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叶功用甚多,自《本经》而下,论其调汗则有止虚汗、透邪汗双重机制,但今多以桑叶透表,而忽略其止汗作用,不免有些偏颇。笔者重温后认为,桑叶止虚汗、透邪汗二说应当并存,特辨析如下。一、止虚汗。据《丹溪心法》:“桑叶焙干为末,空  相似文献   

2.
浅谈桑叶止汗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路洁 《新中医》2004,36(9):75-75
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临床常作为解表药用于外感风热证或肝经风热所致之目赤流泪等症。但作为止汗药应用,大多数医者体会不深。笔者1994年偶见文献报道.用单味桑叶治疗汗证,试用治疗一男青年多汗症,服3剂而止长期自汗。以后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之汗多及更年期汗症,亦多有见效者。故请教导师路志正教授,得知桑叶止汗早有记载,为此,特举相关文献记载及路教授经验,以示桑叶止汗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桑叶止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疏风解表、清肝明目的作用已为大家熟知,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如《本经》谓桑叶可“除寒热,出汗”。《辨证奇闻》谓其可“引经止汗”。单用桑叶止汗的记载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又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同书中又记载了使用复方桑叶止汗的处方,“本方(当归六黄汤)内再加知母、参、甘草、浮麦、桑叶”,桑叶在该方中与浮小麦同起固表止汗作用。陈士铎在《辨证奇闻》中所述的应用桑叶止汗已不限于盗汗证,不论在治阴虚火旺的盗汗案中的补阴止汗汤,还是胃火炽盛自汗案中的收汗丹,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止汗合剂治疗脑损伤后虚汗症疗效。方法:对62例脑外伤后虚汗症采用止汗合剂治疗。结果:止汗合剂有效率达91.9%。结论:止汗合剂疗效确切、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桑叶具有止汗作用的论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著述也有记载,但桑叶这一作用并未被医家共识,现代医药用工具书及教科书也无记载,更未见桑叶止汗作用相关药理研究的报道。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中华医典数据库,从历代本草典籍、医家临床实践等方面探求桑叶止汗实效,分析其方法及原理,为现代临床医生运用桑叶止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叶在儿科的应用体会31000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妇幼保健院孟爱媛笔者在儿科临床中,常将桑叶用于辛凉宣透、平肝泻火、消渴止汗和止咳化痰等方面,只要辨证明确,对证组方,均可收到满意的疗效.现简叙如下:辛凉宣透首用桑叶桑叶为辛凉宣透的首用良药,擅疏达肺卫...  相似文献   

7.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虚汗证的辨证治疗有独特见识。故在探讨陈士铎所著《辨证录》治疗虚汗证三则医案的用药特色和病因病机,进而总结出治疗虚汗证"补阴摄阳、滋肾水兼清心火、补肾滋阴"的学术思想,并发现陈士铎在治疗虚汗证的三则医案中尤为固护肾水的重要性,肾水足则五脏阴阳调和,五脏阴阳调和则汗液止。陈士铎治疗虚汗证的重要思想为我们临床治疗虚汗证提供了明确的辨证思路,对临床虚汗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汗停颗粒的组方是临床专家依据古典名方“牡蛎散”加减而成的有效验方,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用于气阴两虚之自汗、盗汗、小体虚多汗,也可用于肿瘤放化疗后、妇女产后久病体虚,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多汗症的治疗。为探讨其药理作用,我们分别从止汗、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功能三个方面对该药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桑叶黄酮的提取及其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原爱红  黄哲  马骏  蒋晓峰  孔宪涛  李素 《中草药》2004,35(11):1242-1243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昏花等症。后代中医药书籍中有桑叶治疗消渴病的记载,如《本草纲目》记载:桑叶“煎汁代茗,能止消渴”,“炙熟煎饮,代茶止渴”。近代医家也常将桑叶用于治疗糖尿病且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叶可抑制血糖的升高,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桑叶中有很多成分如黄酮、生物碱、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多糖、生物碱是主要活性成分。本实验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含量测定及其降糖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笔者自身临床工作中对桑叶应用的心得以及对大量的本草、方书文献资料中桑叶治疗汗证的功效进行整理研究,明确得出桑叶具有止汗之功效。故笔者在临床上常将桑叶用于汗证的治疗,但经笔者研究发现多数医者临床上将桑叶常作为解表药应用,因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之功效,故多数医者对桑叶具有止汗之功效体会不深。因此,本文将对桑叶治疗汗证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味苦、酸,微寒。归肝经。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本经》言其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大明本草》言其治:“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我院省级名老中医李春华主任医师对此药的配伍运用,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择要介绍如下。1配桑叶桑叶苦、甘,寒,除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外,时珍言:“桑叶乃手、足阳阴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且能“止藿乱腹痛吐下。”丹溪言其“止盗汗”。《普济方》中用于治疗头发不长。《千金…  相似文献   

