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禁食输液对选择性剖宫产母婴血糖的影响。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2月将 10 2例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分为 3组 ,Ⅰ组 :术前禁食时间 <16h ,未输液体 ;Ⅱ组 (对照组 ) :术前禁食时间≥ 16h(最长2 2h)未输液体 ;Ⅲ组 (输液组 ) :禁食时间≥ 16h术前 2~ 3h静脉输注 5 %葡萄糖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5 0 0mL。测定孕妇产时血糖 ,尿常规及新生儿出生后 30min未开奶血糖值 ,并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及Ⅲ组孕妇及新生儿血糖值均高于Ⅱ组 ,Ⅱ组母亲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达到 5 6 7%、33 3% ,明显高于Ⅰ组及Ⅲ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Ⅱ组母亲产时合并酮症率 6 3 3%高于Ⅰ组及Ⅲ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行剖宫产的产妇 ,术前禁食时间以 <16h为宜。若达到或超过 16h ,术前应静脉输注 5 %葡萄糖液 5 0 0mL(10 g/h) ,可减少母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孕妇低血糖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孕妇剖宫产术中血糖值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7月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择期剖宫产健康孕妇256例以及其新生儿,孕妇剖宫产产时即刻检测血糖,新生儿在其生后30min测定血糖.结果 256例新生儿中43例发生低血糖,占16.8%,与正常血糖新生儿相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94,P>0.05).剖宫产前孕妇低血糖占56.7%(145/256),与正常血糖孕妇所产新生儿相比,其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3,P<0.01).新生儿血糖值与母亲产时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527,P<0.01).结论 低血糖孕妇所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其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其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1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TSH水平,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正常分娩组140例,剖宫产组38例,产钳组35例.结果(1)产钳组产妇TSH为(4.13±0.69)mU/L,正常分娩组产妇为(2.58±0.87)mU/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产妇TSH为(2.81±0.45)mU/L,同产钳组产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正常分娩组产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产钳组新生儿TSH为(8.85±2.48)mU/L,正常分娩组新生儿为(5.36±2.23)mU/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新生儿TSH为(3.84±2.16)mU/L,同正常分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组产妇及其新生儿TSH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产妇和新生儿TSH水平的高低与不同分娩方式有关.产妇TSH水平变化用于评估新生儿TSH水平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震灾害对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灾区的30例产妇(研究组)和本地同期30例剖宫产产妇(对照组)进行产妇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结果:①研究组的产妇乳汁分泌的时间较对照组产妇明显延迟,泌乳量充足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未出现并发症;②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及Apgar立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新生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地震灾害致产妇泌乳延迟和泌乳量减少,可能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切点的选择与母儿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服糖后 2h的血糖切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产妇共 4 6 5 2例 ,孕期均接受 5 0g葡萄糖负荷试验 (GCT)筛查。排除GDM和GIGT的病例 ,将其余 10 18例糖代谢正常产妇按OGTT服糖后 2h的血糖值 (OGTT 2hPG)分OGTT 2hPG <6 7mmol/L组 (I组 ) 4 87例、 6 7mmol/L≤OGTT 2hPG <7 8mmol/L组 (Ⅱ组 ) 32 4例和 7 8mmol/L≤OGTT 2hPG <9 2mmol/L组 (Ⅲ组 ) 2 0 7例 ,比较三组母儿预后的差异。结果 ①三组孕妇的平均年龄 (2 9 7± 3 5 )岁、 (30 1± 3 7)岁和 (30 4± 3 3)岁 ,孕周 (39 4± 2 3)周、 (39 4± 1 5 )周和 (39 3± 1 4 )周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Ⅲ组的剖宫产 (C -S)率为 6 1 8% ,显著高于Ⅰ、Ⅱ组的 4 8 3%和 4 9 1% (P <0 0 5 )。产钳术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依血糖水平增加 ,三组巨大儿和早产的发生率递增 ,分别为Ⅰ组 9 7%和 4 7% ;Ⅱ组 11 7%和 5 6 % ;Ⅲ组15 5 %和 5 8%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Ⅱ组和Ⅲ组新生儿转科率为 2 2 5 %和 2 7 5 % ,显著高于Ⅰ组的14 0 % (P <0 0 5 )。Ⅲ组新生儿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监测新生儿血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新生儿刚出生时的血糖情况以及对新生儿血糖异常的防治.方法选择高危妊娠儿、早产儿、双胎及剖宫产、阴道分娩的新生儿1036例,取新生儿足跟血或脐血3 μl,做微量血糖监测分析.结果发现产后第1天新生儿低血糖233例(22.49%),第2天低血糖15例(1.45%),第3天低血糖32例(3.09%).剖宫产组新生儿及高危儿组的低血糖发现率均比阴道分娩组高.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对于高危妊娠儿、剖宫产儿、糖尿病巨大儿、低体重儿应早哺乳,补液是防治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有效措施,可减少围生期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从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的影响因素,以及急诊剖宫产DDI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72例剖宫产患者根据Lucas分类法分为两组:急诊剖宫产组(291例)与非急诊剖宫产组(181例);急诊剖宫产组中分为DDI≤30分钟组和DDI>30分钟组,分别回顾性分析影响DDI的重要因素、以及DDI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①急诊剖宫产组的DDI为35.5±11.6分钟,其中210例(72.2%)DDI≤30分钟;非急诊剖宫产组DDI为49.3±22.8分钟,其中86例(47.5%)DDI≤30分钟;②急诊剖宫产组中,与DDI>30分钟相比,DDI≤30分钟可明显改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以及1分钟Apgar评分(P<0.05);但5分钟Apgar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DI>30分钟的主要原因为将孕妇由产房或待产室运送至手术室的耗时(56例,69.1%).结论:并非所有急诊剖宫产手术均能达到DDI≤30分钟的标准,尽量缩短DDI时间有助于最终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因血小板计数<50×10~9/L、孕周>35周而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产妇65例,随机选取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行剖宫产分娩(全身麻醉组),30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剖宫产分娩(局部麻醉组).