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5例(EN组)和肠外营养组15例(PN组),比较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正确合理的运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和呼吸功能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5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33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5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及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周治疗后E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氮平衡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P〈0.05),且均高于TPN组治疗后水平(分别P〈0.05)。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E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TPN组(分别P〈0.05)。两组1周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脑外科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应用肠内营养的脑外科术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d、第1周及第2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术后第2周患者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外科手术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诊的15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78例患者给予传统方式治疗,治疗组中78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治疗14 d以后,以上臂中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白蛋白、血红蛋白、ICU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氮平衡、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手术期的上臂中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内科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肺功能关系,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科病房的6075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90例。在纳入当天行相关营养状况指标检测,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参照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2002年制定标准评估营养状态;计算体质量指数;测量体质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纳入后于次日行肺功能检测(FEV1/FEV)。结果与正常值比较,COPD组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COPD组的尿素氮比正常值高(P<0.05)。COPD患者的NRS2002与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和肺功能FEV1/FEV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0.15、-0.06和-0.18,P值分别为0.000、0.034、0.031和0.009)。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与肺功能密切相关,需要加强COPD患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ICU内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组(EN,16例)、肠外营养组(TPN,14例)。EN和T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CD3、CD4和CD4/CD8比值分别均较TPN组有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供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 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邢台市第三医院 ICU 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将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入 ICU 后2d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则于患者入 ICU 后≤2d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周时的营养状态指标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其中营养状态指标为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1、2周观察组的营养状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 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控制感染,且不增加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营养指标以及安全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2月18日—2023年2月18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92例患者,按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将实施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的46例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46例作为联合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联合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及肱二头肌的皮皱厚度(TS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升高,联合组Hb、ALB、MAMC及TSF水平分别为(122.30±6.11)g/L、(38.99±3.31)g/L、(22.42±2.61)mm和(9.98±1.98)mm,均高于对照组(P<0.05)。(2)联合组治疗后营养达标率和IgG水平为95.65%及(14.13±2.39)mg/mL,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7.49±2.40)d]少于对照组(P<0.05)。(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联合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90例ICU治疗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原发病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ICU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试验组在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能有效促进患者氮平衡,提高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d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G、IgM、IgA、CD_3、CD_4、CD_8、CD_4/CD_8;治疗前后PaO_2与PaCO_2变化、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IBW%、TSF、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EN组IBW%、TSF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TLC、CD_3、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EN组TLC、CD_4、CD_4/CD_8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EN组优于TPN组,机械通气10d内EN组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7年01月收治的12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氮平衡、血浆蛋白和上臂肌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是提高了感染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上臂肌围和血浆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都没有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呼吸功能及费用等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观察动脉血气、撤机的时间,同时在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第8天观察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以及ICU住院天数、费用。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撤机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2周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1);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较前升高明显(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撤机成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对食道癌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贵 《贵州医药》1994,18(3):144-146
本文对56例食道癌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予以评价.通过对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等营养各项指标的观察,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一般膳食组又低于高营养组,提示食道癌患者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营养障碍.给予高营养辅助治疗便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孔筠  韩璐  王晶  孙言惠  黄瑾 《中国医药》2013,8(9):1312-1314
目的 通过对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24例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比较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等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后白蛋白[(34.3 ±2.8) g/L]、前白蛋白[(182 ±66)mg/L]与营养支持前[(31.8±4.8) g/L、(147±55)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家庭营养支持方案,配合有效的营养指导,对维持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况和改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在脑梗死重症患者中使用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4例患者行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体态指标(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比常规组高(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均比常规组大(P <0.05)。结论 在脑梗死重症患者中使用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体态。  相似文献   

17.
艾瑞东 《河北医药》2016,(22):3413-3416
目的:观察健脾温中方对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血清蛋白及机体营养的影响。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联合中药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肠内营养治疗,联合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温中汤,2组均值疗10 d。以,观察2组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N)、总蛋白( TP)]、人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上臂围( MAC)、上臂肌围( MAMC)、大腿周经]及入住ICU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织过程中及治疗后第10d,ALB、TFN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第10dTP较治疗后第1 d有所提高( P <0.05)。而联合中药组在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治疗第10 d ALB、TFN、TP均较治疗第1 d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同时也高于肠内营养组( P <0.05)。联合中药组治疗后TSF、MAC、MAMC及大腿周径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 P <0.05),且与对照组肠内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仅大腿周径较治疗前有所增加( P <0.05),TSF、MAC、MAMC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中药组ICU入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健脾温中中药可促进胃肠运动和营养吸收,修复损伤的小肠组织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蛋白合成,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蛋白及肌肉、脂肪等营养学指标,从而提高了营养支持的疗效,体现出了中医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G与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18日~2017年9月1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NGT肠内喂养;观察组20例,采用PEG肠内喂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比术前有了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0d,观察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9.77±0.72)mm、血清白蛋白(37.28±1.82)g/L、血清总蛋白(65.42±1.89)g/L、血红蛋白(127.53±10.13)g/L;对照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9.32±0.54)mm、血清白蛋白(33.13±1.45)g/L、血清总蛋白(61.32±1.75)g/L、血红蛋白(113.26±8.16)g/L(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PEG肠内喂养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NGT肠内喂养,可将前者作为首选肠内喂养方式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9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128),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蛋白[(65.3±7.2) g/L vs(59.9±6.8) g/L],血清白蛋白[(39.1±5.2) g/Lvs(35.0±4.8) g/L],上臂肌围[(21.8±2.1) cm vs(19.3±1.7) cm)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10.3±1.3)mm vs(9.5±1.4)mm],IgG[(13.9±2.1) g/L vs(10.8±1.4) g/L],IgM[(2.1±0.6) g/L vs(1.4±0.8) g/L],IgA[(3.4±0.5)g/L vs(2.2±0.5)g/L],两两比较均P< 0.05.结论 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性功能,临床上应当重视护理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40例。EE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鼻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颈内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分别检测氮平衡、疲倦记分、体重、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视黄醛结合蛋白等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EEN组疲劳评分(Christensen记分)明显轻于PN组(P<0.01);EEN组术后第3天转为正氮平衡,PN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优势手握力的恢复及睡眠时间的减少均优于PN组(P<0.05);术后第3、7天,EEN组血浆前白蛋白、视黄醛结合蛋白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疲倦状态,减轻POFS的程度,缩短POFS的持续时间,能改善病人负氮平衡,较快达到正氮平衡,在术后早期更为明显,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