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籍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2009年某北京市高校6030名北京籍入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检测。结果2002-2009年男生身高均高于172.2cm,女生身高高于161.2cm。BMI〈18.5kg/m^2的低体重学生比例从2002-2006年呈逐渐下降趋势,此后开始升高,截止2009年低体重男生为31.8%,女生为28.4%。自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下降,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同期女生。结论北京市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体重率开始上升,正常体重学生比例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长发育虽趋于稳定,但身体机能、素质等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河南大学生2000年与1995年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状况的变化分析,了解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预见性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7~2009年中国九省区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区的18~59岁成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BMI及超重肥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7~2009年,我国成年BMI均值从22.3±3.0 kg/m2上升到23.4±3.4 kg/m2;男女BMI均值分别上升了1.4 kg/m2和0.8 kg/m2;18岁~、30岁~、40岁~和50~59岁年龄组BMI均值分别上升了0.4 kg/m2、0.6 kg/m2、1.2 kg/m2和1.0 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分别上升了0.4 kg/m2、0.9 kg/m2、1.0 kg/m2和1.4 kg/m2;低体重率从6.9%下降到5.8%,超重肥胖率从25.1%上升到39.6%。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人BMI过快增长,从而预防超重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是我国慢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陕西省大学生2004—2013年10年间体质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分析未来学生体质发展的趋势,为促进学生体质持续健康发展及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省大学生2004—2013年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身高和体重均稳步上升,男生身高年平均增长0.27 cm,体重年平均增长0.25 kg;女生身高年平均增长0.18 cm,体重平均增长0.44 kg。肺活量年平均下降49.1 ml,台阶指数年平均下降0.57,10年间男生的立定跳远增长了0.9 cm,握力增长了4.8 kg,呈增长态势;女生立定跳远增长了2.5 cm,而握力却下降了0.6 kg。结论 10年来陕西省大学生体质整体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但有下降的趋势。男女生的身体形态均呈正向发展趋势,但身体质量则有向肥胖发展的态势,大学生体质监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质指数变化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追踪研究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变化情况,了解其在校期间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对入校及毕业前夕的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比较其体质指数的变化.[结果]样本人群在校期间肥胖率上升58.62%.离校与入校时的BMI相比,男生低体重人数减少、肥胖人数增加;女生超重人数显著减少,营养不良人数高于男生,两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7,P<0.01).[结论]该校应针对大学生人群的特点,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3726名大学生体质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社区群体健康的特殊组成部分,为了解和评价大学生的体质水平,本文对3726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指数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晶  魏梅  陈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68-270,284
【目的】分析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规律,提供儿童BMI人群参照值。【方法】采用2005年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其中城区男童4 737人,女童4 718人,郊区男童4 149人,女童4 108人,分22个年龄组,共计17 712名健康儿童的体重和身(长)高测量值,分别计算出BMI百分位数值并绘制曲线。【结果】7岁以下儿童的BMI存在性别、年龄和城郊间差异,男童比女童高,城区比郊区高。十年间BMI值有增长,在3岁后变化趋势明显,BMI依次增高顺序为1995郊区,2005郊区,1995城区,2005城区。BMI峰值出现在4~6个月。【结论】获得7岁以下儿童BMI人群参照值,为研究儿童超重肥胖的判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医专学生体质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现状,为采取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用体质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结果:①调查对象BMI值平均(20.08±2.33)kg/m2,体重过低占25.8%,超重和肥胖占4.8%。②在口渴时选择白开水等饮料的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80,P=0.004)。③BMI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食挑食、肉类摄入、宵夜、暴饮暴食和体育锻炼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饮食行为是导致大学生体质指数异常的原因。根据年龄适时开展合理膳食教育,从而纠正偏食挑食、宵夜和暴饮暴食,提供适量肉类摄入和体育锻炼等对大学生保持理想体重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南通市大学生饮食、锻炼以及体质指数现况,为相关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南通市3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问卷式调查。结果 1 437名在校大学生中,经常喝牛奶者仅占27.14%,每天吃早餐者占48.99%,偏食者占38.41%。每天锻炼时间1h者仅占8.56%。按体质指数评价:体重过轻15.28%,正常77.69%,超重1.21%,肥胖5.82%。结论南通市大学生饮食行为总体比较健康,但乳制品摄入量偏少,不吃早餐和偏食的人数较多,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体质指数分布基本正常,女生体重过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成为第1和第2位死因及首位致残原因,而我国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更加重了脑卒中的危害。因此,研究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探求肥胖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机制,是目前预防脑卒中发病的主要课题之一。对体质指数(BMI)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开展积极有效的危险因素干预研究,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大学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保持大学生健康体重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大学生的2012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将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及相应的BMI与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采取SAS9.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变量x1(性别)的回归系数的Wald卡方值为22.925 3(P0.05),其OR=0.710;变量x2(民族)的回归系数的Wald卡方值为20.025 4(P0.05),其OR=0.696;变量x5(年级)的回归系数的Wald卡方值为62.339 4(P0.05),其OR=1.512,所以变量x1、x2、x5对大学生的BMI有影响。