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比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绪和个性特征,提高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敏感性与临床诊治水平。方法综合性医院门诊收集13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94例抑郁症患者、97例焦虑症患者和9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对情绪和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组躯体化因子分(2.47±0.65VS2.05±0.58)高于焦虑组,躯体形式障碍组人际关系敏感(2.18±0.75VS2.67±0.68)、抑郁(2.53±0.70VS3.20±0.60)、敌对因子分(2.23±0.64VS2.71±0.55)低于抑郁症组,躯体形式障碍组精神质(54.26±11.18VS39.69±10.11)和神经质因子(62.55±9.88VS53.07±11.3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形式障碍组神经质因子分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和负面情绪,躯体化症状高于焦虑症,但抑郁程度低于抑郁症,神经质特征与躯体化症状、负面情绪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顾冬云  赵彩云  狄良保 《吉林医学》2011,(32):6840-6841
目的:调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别用自编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症状多涉及多个系统,其中以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居多,伴焦虑、抑郁比例高。结论: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3.
白剑文  王玉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58-1258,1260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躯体妃式障碍诊断标准。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多发病于中年人,为慢性波动性病程,首诊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检查,应用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治疗效果难以让人满意。结论:应加强中年人精神卫生保健,提高综合医院内科医生对此病的诊断符合率,合理治疗本病需精神科与综合医院的医生共同协作、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躯体形式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很强的专科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到综合医院就诊,但往往被误诊,临床识别率和有效治疗率很低,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流行现状、临床诊断、症状特征、发病机制、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社会和各科医生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疾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和MMP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和MMP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住院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62例进行了MMPI研究,将其结果与60例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首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者有79例(82.3%)。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不适涉及系统1~6个,按照所涉及的系统划分,排前三位的分别为胃肠道症状(47.9%)、皮肤疼痛症状(44.7%)和其他不典型症状(36.5%)。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状态、偏执、精神分裂症及社会内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男性男子-女子气分量表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躯体不适涉及多个系统,多有特定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征。方法 选择抑郁症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9例,分为共病组(40例)与非共病组(49例),抑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状况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分析共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AMD评分:共病组焦虑/躯体化(9.79±1.47)分、体质量减轻(1.63±0.92)分、日夜变化(1.032±0.53)分、绝望感(7.11±1.92)分、HAMD总分(45.76±12.31)分,与非共病组[(5.52±1.23)分、(0.83±0.58)分、(0.54±0.44)分、(5.92±1.73)分、(39.35±11.6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AMA评分:共病组躯体性焦虑(18.21±2.26)分、精神性焦虑(7.72±2.26)分、HAMA总分(25.31±5.58)分,与非共病组[(11.19±3.37)分、(6.28±2.74)分、(17.62±4.4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AS评分:共病组TAS-I(29.65±2.95)分、TAS-Ⅱ(15.67±3.11)分、TAS-Ⅲ(26.71±4.33)分、TAS总分(60.36±9.22)分,与非共病组[(22.83±3.71)分、(12.76±4.02)分、(20.27±3.51)分、(54.17±10.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共病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同时具有较高的述情障碍,提示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参考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7.
母金明  林刚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4-344,356
躯体形式障碍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新增加的诊断类别。现将我院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24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63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在观察组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症状为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较高的TAS-I、TAS-II、TAS-III及TAS总分、BDI总分(P<0.05),在CERQ-C适应性策略中具有较高的接受、重新关注计划因子得分及较低的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因子得分(P<0.05),较高的灾难化及不适应性策略总分得分(P<0.05)。躯体形式障碍的影响因素有TAS-II因子、非专科诊疗次数、治疗不良反应及不适应性策略。结论应该对躯体形式障碍的影响因素提高重视,使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印制的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对4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测试分析,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Hs(疑病)、D(抑郁)、Hy(癔病)、pd(病态人格)和Pt(精神衰弱)量表分升高,与中国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Hs,D和Pt量表分升高最明显(T〉60)。结论: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个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临床如何识别躯体形式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医院中有许多病人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器质性疾病,但躯体主诉甚多。他们大多数找内、外科医生看病而查不出相应的疾病根据,我们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求医,向医生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生给予医学检查,且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病人认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病人不能说服医生接受这一点,便会愤愤不平,甚至出现纠纷。这些病人症状的出现往往和长期存在的与不愉快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常见一些病人申诉各种身体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痛、倦怠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相应的身体疾病的证据。这类病人常在各种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在门诊人次、实验室检查、药物处方和外科手术等方面都占有高得不成比例的数量,他们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导致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助长了日益增加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分别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者(对照组)测评,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TAS总分及因子I、Ⅱ、Ⅲ、Ⅳ评分[分别为(86.20±11.15)分、(21.12±3.28)分、(26.08±3.86)分、(18.21±4.69)分、(23.44±5.6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10.12)分、(12.43 ±5.18)分、(15.64±5.57)分、(15.56±3.16)分、(18.71 ±4.30)分],其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偏执、精神病态平均T分值[分别为(72.79±10.50)分、(68.46±13.63)分、(79.03±12.12)分、(51.72±7.74)分、(57.98±10.60)分、(54.98±8.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6±10.11)分、(47.96 ±9.42)分、(51.47±11.90)分、(43.66±8.77)分、(47.67±6.69)分、(47.48±8.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TAS因子I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均呈正相关,因子Ⅱ与抑郁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4,0.405,0.477,0.437,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且这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智  范灵飞  李玲  杨婷  李健  胡勇 《吉林医学》2012,(29):6383-6384
目的:总结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结果:躯体形式障碍首诊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检查,导致误诊、漏诊。结论:非精神专业医务人员精神疾病知识的提高和及时请精神专业医务人员会诊是减少其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躯体化障碍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提高医务人员对躯体化障碍的认识。方法采用自己编制的病史问卷对59名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发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2χ=2.051,P>0.05),病程冗长,多呈慢性迁延性,平均病程7.8 a;躯体化障碍多发生于初中以下文化、农民及家庭经济一般的人群(P<0.01);临床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症状分布频率为消化系统72.9%、神经系统71.2%、呼吸循环系统59.3%、肌肉骨骼74.6%、皮肤62.7%、泌尿生殖系统16.9%。结论躯体化障碍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和家庭经济一般的人群,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以躯体不适在综合医院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和焦虑症患者的比例较高,而二者在临床上容易混淆。本文对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70例躯体形式障碍和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躯体形式障碍[1]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予小剂量药物和心理治疗,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作SCL-90[2]评定,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SCL-90评定差异显著(P<0.01).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主诉复杂多样,心理治疗为其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森田理论合并药物治疗3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单一用药治疗3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于入组时、治疗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大体评定量表评定。结果经4~6周治疗后,两组病人SCL-90各项因子分均较前明显改善,仅精神病性、偏执略差。而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症状较单纯用药效果更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因为躯体不适而频繁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各临床科室,但相应的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无法解释他们的临床表现,医生的“无病”结论不能令其完全释然,他们常常辗转于就医的途中,疲惫不堪。其实这类患者所患的疾病属于精神科的疾病范畴,即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