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药物组,治疗21d,观察治疗前后智力测定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值变化。结果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灸组显著。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V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 VD)可作为针灸的有效适应症,因此,针灸康复综合干预治疗VD的临床文献及基础实验研究报道日益增多。针灸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特色,疗效逐渐被肯定,并且对患者的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以优化治疗方案。本文基于近十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述目前针灸康复综合干预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特色疗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类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属老年期痴呆主要类型之一。近年来,针灸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优势,笔者现将针灸对VD的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药物结合组(简称针药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药组显著.SOD较疗前明显升高,LPO较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V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回顾和总结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VD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84-1786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VD的治疗中,"通督调神"针法作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色疗法,经过大量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其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患者与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该针法是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言语、运动、视空间及人格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VD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VD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针灸治疗VD临床疗效确切。而对其作用机理的探讨,一直以来受到脑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VD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细胞和分子机制水平上的研究日趋深入,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和西药组加以治疗。通过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针灸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减少(P<0.05);针灸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35-838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百会和大椎作为各类针灸疗法治疗VD的核心取穴,作用关键,在临床中运用极广,然而现代研究尤其是其作用机理的探讨尚显匮乏,鲜见报道。文章拟从中医理论依据、现代研究及作用机制方面,对百会穴、大椎穴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辨证分型、经典方剂加减、验方及其他中药疗法、针灸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1.
李海沅  唐农 《国医论坛》2013,28(4):61-6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近年来,中医药对VD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疗方法包括复方治疗、单方治疗及针灸治疗等。无论是改善VD患者的症状,还是恢复其脑功能,中医药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逐年上升,VD的发病也日益增高,目前国内外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课题组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补肾、活血类中药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总结VD的治疗方法,课题组采用补肾活血法组方,观察该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 dementia,VD)是由缺血、出血或急慢性脑缺氧等脑血管因素所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认知障碍,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技能及人格障碍等临床表现[1]。本病不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及其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医针灸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有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大脑损伤后再修复的作用。笔者采用头穴透刺治疗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是由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导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记忆、语言、行为、判断机能障碍以及情感或人格等方面的改变。现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将回天片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为了观察其临床疗效,将V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回天片,对照组用脑复康片。通过观察中医症状积分、MMSE量表积分、ADL量表积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等,结果表明,回天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智能量表积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回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在观察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针灸在改善大脑认知功能方面,多选取具有温阳通脑,生髓益脑功效的经穴,可加速缺血半暗区灌注,减缓神经元进一步损伤,加快代谢,促进大脑的修复,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行为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可采用针灸并用、针药结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等疗法治疗。目前,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还存在许多问题:VD的诊断还不够及时,诊断标准不一致,过分依靠主观的临床表现,缺乏客观的病理学、生化、影像学指标。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差异较大,不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纳入标准不统一,不能客观把握疾病的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在今后应加快血管性痴呆的基础实验研究,用大量分子生物学指标支持临床,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以认知、记忆、语言、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和消失为主要表现。VD的基础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在药物疗法的研究和自然病程中显示出可逆的一面,是唯一可能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灸与静脉点滴药物相配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发现对VD具有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希俊 《中医药学刊》2001,19(3):267-26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西药治疗VD20例,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值及其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智能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加西药治疗VD有协同作用,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和消失为主要表现,是唯一可能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实,现将2000年以来有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障碍,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VD的发病也呈日益增高趋势。补肾活血法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治疗方法,笔者前期采用补肾活血法组方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复制VD小鼠模型,并观察了该药对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D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