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的进展(10)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利尿剂类药品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随着心力衰竭是发生水肿等疾病过程机理研究的进展,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用药方法、新型利尿剂品种的研发等也有了新的进展,包括利钠肽、血管加压素拮抗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类等新老药物的临床应用.但是目前尚无利尿剂对舒张性或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影响的确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欧洲、美国和我国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均一致认为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是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亦就是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β受体阻滞剂的三类药物联合 ;或再加上地高辛的四类药物的联合应用。表面上看来 ,似乎很简单 ,然而由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多变 ,病理生理过程的复杂性 ,如果不能全面、仔细地观察病情、分析病情 ,常会处理不当而导致心力衰竭恶化 ,特别是扩血管剂和利尿剂的过度应用时。应用单纯的血管扩张剂长期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已有众多的临床试验表明可增…  相似文献   

3.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要引起临床重视。我们前期介绍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1利尿剂类小剂量利尿剂对轻度心衰也反应良好,因为利尿剂从肠道吸收速度快,到达肾小管的速度也快。心衰进展时,因药物吸收延迟,且转运受到损害,当心衰恶化时,需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4.
心肾综合征为心脏或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临床呈现心肾衰竭、肾功能恶化及利尿剂抵抗三者之一,或更多表现的进展性心肾功能调控障碍状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肾内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介质紊乱等有关。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未能奏效的容量超载患者应予超滤治疗。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及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等新制剂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近期有望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临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以往强心、利尿、扩血管一直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经典治疗,已被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联合应用所取代,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治疗心力衰竭,通过临床应用常规药物洋地黄、ACEI、利尿剂治疗CHF,在此基础上观察加用卡维地洛对CHF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容量超负荷是其病理生理学的核心.利尿剂是缓解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药物,因此了解利尿剂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助于规范利尿剂的临床应用及管理.与其他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相比,利尿剂的相关临床研究仍较匮乏.近年来关于利尿剂临床应用的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就利尿剂的分类及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短期血流动力学或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策略。现根据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从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而正性肌力药物等对预后无益。因此,在临床上积极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将会给患者预后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用几十年所谓“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物”针对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经典传统治疗 ,虽然能短期内改善血流动力学 ,减轻症状 ,但并不能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或反而增加病死率。研究证明 :神经体液细胞活性因子激活过度是心力衰竭核心机制。针对心力衰竭采取较全面阻滞交感神经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水平而副交感活性显著升高是抑制心肌重塑 ,治疗心力衰竭重要机制之一。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是 :ACEI/或ARB、β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噻嗪类药、螺内酯、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 (视病情用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 )和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9.
洋地黄制剂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200多年。尽管治疗心衰的药物有很大进展,不少新药问世,如新利尿剂、扩血管药及非强心甙类强心剂等。但洋地黄制剂仍占极重要地位。本文重点介绍近10多年来最常用的强心甙-地高辛临床应用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已有40年历史,但仅在1957年噻嗪类口服利尿剂问世后,才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此后,袢利尿剂和潴钾利尿剂相继投入临床应用,为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 ,DHF治疗至今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 ,但近年临床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AT1 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可不同程度地改善DHF的症状 ,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的某些指标。随着DHF国际共识性诊断标准的出现 ,预测DHF的治疗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可喜的进展。长期以来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念主要强调心脏的收缩功能异常 ,临床心力衰竭治疗重视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低钠血症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多由于使用利尿剂、限制水钠摄入造成电解质紊乱所致,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可直接抑制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增加经肾脏电解质排泄,有利于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类较为理想药物。本文综述了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为心力衰竭患者合理使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吕琳 《山东医药》2005,45(13):70-7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应联合应用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三大类药物,或加地高辛的四大类药物。利尿剂可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或氯重吸收,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控制体液潴留缓解瘀血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心功能,在心衰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但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药物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14.
<正>黄刚,王天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成都 610031)临床中应用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及噻嗪类利尿剂等,依此论题所指应该是广泛用于降压治疗的噻嗪类利尿剂,常见药物包括噻嗪型利尿剂(氢氯噻嗪)和噻嗪样利尿剂(氯噻酮和吲达帕胺),而国内主要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药。作为一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5.
65岁以上老年人为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有25%以上应用利尿剂。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不仅能很好地耐受,而且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脏猝死的发病率。噻嗪类利尿剂对4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比心得安高。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视野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心力衰竭的治疗伴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 →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强心 剂)→针对神经 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 剂,推动了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 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 肾上腺 素能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力衰竭可以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随 着近年来对心力衰竭与炎症、心力衰竭时神经 内 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拓宽了心力 衰竭治疗的视…  相似文献   

17.
强心剂、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一些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循证医学中也已得到了证实。但由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心肌损害严重,加之器官功能减退,代偿功能减退,耐受性较差,有些患者疗效并不理想。本文观察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绵阳市18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初步分析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1998、2001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18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82例患者在1998、2001和2004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74.5%、洋地黄类40.2%→42.4%→6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18.2%→30.3%→57.1%、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14.9%→31.2%→60.1%、硝酸盐类42.5%→48.2%→56.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20.7%、钙离子拮抗剂17.5%→18.3%→20.1%。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2.6%,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4.6%。结论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严重。以传统洋地黄和利尿剂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及提高生存率,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肛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患者的死亡率及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对照组选用利尿剂、ACEI、β_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以螺内酯替代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 ,治疗 2 0周后评判疗效。结果 应用螺内酯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