果  16例淋巴瘤组织中的所有肿瘤细胞EBER - 1阳性 ,定位于胞核 ,容易辨认。免疫组化检测大多数瘤细胞表达BZLF1,少数表达LMP1和EBNA2 ,电镜证实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结论 用EBER - 1作探针原位检测EB病毒的方法敏感 ,特异性高 ,而且细胞定位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43 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 核酸原位杂交及LMP- 1 和p5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9 例EBER-1 阳性(67 .4% ) ,22 例LMP- 1 阳性(51% ),42 例p 53 蛋白阳性(97 %) 。EBER- 1 和LMP- 1 阳性率低分化癌( 分别为77 .8 % 和59.3 %) 高于角化型鳞癌( 分别为37 .5 % 和12 .5 % ,P< 0 .05) ,p53 蛋白阳性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EB病毒感染和p53 蛋白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沈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0):754-756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出现机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PCR检查EB病毒阳性的262例(男172例,女90例,男∶女=1.5∶1)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40.5%,非典型表现59.5%。主要症状有:发热97.7%、咽峡炎80.4%、肝脾淋巴结肿大79.4%、咳嗽45.8%、睑结膜充血38.2%、皮疹19%、头疼13%等;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系统,预后较好,EB病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减少误诊率。对小儿发热性疾病应注意EB病毒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20.
李香钟  席维岳 《甘肃医药》2013,(12):898-900
目的:了解庆阳市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率、流行情况和相关重症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庆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3009例,采用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全血EBV-DNA载量,分别从性别、年龄及季节、相关重症疾病的发生率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9例住院患儿EBV总体感染率为37.19%,其中3~7岁组最高(57.36%),E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提示感染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月(15.31%、15.19%、15.36%)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感染率存在季节性.各年龄组EBV感染率无性别差异.EBV感染后相关重症疾病的发生率达0.53%.结论:庆阳市儿童住院患儿EBV的感染率较国内的既往报道明显降低,但EBV感染后相关重症疾病的发生率较资料报道偏高,3~7岁为感染的高峰年龄段,7~9月感染率较高,EBV的感染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