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在常规规范抗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彩超引导胸穿,治疗组行胸穿外,加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异烟肼、利福平。比较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结论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胸水消失时间、明显减轻胸膜肥厚,对胸膜粘连及其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20万单位,对照组在胸穿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抽积液次数、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缃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72-73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手术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胸腔穿刺术抽胸腔积液后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胸腔内不注射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痊愈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治疗上可以考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痊愈或减轻。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管引流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1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 地塞米松5 mg 生理盐水10 ml/次.结果 治疗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赵兵  冯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25-2825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方法。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72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VI服强的松30mg/d,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注药组也采取标准的抗结核治疗,B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胸腔穿刺抽液后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增厚程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胸膜增厚钙化明显降低,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9.
王华军  王兆华 《淮海医药》2006,24(6):465-46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7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0 000 U,对照组52例不注射.结果 治疗组76例,显效6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52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8.8%.结论 规则抗痨下,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增厚度黏连.  相似文献   

10.
刘宁 《河北医药》2008,30(10):1503-1504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结合尿激酶胸腔注药治疗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胸穿抽液并注入几丁糖 尿激酶,对照组只注射尿激酶,对比2组胸水消失时间、发生胸膜粘连肥厚及治疗前后胸膜肥厚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较对照组短,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医用几丁糖结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为治疗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包裹性胸水,注药后何时抽液效果好。方法:40例结核性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组17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分钟内即抽液,对照组23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3天后抽液。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首次抽液量、治疗后抽液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所需的注药次数、抽液次数、胸水吸收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短时间内(10分钟)即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胸膜粘连、包裹的作用。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短时间内(10分钟)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胸膜粘连、包裹的作用,较常规注药2.3天后抽液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2HRZE/4HRE抗结核方案,B超定位下胸膜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每次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8%和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抽液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8例收治的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加异烟肼0.2克和丁胺卡那霉素0.4克;对照组43例采用每次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2克和丁胺卡那霉素0.4克,其它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的完全好转率为77.8%,对照组为41.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部分好转率治疗组为17.8%,对照组为20.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规则抗结核治疗下,配合胸膜腔内注入抗痨药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可减轻胸水渗出,减轻胸膜粘连、肥厚,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2HRZE/4HRE抗结核方案,B超定位下胸膜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每次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抽液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胸腔注入尿激酶,观察两组患者的胸液吸收时间、抽液总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胸液吸收时间为(15±2)d,抽液总量为(4282±484)m L,胸膜厚度为(1.4±0.2);对照的胸液吸收时间为(21±3)d,抽液总量为(2959±386)m L,胸膜厚度为(2.5±0.2);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显效7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中,显效52例,有效3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胸腔注入尿激酶,可以有效增加胸液引流量,缩短胸液吸收时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合并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0.9%生理盐水20 mL,同时口服强的松30 mg,1次/d,并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率。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注药后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合并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均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常规胸穿抽液治疗,治疗组抽液后行胸腔注入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经比较,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入治疗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胸腔积液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在联合胸腔注入给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达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腔注入治疗后,治疗组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肯定,可促进胸腔积液吸收,防止胸膜粘连肥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张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20-421
目的探讨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20例胸穿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对照组20例只做胸穿,尽可能抽液,未注入尿激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明显升高,胸水消失天数明显缩短,胸膜粘连发生率低。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中等量结核性胸腔积液 (B超示胸液包裹及胸膜肥厚 >2mm)患者 5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7例和对照组 2 5例 ,两组均按 2HRZS 4HR化疗 ,抽液后治疗组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 2 .5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2 .5ml,分别于注药前后 72h检测胸水常规和蛋白定量。胸腔积液吸收后 2wk及 3mon作肺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胸穿次数减少 ,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变短 (P <0 .0 5 ) ;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胸膜厚度注药前 0 .92± 0 .11cm与注药后 0 .5 7± 0 .13cm的变化显著 ,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 .0 5 )。注药后 72h胸水蛋白定量和胸水白细胞数明显低于注药前 (P <0 .0 5 )。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胸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有防治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作用 ,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