观察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并比较两组产妇从切开皮肤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为(9.7±3.5)min.(1)全身麻醉组产妇从切开皮肤至胎儿娩出的时间[(7.7±2.5)min]显著短于局部麻醉组[(12.5±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在全身麻醉组产妇分别为(97.9±1.3)%及(98.1±1.1)%,局部麻醉组产妇分别为(98.3±1.2)%及(98.6±0.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身麻醉组及局部麻醉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1±245)及(452±21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5)局部麻醉组有2例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全身麻醉组无新生儿窒息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选择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术是安全的,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吗啡含量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的吗啡含量 ,探讨微量吗啡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 10 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点选择 L1 ~ L3,麻醉药为 2 %利多卡因 15~ 2 0 m l,在手术结束时 ,实验组将吗啡缓慢注入硬膜外管 2 mg然后拔管。于术后 1h取产妇的静脉血 3m l,采集产妇术后 3、6 h尿样及术毕 6~ 12 h采集新生儿尿样 3m l;在产后 4 8h内收集产妇的初乳 3~ 5 m l。 结果 观察组 96 % (48/ 5 0 )的镇痛效果较对照 16 % (8/ 5 0 )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观察组血吗啡浓度 <5~ 118μg/ m l,初乳吗啡浓度 <5~ 30 .4μg/ L ,产妇尿 92 %呈阳性 ,新生儿尿 13.3%呈阳性。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产妇哺乳对新生儿没有影响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时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中的药物浓度,观察它的麻醉效应和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因特殊情况不宜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足月孕妇30例,用丙泊酚2mg/kg诱导联合琥珀胆碱辅助肌松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A组),于新生儿娩出时、脐带结扎后分别抽取胎盘侧脐带中脐静脉、脐动脉和母体外周静脉血各5ml,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中丙泊酚的浓度,记录产妇术前、意识消失、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手术结束和意识恢复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另随机选择3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孕妇(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出生后3天和10天的NBNA分值。结果:丙泊酚在母体静脉血中的药物浓度为2.26±0.71μg/ml,在正常麻醉范围内。脐静脉血药浓度为0.83±0.25μg/ml,脐动脉血药浓度为0.78±0.24μg/ml,均低于苏醒浓度。术中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恢复,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发生。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2mg/kg诱导全麻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产妇处于镇静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以地西泮,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分别用于3组。观察产妇的分娩、镇痛情况及镇痛前后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①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与Ⅰ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镇痛后Ⅱ组和Ⅲ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与Ⅰ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3组产妇运动阻滞无统计学差异,但Ⅱ组运动阻滞要明显高于Ⅲ组。④Ⅲ组与Ⅰ组比较,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器械助产、会阴侧切、正常分娩及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3组产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中转剖宫产率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硬膜外阻滞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镇痛效果良好,降低剖宫产率。且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轻微,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要低于布比卡因。所以,罗哌卡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妇认知与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儿早期体温的影响,确保剖宫产儿早期保暖复温。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择400例健康孕妇分为两组,干预组比对照组新生儿皮肤接触早30分钟。结果:两组新生儿末次体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利于剖宫产儿早期保暖复温。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剖宫产术后的20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100例。对对照组100例产妇应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100例产妇应用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其术后的舒适度与母乳喂养的建立时间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观察组产妇其泌乳的初动时间与母乳量能够满足婴儿的饱腹时间,较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母婴的健康,而且是促进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在我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221例单胎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按50 g葡萄糖筛查(GCT)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结果将产妇分为:血糖正常孕妇组、GCT阳性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组(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同时根据GDM组患者是否应用胰岛素分为无胰岛素治疗组(GDM-A1组)和胰岛素治疗组(GDM-A2组).分别统计5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均值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GDM-A2组的新生儿与血糖正常孕妇组、GCT阳性组、GIGT组、GDM-A1组相比,其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血糖均值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A2组孕妇虽经系统治疗,其分娩的新生儿仍应加强产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新生儿低血糖.