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文娇  肖勃  丘春柳 《全科护理》2013,11(20):1835-1837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现状及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例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少年来访者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偏爱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SCL-90中除躯体化和强迫症状2个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7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或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SCL-90多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偏爱、拒绝否认因子与SCL-90多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过多使用负性情感易使其出现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父母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担心影响孩子前途、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睦及文化程度偏低者其心理应激反应最明显。提示:医护人员须高度重视这一群体,开展精神卫生方面的公共教育和宣传,依据患者父母的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队伍中比例逐年增加的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02/05纳入锦州市内4家综合性医院的青年独生子女护士10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115名非独生子女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独生子女护士与非独生子女护士、中国女性常模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的差异及独生子女护士年龄、护龄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1份完整问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独生子女护士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女性常模(u=1.99~5.17,P<0.01~0.05)。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中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前者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护士犤(1.66±0.70,1.48±0.45);(1.59±0.62,1.43±0.37);(1.48±0.50,1.34±0.32);(1.64±0.45,1.51±0.49);u=2.06~2.50,P均<0.05犦。②独生子女护士症状自评量表统计指标因子总分>160分者28名(26.41%),阳性项目数>43项者22名(19.81%),且大于2分的因子强迫(2/23.58),人际关系(20/18.86%),抑郁(21/19.8%),敌对(15/14.15%),偏执(14/3.21%)均超过10%。③独生子女护士年龄、护龄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作相关性分析,敌对(0.286)、偏执(0.356)、精神病性(0.199)与年龄呈正相关(r=0.199~0.356,P<0.01~0.05),躯体化(0.197)、强迫(0.192)、敌对(0.269)、偏执(0.300)、精神病性(0.229)与护龄呈正相关(r=0.192~0.300,P<0.01~0.05)。结论独生子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护士及普通人群,以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尤为突出,且与年龄、护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海芹  刘春文 《护理研究》2006,20(32):2935-293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手术前其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4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父母SCL-90总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u=2.85,P<0.01);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患儿父亲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与患儿母亲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其父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患儿父亲与母亲的应对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11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和自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学生(F=2.73,4.99,6.56,3.05,2.64;P<0.05~0.001),他们的人格N维度亦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F=3.58,P<0.01),而其人格E维度则低于高收入家庭(F=6.98;P<0.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人格P维度(F=2.41和3.42;P<0.05~0.01)和N维度(F=3.67和3.56;P<0.01)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9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研究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军事演习期间对参加军事演习的某部队985名军人进行现场团体心理测试,比较其与SCL-90中国常模、军人常模各因子的差异,分析SCL-90各因子与人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军事应激条件下除恐怖外,军人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中国常模(P<0.01);除抑郁外,军人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非常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2)SCL-90各因子分与EPQ P、N、L纬度、兵种、年龄、军龄、人际交往等均明显相关(P<0.05)。结论 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集中体现在情绪波动大,稳定性差等;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的个性特征、年龄、兵种和军人的人际交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队伍中比例逐年增加的独生子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02/05纳入锦州市内4家综合性医院的青年独生子女护士10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115名非独生子女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独生子女护士与非独生子女护士、中国女性常模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的差异及独生子女护士年龄、护龄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21份完整问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独生子女护士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女性常模(u=1.99~5.17,P<0.01~0.05).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中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前者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护士[(1.66±0.70,1.48±0.45);(1.59±0.62,1.43±0.37);(1.48±0.50,1.34±0.32);(1.64±0.45,1.51±0.49);u=2.06~2.50,P均<0.05].②独生子女护士症状自评量表统计指标因子总分>160分者28名(26.41%),阳性项目数>43项者22名(19.81%),且大于2分的因子强迫(2/23.58),人际关系(20/18.86%),抑郁(21/19.8%),敌对(15/14.15%),偏执(14/3.21%)均超过10%.③独生子女护士年龄、护龄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作相关性分析,敌对(0.286)、偏执(0.356)、精神病性(0.199)与年龄呈正相关(r=0.199~0.356,P<0.01~0.05),躯体化(0.197)、强迫(0.192)、敌对(0.269)、偏执(0.300)、精神病性(0.229)与护龄呈正相关(r=0.192~0.300,P<0.01~0.05).结论独生子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护士及普通人群,以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尤为突出,且与年龄、护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3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3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家属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SAS、SDS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SAS≥40分87例(64.93%),SDS≥40分65例(48.51%),SAS、SDS均≥40分64例(42.76%)。患者家属SCL-90平均总分与患者住院的次数、住院费用来源、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相关。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较多存在心理问题,且与患者住院的次数、住院费用来源、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设计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对象于2002年12月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完成.调查对象为2000-2002级165名学生.其中大专生106名,本科生59名;男生98名,女生67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双亲家庭161个(97.60%),单亲家庭4个(2.40%);独生子女53个(32.10%),非独生子女112个(67.90%).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共11个因子的测试分和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等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素的选择情况;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总均分的测试分.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躯体化、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6,r=0.162);母亲惩罚严厉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5);父亲偏爱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 161,0.243,0.224,0.182,0.166,0.193);母亲偏爱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32);父亲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7,0.204,0.162);母亲拒绝否认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2);父亲情感温暖与焦虑、敌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7,-0.241).以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进入回归方程(β=-0.269,P=0.001;β=-0.187,P=0.016).