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周病和龋病是人类口腔中两大最常见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很高。1995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牙周病的患病率约为90%以上。牙周病的病因十分复杂,至今仍有很多问题等待明确。目前,公认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其本质是一种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感染源是堆积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细菌就不会有牙菌斑。  相似文献   

2.
牙周病口腔护理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春青  高磊  刘华  兰燕 《新疆医学》2010,40(3):126-129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医子。牙周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患病率,是人类成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及时清除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牙周病的最有效方法。由于牙周病的病程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而不及时就诊,使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相似文献   

3.
牙菌斑是引起口腔2大感染性疾病的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牙菌斑就没有龋病,牙周病。有效控制菌斑是早期防治的关键。对已患有牙周病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彻底清除牙面的菌斑牙石外,还必须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菌斑控制贯穿在牙周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牙菌斑是导致众多口腔疾病的主要因素,在龋病、牙周病和牙髓疾病中都可以发现由多种细菌组成的菌斑结构。这些菌斑结构及其复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高度的细菌密度,称它为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中的细菌同其他生物一样可以感知生存环境并与其他细菌进行交流互动,以此提高对微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毒力。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理和营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细胞间通讯和基因转移。就龋病发生过程中菌斑内细菌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菌斑显示剂辅助牙周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菌斑是牙周病和龋病共同的主要致病因素。据报道,35岁以后牙周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直线上升。我国18岁以上年龄组牙周袋的检出率为70%~90%左右,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牙周病患者对菌斑的认识,我们尝试利用菌斑显示剂辅助进行牙周病的口腔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它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牙周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疾病,但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堆积在龈牙结合部的牙面和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  相似文献   

7.
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是人牙菌斑中主要细菌之一,它的存在可能与牙周病和龋病特别是老年牙根龋的发生有关。作者采用菌斑标本外培养方法,并通过各种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从牙菌斑中分离出粘性放线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致病作用提供地方菌株。  相似文献   

8.
牙菌斑是牙周病和龋病共同的主要致病因素.据报道,35岁以后牙周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直线上升[1].我国18岁以上年龄组牙周袋的检出率为70%~90%左右,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为了提高牙周病患者对菌斑的认识,我们尝试利用菌斑显示剂辅助进行牙周病的口腔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余太平 《四川医学》2013,(12):1833-1834
目的 探讨早期牙菌斑控制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与内分泌科联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以早期牙菌斑控制,对照组未进行该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牙列进行检查.结果 试验组牙周病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牙菌斑控制治疗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进展缓慢,因早期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较轻而容易被忽视不及时就诊,使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牙齿丧失.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病率为40%~75%,在我国牙周病的患病率高于龋病[1].研究认为,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患者对牙周病的认识,及时清除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牙周病的最有效方法[2、3].  相似文献   

11.
牙周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公认牙周病是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源为牙颈部及龈沟内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其主要症状为牙龈炎症和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如何使松动的牙齿稳固并利于恢复成为广大医师寻求的目标。牙周夹板因其良好的固定作用成为治  相似文献   

12.
<正>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35~44岁组≥4 mm牙周袋的检出率为40.9%,≥4 mm附着丧失的检出率为38.9%,65~74岁牙周袋的检出率高达52.2%,附着丧失的检出率更是达到71.1%[1]。随着年龄增加牙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性增加,失牙是牙周病不经治疗的最终结局。牙周病  相似文献   

13.
周灿灿  翁瑞玉 《中外医疗》2011,30(19):102-102
牙周组织病是口腔内常见的慢性组织性破坏性疾病,由于病因复杂被认为是难治之症。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和炎症,简单地说就是口腔卫生不良所引起的破坏。牙周炎常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牙周袋溢脓,严重者牙齿松动,咬合无力和持续性钝痛。国际医学界已公认: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我院对一些牙周病患者采用内科综合用药方法对中晚期牙周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口腔医学     
章魁华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929-931
口腔医学章魁华龋病和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牙菌斑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而细菌的吸附和凝集是其形成的重要步骤。变形链球菌已被证实为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变链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GTF)介导变链对牙面的粘附面形成牙菌斑,为龋病的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GTF有...  相似文献   

15.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以上,是危害人类牙齿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它由牙菌斑中的细菌所引起,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到晚期以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牙槽骨丧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人的口腔功能及全身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去除病因,恢复牙周组织的正常功能。而非手术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且患者易于接受。本文就牙周病非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牙周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全身健康。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牙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缺少的始动因子。此外,创伤、不良修复体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牙周病治疗可以分为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和食疗,治疗的过程各不相同,并且根据不同的患者医生会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相似文献   

17.
张永  贾丽英 《吉林医学》2006,27(12):1470-1470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菌,因此,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彻底去除牙菌斑、牙石等牙面和根面沉积物,光滑根面去除病变的牙周袋内壁肉芽组织,去除含有内毒素的根面牙骨质,是保证牙周病治疗成败的关键。临床表明,牙周病患者经上述治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经龈上超声波洁治器洁牙术及龈下洁治术、调牙合、松牙固定等一系列治疗,很难清除牙周的厌氧菌。奥硝唑在厌氧菌感染中被推荐为首选药物之一,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第3代产品,它做用于牙周,能调整牙周微环境的菌群失调。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在本诊所就诊的牙周疾病患者63例。1.2方法:本法…  相似文献   

18.
口腔酸性环境不利于形成牙石及发生牙周病。为探讨影响口腔酸碱环境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10例牙周健康的成人唾液及牙菌斑细菌对口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唾液沉淀物尤其是牙菌斑中常见29种细菌,通过产生醋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其中尤以内氏等3种放线菌降低pH值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牙周病药物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药物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地位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感染f生疾病,菌斑细菌是其发生的始动因子,宿主的防御反应也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除致病因子和阻断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牙周病治疗的关键。机械的方法即龈上下洁刮治术清除牙菌斑是治疗牙周炎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只是牙周炎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口腔酸性环境不利于形成牙石及发生牙周病。为探讨影响口腔酸碱环境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10例牙周健康的成人唾液及牙菌斑细菌对口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唾液沉淀物尤其是牙菌斑中常见29种细菌,通过产生醋酸等有机酸,使pH值下降,其中尤以内氏等3种放线菌降低pH值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