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护理应急分队成员所在试点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护理应急分队成员进行骨髓腔输液理论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选取部分护理应急分队成员所在的急诊、骨科、儿科3个科室作为试点,对符合骨髓腔输液适应证的抢救患者进行采取骨髓腔输液。结果自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该院3个试点科室共对46例符合条件患者采取骨髓腔输液进行抢救,全部抢救成功;其中43例骨髓腔穿刺成功,余3例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94.28%;后续跟踪随访1~12个月,随访率93.25%,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腔输液在临床急救中作为替代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途径,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以后应用于军事卫勤保障及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灿萍  张彩娣  吴晓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222-1223
总结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骨髓内输液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物品及患儿准备,准确选择穿刺部位,确保穿刺成功;妥善固定,以防穿刺针滑脱;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保证复苏药物的及时应用;加强穿刺部位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本例患儿经骨髓内输液,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患儿抢救成功后转入NICU,3个月后痊愈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骨髓内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6-08-2010-12住院患儿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90s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结果 1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综合抢救成活13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治愈13例经3个月随访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结论重症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骨髓腔输液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适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胫骨骨髓穿刺输液,对输入的药物、输液速度和穿刺时间进行分析,并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循环衰竭的情况下在2min内建立起骨髓输液通道,缩短了静脉建立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骨髓腔输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安全的方法,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应用于儿童的急救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3月来我院急诊的15例危重患者,在90s内未成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时,进行了骨髓腔穿刺并输液,做好全程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骨髓腔输液快速便捷,操作简单易行,能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输液通道建立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骨髓输液在7例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中的应用,包括骨髓输液的穿刺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患儿均穿刺成功,及时开展输液治疗.认为在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的抢救中,特别是患儿处于心肺功能衰竭期时,首先进行骨髓输液建立液体通道,可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院前急救中遇到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并按输液方式的不同等分为常规静脉输液组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观察两组患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的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所需时间、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静脉输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可有效缩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提高抢救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骨髓输液在PICU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骨髓输液在PICU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PICU危重症建立静脉通道困难患儿 30例 ,采用 7号骨穿针或 7~ 9号头皮针于胫骨粗隆下 1~ 2cm穿刺、固定 ,接入医嘱液体 ,记录穿刺所需时间、入液速度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等。结果  2 8例 1次成功 ,2例用头皮针者有堵塞 ,换针后重新穿刺成功 ,穿刺、固定到接入液体平均时间 (30± 10 )s。速率 :一般压力 (8± 3)ml (kg体重·h) ,加压下 (17± 6 )ml (kg体重·h) ,所有病例均达到了医嘱要求。骨髓输液持续时间 3~ 2 2h ,无 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骨髓输液在PICU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 ,争取抢救时间。头皮针比骨髓穿刺针易于固定 ,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危重婴幼患儿股静脉输液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危重婴幼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回顾性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1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时间12h~10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抢救危重婴幼患儿方面具有操作简单,置管迅速,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优点,特别对于病情危急,建立静脉通道困难的患儿有更大的临床意义,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危重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治疗,观察组开展骨髓腔输液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输液速度、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输液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开展骨髓腔输液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促进患者血压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在成人危重症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号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予中心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输液通道开通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血压回升及心率恢复时间、4h内抢救效果、中心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成人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经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2016年1至10月收治抢救的急危重患者172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2016年1至5月我科收治抢救的9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骨髓腔穿刺成功后,连接输液器(输血器),并反复推注药物,将2016年6至10月我科收治抢救的82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骨髓腔穿刺成功后,连接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装置反复推注药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延迟给药、骨穿针移位、骨穿针脱出、肢体肿胀、药液外渗等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在延迟给药、骨穿针移位、骨穿针脱出、肢体肿胀、药液外渗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2% vs 