结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考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班为单位在2004年高考前1个月对271名中学生应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考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均分犤(2.13±0.64)分犦高于中国常模犤(1.78±0.52)分犦,而消极应对均分犤(1.32±0.58)分犦则低于中国常模犤(1.59±0.66)分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81.5%的高考前中学生选择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同时也有50.5%的学生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女生选择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多于男生(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均呈负相关,与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4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与其总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5因子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高考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背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对象于2003-03/06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所选用的调查点,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城市(武汉市、黄石市)和乡村(郧县、仙桃市、孝感市)16~18岁青少年1 498人进行调查.城市组605人,农村组893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社会风气、学校类型及风气、人际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采用5级评分法,凡某一因子分≥3,或总分≥160分则判定为有心理卫生问题.采用父母教育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育方式,内容包括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和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调查家庭环境情况,选用其中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四个分量表(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作为指标.使用匿名问卷法,由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按统一指导语讲解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填表.表格由班主任收集后上交调查组.观察城乡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情况,以及其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性别,地区差异.②青少年症状自评男表评分及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③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家庭一般情况,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湖北省1 498名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总发生率为18.13%.男少年为18.20%,女少年为18.04%,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为[23.74%(212/893),16.69%(101/605),P<0.05];在心理卫生问题中,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②与全国常模分值比较湖北省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家庭环境质量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③单因素分析青少年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与积极的教育方式(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均>0.01);与消极的教育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及拒绝、否认等)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亲密性、知识性、娱乐性呈明显的负相关,(P均>0.01).⑥多因素分析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均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湖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除与家庭诸因素中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期望、学校风气等有明显的相关性外,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71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解精神科护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整群抽取本院在职精神科护士71名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各症状因子及总分水平低于中围常模,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P〈0.01,不同年龄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可能是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精神科护理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等因素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但也不排除心理防御机制影响了自评量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科不同层次护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龚耀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我科实习的126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科不同层次护生实习期间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因子分均数高于国内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337名医学专业大学生采用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行动疑虑因子评分与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父母期望因子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完美主义心理的某些维度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空降兵在跳伞训练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心理咨询与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07名空降兵在跳伞训练前期进行调查。结果除敌对性与精神病性两因子无差异外,其余7个因子及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均高于中国人常模;与军人常模相比,躯体化、抑郁、偏执3个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精神病性、敌对性3个因子低于军人常模;其余3个因子及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均高于军人常模。结论高度重视空降兵跳伞训练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其正性情感体验、心理防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200名男性士兵长期驻舰航行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应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其社会支持情况,并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及男性军人常模分进行比较。结果水面舰艇军人出航前SCL-90中强迫、抑郁和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t=2.416-4.800,P〈0.05、0.01),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正常人常模(t=3.676~10.154,P〈0.01);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之外,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较男性军人常模分显著降低(t=4.378~8.483,P〈0.01)。返航后水面舰艇军人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出航前(t=2.085-3.837,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水面舰艇军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432- -0.289,P〈0.05);除强迫因子分外,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0.284- -0.172,P〈0.05),抑郁、恐惧、精神病因子分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r=-0.200- -0.156,P〈0.05)。结论相对于全国男性军人,被调查水面舰艇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主观的支持,会使官兵在特殊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母亲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的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自编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263名MR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的正常儿童的母亲进行1∶1配对对照,母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匹配,年龄和家庭经济状况基本匹配。结果MR儿童的母亲SCL-90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母亲(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MR儿童的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8个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的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MR儿童的母亲SCL-90各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组织性均相关,知识性部分相关。结论MR儿童的母亲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MR儿童的家庭可能存在支持系统不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瑜 《中华护理教育》2010,7(8):380-38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护理专业男生进行测评。结果①护理专业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或P0.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或P0.001),与护理专业女生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专业本、专科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男、女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专业男、女生仅在人际敏感、恐怖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专业男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除敌意因子外),与神经质维度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其中SCL-90均分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87)。结论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对其人格特征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对象调查于2004-05在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山东省聊城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96人,男生101人(51.5%),女生95人(48.5%),年龄18~22岁,平均(20±2)岁.方法在调查者的统一指导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参与者进行集体测试.结果纳入196名大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的所有因子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的情绪稳定性、倔强性维度正相关显著,与外向性、掩饰性维度负相关显著;②症状自评量表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③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外向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显著.结论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②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③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改善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