而变量x3(年龄)、x4(系别)的回归系数的Wald卡方检验的P0.05,对大学生的BMI无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变量x1、x2、x5对BMI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不同性别学生BMI秩和检验P0.05(男生21.10 kg/m2,女生20.73 kg/m2),体重正常组不同民族学生BMI秩和检验P0.05(汉族20.74 kg/m2,少数民族21.22 kg/m2),体重正常组不同年级学生BMI秩和检验P0.05(2010级20.50 kg/m2,2011级20.84 kg/m2,2012级20.92 kg/m2)。结论为保持大学生的健康体重,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其养成正确的健康观,同时加强高校食堂的营养学知识水平和建立科学的学生体质监控体系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BMI(body mass index)通过体形不满、抑郁、负性情绪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路径,为不同民族大学生进食障碍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3 482名成都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进食相关问卷调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1:1匹配以平衡两组样本间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并采用路径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各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进食障碍得分显示13.9%的大学生可能有进食障碍问题,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中可能患进食障碍的人群占比相近,其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968)。少数民族大学生BMI可正向预测进食障碍(β=0.12,95%CI:0.05~0.18),其中体形不满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占33.3%。汉族大学生体形不满和抑郁在BMI与进食障碍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06,95%CI:0.04~0.09),且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进食障碍(β=0.07,95%CI:0.01~0.12)。结论 大学生进食障碍问题较为严峻,在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群体中,BMI均可正向预测进食障碍,且体形不满、抑郁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理工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网络使用自评量表对某理工科大学1192名本科生进行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7%,男生的检出率(9.5%)高于女生(4.9%),χ^2=4.025,P〈0.05,高年级学生的检出率高于低年级,χ^2=11.885,P〈0.01。男生在负性评价、日常影响和可能原因等项目和量表总分上均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控能力、负性评价和日常影响等项目和量表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措施时,要对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区别对待,要从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信阳某大专院校1 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测试中SCL-90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3的学生为20.2%,男女学生比较、不同年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乡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较在人际关系、抑郁、偏执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开展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武汉市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某综合性大学293名在校男、女学生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最近一周内,男、女学生从事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30min/d和0min/d,差异有显著性(P<0.01);35%的男学生体力活动活跃程度处于高度活跃,25.2%的女学生处于完全静坐。结论女学生体力活动明显低于男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影响男、女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BMI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观察人群来自开滦研究队列,按基线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超重组(BMI 24~28 kg/m2)和肥胖组(BMI ≥ 28 kg/m2),观察不同BMI组人群新发AP发病密度。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水平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统计分析者123 841人,随访(11.94±2.13)年,共发生AP 395例,总人群AP发病密度为2.67例/万人年,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AP发病密度分别为2.20、2.72和3.58例/万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2%、0.40%和0.49%。经log-rank检验,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1)。校正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AP发病风险增加,HR=1.45(95%CI:1.10~1.92)。对年龄及性别进行分层,年龄<60岁时,肥胖组发生AP的HR=1.58(95%CI:1.14~2.19);男性肥胖组发生AP的HR=1.40(95%CI:1.03~1.90)。排除随访2年内发生的AP病例,肥胖组发生AP的HR=1.60(95%CI:1.18~2.15)。结论 肥胖是新发AP的危险因素,中青年男性肥胖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的状况以及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适宜在高校推广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选择昆明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8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日趋开放,但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的需求,但对学校目前采用的健康传播方式普遍不认可。结论 大学生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针对行为改变来探索有效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全面的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州某大学148名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男生的生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女生(t=2.52,p<0.05);内外向性与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有显著正相关(r=0.23**、0.39**、0.56**),神经质性与三者具有显著负相关(r=-0.32**、-0.59**、-0.29**),精神质性只与社会健康有显著负相关(r=-0.26**)。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健康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解大学期间允许结婚后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及其对新规定出台后的反应,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298人,调查问卷查阅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对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前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缺乏考虑和了解;在性知识的来源途径中,学校教育排在第3位;89.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少同学在性心理方面表示困惑;90.0%的学生对我国的性教育评价为保守;有52.0%的同学不赞成大学期间允许结婚的规定。结论当前大学生性知识比较缺乏,对性心理方面存在困惑也比较多,在大学期间允许结婚的规定下发后,更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