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剖宫产对新生儿脐血纤溶酶活性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新生儿脐动脉血纤溶酶活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的影响。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22例选择性剖宫产儿脐动脉血纤溶酶活性和IgG、IgM、IgA、C3、C4进行检测,并以150例自然产儿脐动脉血作对照。结果(1)选择性剖宫产儿脐血纤溶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选择性剖宫产儿脐血IgG、IgM、C3、C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P<0.01、P<0.05)。(3)两组脐血Ig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选择性剖宫产新生儿湿肺、肺透明膜病等的发生率上升。(2)选择性剖宫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较自然产儿更为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3)选择性剖宫产与自然产均使子宫内膜受损,作为黏膜局部保护性抗体的IgA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顺产和剖宫产者产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10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51例,剖宫产50例.产后42天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产后3个月和6个月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情况.16例未治疗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产后42天)均有显著增高(P<0.01).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治疗前(产后42天)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后3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经阴道分娩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治疗后产后3月与产后6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剖宫产产后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者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17.
Ⅲ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74例脑组织氧饱和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Ⅲ度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关系及影响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围生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分娩的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足月新生儿,根据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诊断标准分为MAS组和无MAS组,羊水清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8h,第2、3、5、7天测量脑组织氧饱和度。结果MAS组新生儿出生后2~8h,第2、3、5、7天脑组织氧饱和度与无MAS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无MAS组新生儿在第2、3天脑组织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顺产组新生儿出生后2~8h脑组织氧饱和度比剖宫产组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第2、3、5、7天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脑组织氧饱和度持续异常的围生因素有:绒毛膜羊膜炎合并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及Ⅲ度羊水胎粪污染伴随新生儿窒息。结论MAS组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受到影响并发生脑损伤。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应立即结束分娩。绒毛膜羊膜炎出现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及Ⅲ度羊水胎粪污染伴随新生儿窒息可导致严重的围生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方法预防脊麻后剖宫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病人150例,麻醉前均用平衡液10ml/kg/h维持,按预防药物不同分为三组:I组(50例):麻醉前快速输注万汶10ml/kg;Ⅱ组(50例):5m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麻黄素2分钟,Ⅲ组(50例):以50μ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苯肾上腺素2分钟,所有产妇若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10mg静脉注射,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记录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3组患者麻醉后15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麻醉前均有显著性差异(t=2.231、2.225、2.301、2.333、2.215、2.333、2.301、2.325、2.335、P均〈0.05);3组新生儿1 min和5minApgar评分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低血压5例(10.0%)明显低于Ⅰ组9例(15.0%)(x2=3.987,P〈0.05)。结论麻醉前预扩容加苯肾上腺素注射对预防脊麻后剖宫产低血压并发症的方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400例需行急诊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健康临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A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观察两组用药后的血压变化、起效时间、镇痛和肌松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压下降最低值出现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P<0.01);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起效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SEA和C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急诊剖宫产手术,是目前产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足月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间的差异 ,及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与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5 6例阴道分娩和 6 2例剖宫产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 2ml脐动脉血行乳酸检测。并对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间长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P <0 0 1) ;但阴道分娩中第二产程≤ 45分钟 (10例 ) ,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低于剖宫产组 (P <0 0 5 ) ;第二产程≤ 1小时 (2 8例 ) ,乳酸水平与剖宫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第二产程 >1小时 (2 8例 ) ,乳酸水平高于剖宫产组 (P <0 0 5 )。阴道分娩新生儿乳酸水平与第二产程时间呈密切正相关 (P <0 0 1)。结论 :阴道分娩第二产程 <1小时与剖宫产比较新生儿乳酸值无差异 ;而当第二产程 >1小时 ,则使新生儿乳酸值增高。故对第二产程长应重视 ,并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