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败血症是由各种不同的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致病菌可从人体的局部不断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感染性休克。我们翻阅了近年来收住的70例败血症病例,根据收集的资料就败血症的内科护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孙奇剑 《护理与康复》2007,6(6):393-394
回顾性分析14例骨盆骨折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因出血性休克死亡2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3例、难治性腹泻死亡2例、精神异常致进食障碍死亡1例、感染性败血症死亡5例.针对死亡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认为迅速准确的诊治及护理是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关键,高质量的护理是避免各类并发症发生致死的重点,积极家庭照料是避免康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致死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石尧忠  翁心华 《新医学》1989,20(4):174-176
本组45例复数菌败血症占同期败血症5.6%。35例(77.8%)有严重基础性疾病,院内外感染比例为4.5:1,有明显入侵途径者40例(88.9%),全部病例均有明确诱因。起病急骤,19例合并感染性休克,其中18例为院内感染者。42例血培养获两种致病菌,3例获3种致病菌。死亡28例,病死率62.2%,死因以感染性休克(60.7%)居多。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是流脑、中毒型痢疾、大叶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由致病菌的毒素所引起的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继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因此,补充循环血容量(扩容)的不足和纠正酸中毒(纠酸)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以下就感  相似文献   

5.
张晓红  邓子德 《新医学》2005,36(5):254-255
1引言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血流,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状的全身性感染.通常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白细胞显著增加等全身中毒症状.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引发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发生感染性休克.本文仅就败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败血症概述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偶可呈亚急性或慢性过程。一般在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皮疹、肝脾肿大等毒血症症状,并易导致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  相似文献   

7.
胡榕  汪建新 《临床荟萃》1996,11(12):529-531
败血症(Septicemia)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等而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肝脾肿大等,并易导致感染性休克。若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若短暂低热,一过性血培养阳性,而毒血症状不明显者称为菌血症。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很高,文中就其常见致病菌、抗菌药物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住院病人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休克占进入ICU病房治疗的病人中的1/5,它也是非心脏病ICU中病人的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在美国,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为40%--50%,我国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因此,快速诊断和治疗是改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有着很高发病率 ,而且 ,还在进行性增长。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对于诊断治疗的研究探索 ,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然一直居高不下 ,病死率仍然可高达 5 0 %。在美国 ,严重感染是第十位的致死原因 ,是加强医疗单位 (ICU)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每小时有 2 5名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其死亡的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而且呈增长趋势 ,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唐邦清  黄大明  黄晖  韦干 《临床荟萃》2005,20(5):281-282
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或称中毒性休克,包括败血症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严重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并以继发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一出血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可并发DIC,而DIC又可加重休克,造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迅速恶化,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于感染性休克,预防并发DIC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降低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与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一种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的临床综合征。虽然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但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可高达40%左右,仍然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因此,目前在国际上,包括各级政府、医学专业组织和临床工作者已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败血症常见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败血症是由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通过某种途径侵入患者的血液,然后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大量产生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毒血症的全身炎症综合征。病原菌首先侵入人体皮肤或黏膜并引起局部炎症,称为原发局部感染。若仅有少部分细菌入血,并没有明显引起严重的毒血症症状则称为菌血症。细菌栓子随血流可出现迁移性炎症,对伴有动脉低血压和因灌流减少(感染性休克)引起1个或1个以上器官衰竭者称为严重败血症。败血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其病原菌的构成随年代、地域不同而不同[1]。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败血症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为败血症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的关系;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与休克组预后的关系。结果 休克组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及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的ADMA、IL-6、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乳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89、0.89、0.92。Pear...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休克是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肝病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 ,我们对本院近 2年来肝病住院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2 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 ,我院肝病住院患者共2 185例 ,发生医院感染者共 16 1例 ,发生率为 7.4%,其中有2 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 ,发生率为 1.0 %。其中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2 3~ 70岁 ,平均年龄 46岁。包括慢性重型肝炎 10例 ,肝炎后肝硬化 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2例 ,急性重型肝炎1例 ,药物性肝炎合并肺结核 1例 ,急性无黄疸…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败血症的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卫群 《新医学》2005,36(5):261-263
1引言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败血症的预后较差,病死率一般为30%~50%.复数菌败血症的病死率更高,可达70%~80%.老年人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较隐蔽,无特异性,同样症状也见于其他急性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又由于老年人感觉迟钝,机体反应差,体温的热型往往不规则,尤其当全身情况差、仅会出现低热、甚至体温不升时常不被重视而影响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休克至今仍是中毒性痢疾、暴发型流脑、中毒性肺炎、败血症及化脓性胆道疾患等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国外报道,其病死率仍高达40~70%。国内自50年代末期钱潮首先指出中毒性痢疾全身小血管痉挛系死亡的主要原因,创用阿托品治疗取得疗效以来,许多作者在茛菪类药物治疗和对微循环障碍在感染性休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已获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据统计,我国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已自60年代的25~50%下降到13.4~11.2%。现就近年茛菪类药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某些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15例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病人分别于入院当天、第二天和第三天动态测定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相比,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病人循环血中 TNF 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死亡组病人(N=6)血浆 TNF 水平又要明显高于存活组病人(N=9)(P<0.05~0.01),而且伴有更为严重的血浆胰高血糖素升高和高乳酸血症。上述结果提示临床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浆 TNF 水平与休克严重程度有关,而且在判定病人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13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病因以肾实质性因素最多(111例),其中毒蕈中毒56例、鱼胆中毒 21例、各种肾炎 10例。其次为肾前性因素(19例),包括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13例、产后大出血 3例。肾后性 4例。在全部病例中,以农民病员居多(72例)。死亡19例,其中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产后大出血导致者共12例。结论:毒蕈中毒和鱼胆中毒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肾前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多见于中毒型痢疾、暴发型流脑、重症大叶肺炎、败血症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是造成病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我国独特的抗休克药654-2(山莨菪碱)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请参阅本刊1982年第3期、1984年第2期的有关内容。一、临床特点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全身微循环障碍引起,因此其临床表现是多方面的。 1.循环系统:由于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外周血管收缩继而瘀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  相似文献   

20.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每年全球有超过21万例全身性感染患者死亡.在美国,严重感染是第10位的致死原因,每小时有25人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其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近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 ~ 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