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伴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67例大肠癌伴肝转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全肝多个转移灶病人行原发病灶切除加门静脉化疗泵植入术,余54例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本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61/67)、71.6%(48/67)和40.3%(27/67)。生存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0.2个月。结论大肠癌肝转移病人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辅以局部及全身化疗,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58例鞍山市中心医院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部分患者术后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占同期大肠癌患者11.2%。原发灶切除、辅助治疗方式、肝转移灶切除、术前CEA水平为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与预后无关。术前CEA〉36ng/ml、原发灶未切除、转移灶未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5.88±3.68)个月]显著低于其他患者[(19.04±7.40)个月]。结论治疗方式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应积极切除原发灶、治疗转移灶。肝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化疗。术前CEA水平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 7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选取11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门静脉化疗泵内局部化疗,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位置,大小,数目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结论大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术中术后行门静脉化疗泵内局部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并且后者是惟一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肝转移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比较大肠癌肝转移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治疗原则。方法:对89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4组,根据随访资料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治性手术切除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30%,最长者生存62个月。静脉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皮下植入泵肝动化疗组和经皮穿刺肝动脉导管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可达到31.0%和46.5%,但长期疗效受肿瘤血供等因素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经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肝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在生存期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3)结论:对于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根治手术切除是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手术切除加化疗、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姑息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间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Cox模型)分析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6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0~50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33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至发生肝转移时间少于24 个月、术前CEA水平>15ng/ml、淋巴转移数、单纯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姑息化疗的患者预后不良,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治疗方法和术前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加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8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和分析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对 大肠癌肝转移病人通过胚原B超,门静脉造影下CT扫描检查,提出早期诊断措施。对肝转移根治切除21例与肝转移灶未切除40例行放疗,插管化疗,等治疗后进行3、5年生存率的比较。结论大肠癌肝转移以早期诊为和术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灶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6例胃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步切除17例,对未切除的肝转移灶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门静脉化疗栓塞等局部治疗19例,并与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条件类似的16例胃癌原发灶切除而对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9%,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6%,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9%、0,较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癌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应积极行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90年 1月~ 1997年 12月收治的 117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例 ,进行血清AFP、CEA、HBsAg、肝脏B型超声及CT检查 ,分别施行大肠癌根治、大肠癌根治加肝转移灶切除或微波固化、大肠癌姑息切除 ,大部分病例加行门静脉和区域动脉插管化疗。结果 发现肝转移多见于原发病灶位于乙状结肠 (5 5 .6 % )、有周围淋巴结转移 (76 .1% )、肿瘤超过肠腔一半 (70 .1% ) ,且直径大于 3cm(72 .6 % )、没有明显的肝硬化 (86 % )者。大肠癌根治加肝转移灶切除加门静脉和区域动脉插管化疗 ,3年、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 41.7%、2 7.8% ,对多发性肝转移灶行微波固化也能获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进展期乙状结肠癌 ,无肝硬化病例更易发生肝转移。大肠癌根治加肝转移灶切除加门静脉和区域动脉插管化疗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26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了肝转移灶切除与综合治疗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1/38),44.4%(8/18)和20%(2/10),而综合治疗组分别为44.3%,21.6%和5.8%。结论:手术中B超检查对肝转移灶的定位诊断最有价值。对肝转移灶应尽可能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正确地处理肝转移是提高大肠癌总体疗效的主要措施之一。手术切除为治疗肝转移的首选,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发症的减少,手术指征逐步放宽,对手术时机掌握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肝转移不能切除的病人,术前化疗是使病人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重要方法,术后辅助治疗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肿瘤射频消融与手术联合应用,能使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机会。因此,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有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31例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原发灶手术切除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开腹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n=18),B组行腹腔镜手术(n=13)。术后均采取mFOLFOX6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接受首次化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31例均成功施行结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行mFOLFOX6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后接受首次化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腹腔镜原发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手术中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促进术后早期化疗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对原发肿瘤及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脏转移癌临床多见,在近10年里其治疗取得很大进步,包括局部治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导向治疗,而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癌是惟一可获长期生存、治愈肝转移癌的有效方法,而且围术期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无病生存期延长.而非手术治疗仅可有限延长病人生存期或无效[1,2].肝脏转移癌以大肠癌肝转移占多数,21%大肠癌患者初诊时已有肝转移,大部分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3年之内[3,4],其他部位或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出现肝转移相对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了我院2000年至2005年恶性肿瘤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经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的治疗效果。笔者对17例大肠癌肝转移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行肝动脉结扎加用5-氟尿嘧(5-Fu)或去氧氟尿苷(FUDR)加四氢叶酸钙(CF),羟基喜树碱或顺铂和地塞米松通过肝动脉插管泵连续灌注化疗。17例行3~10个疗程化疗。平均生存15个月。1年内生存者5例,生存1~2年8例,生存2~3年4例,无超过3年者。仍在随访者4例,已生存3~18个月。提示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大肠癌肝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等相关问题。结果:18例中,依靠CT、B超及CEA定量检测获得诊断者10例,术中探查获得诊断者8例。手术方式分为肝段切除、肝楔形切除及肿瘤剜出术。生存5年者2例,生存4年者3例,生存3年者5例,生存2年者5例,生存1年者3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大肠癌肝转移最有效 的治疗方法,主流术式应为不规则肝切除,切缘距肿瘤>1.0cm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经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的治疗效果.笔者对17例大肠癌肝转移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行肝动脉结扎加用5-氟尿嘧(5-FU)或去氧氟尿苷(FUDR)加四氢叶酸钙(CF),羟基喜树碱或顺铂和地塞米松通过肝动脉插管泵连续灌注化疗.17例行3~10个疗程化疗.平均生存15个月.1年内生存者5例,生存1~2年8例,生存2~3年4例,无超过3年者.仍在随访者4例,已生存3~18个月.提示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肝转移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出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89年10月至1997年10月48例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合并转移者B超和CT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8.2%和53.3%。对转移灶的治疗:行肝转移灶切除10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10例,门静脉插管化疗8例,放射介入治疗8例,放弃治疗12例。结论:大肠癌肝转移术前诊断困难,术中B超结合术中仔细探索是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最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其次是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门静插管化疗、放射介入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施行手术切除,结合文献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58.3%和16.7%。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人施行手术切除及/或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DDS),结合文献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跟踪随访2年,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85.0%和45.0%. 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化疗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法对结肠癌并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影响. 方法 Duke D期结肠癌患者50例,术后分成4组,以肝转移灶切除+区域化疗(n=18)、肝转移灶切除+全身化疗(n=20)、肝转移灶未切除+全身化疗(n=10)及肝转移灶切除术+口服化疗药(n=2)4种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 18例区域化疗患者随访8年,仍有5名患者存活,1年生存率为94%,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27.8%.区域化疗组对治疗结肠癌并肝转移致死亡率明显低于全身化疗及口服化疗药组. 结论 结肠癌术中、术后以FMC方案定期区域化疗,对减少原发灶和肝转移的复发同时提高生存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肝转移:附6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5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6例大肠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收治大肠癌325例,并同时性肝转移者66例,发生率203%。16例行肝切除,50例行微波固化。切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625%;固化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22%。结论虽然微波固化的效果比肝切除差,但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性肝癌微波固化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