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合并有各种心律失常。近年认为,扩张性心肌病与家族遗传、持续性病毒感染、长期酗酒和神经激素受体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瓣膜及冠状动脉多无改变;常见有附壁血栓。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腔扩大及心脏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本文一组患者在应用卡维地洛治疗一个月后,不仅症状有明显改善,而且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腔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2.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病因迄今不明,除特发性、家族遗传性外,近年来认为持续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损伤、自身免疫包括细胞、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等可导致或诱发扩张型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室扩张和心脏收缩功能减弱为特点的心肌疾病。可以是特发性,家族/遗传性,病毒感染及/或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或与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其心肌损害程度不能以负荷状况或缺血解释)有关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其病因和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主要特征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产生心力衰竭。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极高的一种疑难杂症。它的病因迄今未明,除有家族遗传因素外,目前医学界更多地认为可能是持续性病毒感染对心肌组织的直接损伤,引起自身免疫包括细胞、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参与介导诱发心肌损伤也谓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5.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梗死为基本特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扩张性心肌病亦称为充血性心肌病,以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新疾病中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为心肌收缩期泵功能衰竭,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纤维化,体征是心腔扩大,彻底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术。现将收治27列扩张心肌病患者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扩张性心肌病亦称为充血性心肌病,以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新疾病中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为心肌收缩期泵功能衰竭,病理改变是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纤维化,体征是心腔扩大,彻底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术。现将收治27例扩张心肌病患者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巫相宏 《广西医学》2011,33(9):1181-1184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点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死亡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基础疾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了特发性心肌病外,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晓晖  张军 《实用医技》2008,15(1):67-68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胡亚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29-1031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工作组以病理生理或病因学、发病学为基础更新了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DCM发病机制可以是特发性、家族性、遗传性、病毒性和(或)免疫性、酒精性、中毒性,DCM预后评估因素主要依据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清学指标,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后,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于恩嫒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12-112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除特发性、家族性遗传性外,近年认为病毒感染是其重要原因,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或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心肌炎,可导致和诱发扩张型心肌病,此外围产期、酒精中毒、抗肿瘤药、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亦可引起本病,病理以心腔扩张为主,肉眼可见心室扩张,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且常伴有附壁血栓。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扩张性心肌病(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死率高。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同时伴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重症扩张性心肌病患者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0—85岁;其中心功能III级3例,心功能IV级4例:快速心房纤颤3例,伴室性期外收缩1例,频发室性期外收缩呈二联率3例。  相似文献   

15.
刘学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53-2554
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脏进行性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壁变薄,心律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5年生存率不及50%。  相似文献   

16.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近几年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主要特征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发现,做好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近几年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的心肌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多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室性及室上型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等。目前认为,持续的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与DCM密切相关~([1,2])。因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近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基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甚至心肌内毛细血管网的病变,引起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腔的扩大,表现为充血性心肌病样的临床综合征,另外有少部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室肌舒张功能改变,心室壁僵硬度异常。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尤其是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往往有多支冠状动脉发生显著性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