12.
桑叶能止汗之说,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丹溪心法》有“青桑第二叶,炼干为本,空心术饮调服,最止盗汗”的记载,(医说)亦载:单用桑叶一味治愈一游僧盗汗二十年。可见其止汗功效确定不疑。但当今临床多以桑叶透表疏风,而忽略其止开作用,不免有失偏颇。笔者根据文献有关记载,结合临床实践,试对其止汗机理及配伍运用作一探讨。1止开机理!.l润燥益阴以止汗盗汗的病机是虚火内炽,迫津外泄,伤防化燥,致使虚阳偏亢。而桑叶味甘性寒,甘能养血滋阴,寒能清热,切中盗汗症阴虚火旺的病机。正如级希雍云:“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桑叶散内服联合五味子、五倍子散外敷治疗小儿虚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治疗的虚汗证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五味子、五倍子散外敷治疗,夜敷晨取,治疗组给予桑叶散内服联合五味子、五倍子散外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愈显率50.00%,对照组有效率83.33%,愈显率3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叶散内服联合五味子、五倍子散外敷治疗小儿虚汗证临床疗效满意,能改善患儿主要症状,且患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桑叶疏风解表、清肝明目的作用为大家所熟知,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很好的止汗作用。《神农本草经》谓桑叶“除寒热、出汗。”似指桑叶辛凉解表的作用,但清·张志聪《本草崇原》中,却这样注解:“《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发汗解表故表而明之。”清·陈士铎《辨证奇闻》载:“桑叶……引经止汗。”单味桑叶止汗的应用最早见于《丹溪心法·盗汗》:“又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到了明代,《名医类案》载一案颇值回味:“严州寺有旦过僧,形体羸弱,饮食甚少,夜卧偏身汗出,迨旦衾衣皆…  相似文献   

15.
RP-HPLC法测定桑叶中N-甲基-1-脱氧野尻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红  车庆明  孟繁敏 《中草药》2007,38(6):858-860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长发”。桑叶中的多糖、生物碱、黄酮、氨基酸等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其中生物碱为主要降糖活性成分。Asano等从桑叶中分离出6种氮杂糖类生物碱,并确定其结构;Kimura等观察了以上6种生物碱对链脲佐菌素引起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焦杂病的治疗。个别案例因医家经验的差异而有所出入;桑叶除具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外,尚可凉血、止汗、止崩。可用于咳嗽、发热、咽痛、自汗、盗汗、崩漏、糖尿病、肥胖、结膜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其所配药物及所用剂量均有所不同。桑叶在用于治疗肺系、官窍疾病时,多同连翘、薄荷、菊花、桔梗等辛凉轻清之品相配;用于治疗肝系疾病时,多同菊花、天麻、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熄风之品相配;用于降糖时,多同黄连、知母、赤芍等苦寒之品相配;用于止汗时,多同五味子、黄芪、麦冬等固表敛汗之品相配。  相似文献   

17.
桑叶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谓桑叶可以解表除热、止汗。明清医家更指出桑叶味苦、甘,性寒。甘而养血,苦寒凉血,甘寒相合而养阴,具有清凉降火、补阴养血、凉血止血、安胎、平肝风等效用。桑叶色青,脉络致密而清晰,而入肺络;“桑”应东方之箕星,又入肝经,能宣肺气,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桑叶入药以经霜者佳。清代傅青主及陈士铎擅长以桑叶治产后汗证;清代王孟英喜用桑叶治血虚内热而致胎动不安;桑叶最被推崇用于妇科的崩漏。北宋绍兴钱氏女科及清代林佩琴用桑叶治肝郁气滞型血崩;傅青主则以桑叶治年老血崩及血海太热血崩;近代张锡纯及当代岳美中对傅青主以桑叶治血崩学术思想有所继承及发展,在临床上加减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一、止汗药 1.麻黄根:止汗专药。自汗、盗汗随证配伍:表虚自汗可配黄芪、自术;阳虚自汗可配人参、附子;阴虚盗汗可配熟地、牡蛎;产后虚汗可配当归、黄芪。2.浮小麦:益心气而解热止汗。虚汗证配伍同麻黄根,但力缓少用。脏躁病可配甘草、大枣(甘麦大枣汤)。二、止泻药 1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止痛(涩而温行)。脾肾虚寒久泻可配补骨脂、吴萸  相似文献   

19.
<正>素有清补之品美誉的桑叶,为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桑的老叶,气微,味淡,微苦涩。生用或蜜炙用。又名冬桑叶、霜桑叶。其治病入药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人食之老翁为小童"。《本草新编》则称"桑叶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补骨中之髓,添肾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脑明目,活血生津,种子安胎,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痹,消水肿脚浮,老人可以扶衰却老"。桑叶味苦、甘,性寒。主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降低  相似文献   

20.
范景务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41-842
桑叶,昧苦、甘,性寒,归肺、肝经,药用以采收于深秋霜后为佳,所以又称霜桑叶。桑叶不仅是治疗外感风热、肺热咳嗽、目赤涩痛等症的常用药,而且也是一味治疗汗证的良药。桑叶的止汗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除寒热,出汗”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