11.1%,χ2=7.013,P=0.008;1.2% vs 7.8%,χ2=4.161,P=0.041;0 vs 5.6%,χ2=4.692,P=0.030;3.7% vs 14.4%,χ2=5.916,P=0.015;2.4% vs 15.6%,χ2=8.749,P=0.003)。 结论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保证了骨髓腔输液管路的密闭性和稳定性,防止穿刺针移位、脱出和药液外渗,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刘红美 《护理研究》2012,26(10):928
在小儿急诊急救过程中,建立有效液体输入路径是抢救的关键,也是难点,由于循环衰竭、静脉痉挛或塌陷,静脉穿刺失败后极易丧失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致残率和死亡率攀升,而施行深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并发症多、创伤大、技术难度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场地,因此骨髓腔内输液成为救治危重症患儿最有效的静脉替代途径,但任何侵入性操作都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我科1例患儿在行骨髓腔输液过程中骨髓穿刺针出现弯曲及断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髓腔输液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髓腔输液是救治危重患儿的一种有效措施,现已作为美国儿科生命支持的标准技能之一。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院儿科急诊室在对14例危重患儿抢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失败的情况下,试用骨髓腔输液,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射式一次性骨髓腔输液器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多家军地医院对输液时建立静脉通道失败、批量伤病员需紧迫建立输液通道、需建立心肺复苏输液通路的患者,使用自主研发的弹射式一次性骨髓腔输液器进行输液,选择内踝胫骨下端、胫骨上端、骼前上棘、髂后上棘、桡骨远端、肱骨头、胸骨7个部位13个骨髓穿刺点,观察并统计相关临床指标。结果47例患者共进行52例次骨髓腔输液,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3~75岁;其中重症医学科39例次(先后2个部位行骨髓腔输液者5例)。急诊科9例次,其他科室3例次,长途转运1例次;心肺复苏28例次,休克复苏18例次,术后大出血抢救5例次,肿瘤1例次;输入液体有血浆、血浆代用品、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内踝胫骨下端、胫骨上端、骼前上棘、桡骨远端、肱骨头、胸骨部位的重力输液速度分别为30.0、15.4、21.2、7.2、15.0、23.8 mL/min;加压输液速度可以达到50.0 mL/min或更高;操作成功时间15~120 s,保留时间20 min~2.5 d。拔针后进行局部观察,仅2例出现液肿,均未发生骨折。47例次完成操作,成功率为90.3%,其中于髂后上棘处取骨髓标本2例;不成功原因中操作不当4例,器械故障1例。结论骨髓腔输液不仅在院前、院内,即使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也可以发挥其快速、可靠、便捷的输液优势,在“白金10 min”内取得最佳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开放血管通路对输注液体和药物至关重要.而儿科危重患儿特别是需要抢救复苏的患儿,静脉通路的开放通常比较困难,对于休克、心肺骤停的婴幼儿,如果数分钟内无法获得外周静脉通路,则骨内途径是一个可靠的替代途径[1-3].本院对9例危重患儿选择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给药均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危重症患者急救中,建立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输注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早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提出:"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者,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者或90 s内未能成功穿刺者,推荐使用骨髓腔输液",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近年来,国内有关骨髓腔输液的文献屡见不鲜,但是大量文献检索显示,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只是在国内  相似文献   

18.
总结58例创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骨髓输液的急救护理.严格掌握骨髓输液适应证,低血容量性休克存在周围循环衰竭,连续穿刺 3次以上,或 90 s内不能建立静脉通路者,立即行骨髓输液;选择最佳穿刺部位,经本组患者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成人首选髂前上棘为最佳穿刺部位;骨髓输液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感染等征象,并及时处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掌握最佳拔针时机,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建立后立即予拔除骨穿针.经及时抢救本组58例患者均病情痊愈或趋于稳定,58例患者中57例骨髓穿刺成功,有1例患者骨髓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1%,全部病例随访 1~6个月,随访期间无造血功能障碍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成像导航仪(Vein Viewer)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9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门急诊予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980例,根据是否使用血管成像导航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0例和对照组48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成像导航仪(Vein Viewer)辅助下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穿刺前,根据“小儿浅静脉评估表”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分级。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护士寻找静脉所耗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护士寻找静脉所用时间和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数、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数与对照组比较,0级患儿差异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1~3级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成像导航仪(Vein Viewer)可以显著提高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降低复针率,对于提高门急诊输液患儿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并且显著提高了儿科门诊输液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