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绵竹市娱乐场所暗娼人群(FSW)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10年5月,选择绵竹市160家娱乐场所的FSW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13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08%,干预后调查108人,知晓率为95.37%(P〈0.05);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干预前为65.38%,干预后为92.59%(P〈0.05);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干预前为63.85%,干预后89.81%(P〈0.01);最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干预前为57.69%,干预后为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梅毒阳性率为14.29%,干预后为9.52V%(P〈0.05)。[结论]在暗娼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可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山市在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探索在该人群中实施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2006年对中山市城区部分大中型娱乐场所的女性性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895人、89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41.27%、60.20%(P〈0.01);5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70.50%、98.00%(P〈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9.50%、97.18%(P〈0.01);有性病症状体征时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10.37%、50.00%(P〈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各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山东省在碘缺乏病(IDD)地区对人群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IDD健康教育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4月,在山东省100个IDD县(市、区)选择47个县(市、区),合计选择141个乡镇,对中心小学4~6年级学生及其所在行政村的居民进行IDD健康教育干预,并抽取部分5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IDD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比较其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小学生IDD防治知识知晓率,IDD健康教育干预前4255名为78.14%,干预实施后4375人为96.69%(P〈0.01);13个设区市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家庭主妇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91人为76.94%,干预后2566人为95.80%(P〈0.01);12个设区市(不包括淄博市)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在IDD病区开展IDD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IDD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增进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的危害。[方法]2005年,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济南市历城区28家娱乐场所对部分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干预前调查194人,干预后调查203人。干预后,调查对象除个别问题外,对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的增高(P〈0.01或P〈0.05);接受过HIV检测者所占比例由干预前的4.12%增加到19.70%;干预后为了预防艾滋病/性病均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56.85%,干预后为95.37%。(P〈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35.10%,干预后为96.95%(P〈0.01)。[结论]在暗娼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可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2008年,对盐城市盐都区部分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培训、干预与评价。[结果]干预前调查278人,干预后调查273人。干预前与干预后,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关爱艾滋病朋友者所占比例、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P〈0.05);性病总检查率和总感染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4~8月,在452所中学举办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向在校中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97%(640/736)、100.00%(736/7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88%(2365/36465和90.10%(3956/43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31%(2911/3566)和92.78%(3069/3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陈炜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5):391-392,395
[目的]评价饮食与运动个体量化干预方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改善行为方式所起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饮食、运动量化干预方法对45例2型糖尿患者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49名患者比较。[结果]营养与运动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干预组(45例)分别为26.46%、78.58%(P〈0.01),对照组(49例)分别为27.46%、29.68%(P〉0.05)。干预后总知晓率和11项知识知晓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健康行为总合格率,干预前后干预组分别为21.41%、66.87%(P〈0.01),对照组分别为18.92%、21.89%(P〉0.05),干预后总合格率和11项行为合格率,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饮食、运动个体量化干预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知识,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私营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8家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口开展自主学习和科普讲座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流动人口815人,干预后共调查728人。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点晓率大部分在75%以上,除“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以外,各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调查对象对“每次性行为后都用药水冲洗生殖器不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6.3%)。干预后,调查对象正确态度持有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隔离”(55.0%)和“同情和关心艾滋病患者”(61.1%)的比例仍较低。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题目全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0.9%上升为15.8%(x^2=117.84,P〈0.01),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3.2%上升为12.9%(x^2=50.67,P〈0.01),知识与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0上升为2.3%(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知识具有明显效果,但对态度转变的效果则较差,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应注重知识和态度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政府组织(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可行性模式。[方法]2009年3~12月,在双流县娱乐场所集中性交易活动频繁的某镇,由非政府组织——蜻蜓组织对250名女性性工作者开展完善组织服务点、能力建设、健康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利用行为监测数据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建立了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模式。干预前调查女性性工作者133人,干预后调查136人,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4.74%、89.71%(P〈0.01),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21.80%、37.50%(P〈0.01);正确就医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5.41%、77.21%(Pd0.05);获得过宣传资料、接受过同伴教育、接受过艾滋病咨询者所占比例,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由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止艾滋病疫情输入、蔓延。[方法]2008年,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施了"外出务工人员防治艾滋病多部门参与模式探讨"项目,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研究。[结果]活动实施前与实施1年后各调查75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0.07%、87.77%(P〈0.01);艾滋病态度、行为正确率,实施前为37.53%,实施后为64.2%(P〈0.01)。外出务工人员自愿咨询检测,实施前的1年为226人;实施期间的1年为502人,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期间主动检测108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例(外地到本地打工人员)。[结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施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系列培训对初中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效果,为在该人群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在青州市抽取3所初中学校,对全部2007级初中学生进行培训,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培训前调查1 112人,培训后调查1 077人。5项UN-GASS指标中,对"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可能带有HIV"的知晓率,培训前为93.62%,培训后为90.72%(P〈0.05);其他4项的知晓率及5项全部正确回答者所占比例,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P〈0.01)。"多性伴可增加艾滋病传播几率"、"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培训前分别为72.03%、59.62%,培训后分别为86.63%、90.99%(P〈0.01)。艾滋病知识信息获得途径为电视、报刊书籍者所占比例,培训前分别为40.81%、36.73%,培训后分别为56.23%、39.11%。[结论]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系列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2007年,在昆山市选择1家外来人口较集中的某机械制造企业,对其中全部211名外来人员进行培训与评价。[结果]调查接受培训的211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前后分别为72.12%、90.05%,其中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60%、95.36%,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62.37%、84.83%(P〈0.0i);对待艾滋病患者持正确态度者所占比例培训前后分别为58.85%、86.33%(P〈0.01);愿意使用避孕套预防性病/艾滋病、首选正规医院治疗性病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赞同婚前性行为、赞同婚外情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集中讲座、观看电视片和分发图文宣传资料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效果,为制定高校预防AIDS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西安市5所高校实施AIDS同伴教育,半年后对110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学生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将学生分为2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对AIDS的认知及性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结果未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大部分学生知道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对一般的生活接触能否传播AIDS认识比较模糊,经同伴教育半年后对AIDS的认知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和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1.3%和57.1%;59.0%和78.6%),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大学生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为6.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P〈0.01)。结论对大学生及早实施同伴教育不仅能提高AIDS认知并能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和HIV抗体检测率,对预防AI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行为干预对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某铁路施工企业在外施工的2个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干预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4~5个月的小媒介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之后再随访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943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671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现行为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知晓率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因恐惧和歧视心理而采取消极态度者分别由9.8%、10.5%降至6.3%、3.5%(P值均〈0.05);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8%下降到3.8%(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干预前的41.9%提高到64.3%(P〈0.05),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行为干预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地改变民工与STI/AIDS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方法]2008年印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礼品扑克",免费分发到邹城市10个建筑工地,供民工使用,并评价这种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结果]发放扑克后1月,在其中8个建筑工地抽查306名民工,均表示认真看了扑克的内容,其中84.31%已经使用扑克,98.04%表示喜欢扑克。干预前调查民工358人,干预后调查306人,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能够正确对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分别占37.15%、86.60%(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并不遥远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1.84%、77.78%(P〈0.01),表示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82%、91.83%(P〈0.01)。[结论]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