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3.
目的 观察单纯抗结核治疗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为科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47例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单纯抗结核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变化,特别是CD4细胞计数.结果 47例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除6例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痰涂(+)转(-)明显,PPD皮试阳性率增高,CD4细胞均数明显增加.结论 单纯抗结核治疗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其合并肺结核的传染性;同时增加CD4细胞均数,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感染的临床特征,增强对艾滋病引发肺部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意识。方法分析24例我院诊断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艾滋病容易引发肺部机会性感染,其中以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和真菌感染最常见。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多,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状.方法 通过对河南省某县农村地区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及其家属、乡村干部、乡村医生进行个人访谈来了解当地社会支持现状.结果 各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比以前有所提高,HIV感染对被感染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精神痛苦和经济困难,社会支持除了来自家庭内部外,家庭外支持特别是政府支持也相对充分.结论 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支持与卫生服务已有明显改善,但仍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部分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4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头孢曲松2.0 g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培元为主,采用咳喘康微丸口服,3 g/次,3次/d,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 中医药能改善IgA、IgM、IL-6等免疫指标.治疗后观察组IgA为(4.54±2.20)μg/L,对照组为(3.58±0.8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治疗后观察组IgM为(1.92±0.64)μg/L,对照组为(2.25±0.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为(119.7±31.2)μg/L,低于对照组的(130.8±2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53、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较单独使用抗生素效果佳,可提高患者的部分免疫指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传播速度呈明显增长,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多种肺部感染。我院2003年以来发现3例以肺结核就诊的HIV/AIDS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HIV/AIDS中医分期辨证治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该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CD(4^ )阱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常见类型并探讨成人与儿童的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特点。方法:收集在援博茨瓦纳医疗期间在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确诊的HIV/AIDS常见肺部感染452例,对其感染类型和影像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成人HIV/AIDS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为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儿童以淋巴间质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和重症肺炎为主,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肺部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常见的并发症。肺内出现斑片、网状、结节、毛玻璃片状阴影、肺气囊、空洞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结合临床资料应考虑并发肺部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该南宁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收到的192例HIV/AIDS住院患者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92例ADR中,男性(60.4%)高于女性(39.6%);23~40岁发生率最高(52.6%);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63.5%);引起不良反应最常见药物是抗感染药,其中抗生素占40.7%、抗HIV药占26.2%、抗结核药占17.9%。最多见受损器官是皮肤及附属器官(40.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3%)和血液系统(12.0%)。结论 HIV/AIDS患者ADR以抗感染药为主,应加强对抗机会性感染药物和抗HIV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对HIV/AIDS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疗效。方法评价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34例门诊和住院HIV/AIDS并抑郁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结果完成6周治疗,HAMD和HAMA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帕罗西汀对HIV/AIDS并发的抑郁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确诊为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儿的资料。结果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近年来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皮疹、淋巴结肿大、体质量下降为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mm^3,特征型皮疹具有诊断意义,血培养、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伊曲康唑口服液疗效较好。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成为广州地区儿童艾滋病(AIDS)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皮疹,基本发生于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儿,可通过血、骨髓培养及皮肤活检确诊,治疗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安全、有效、可及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贵州省对HIV/AIDS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以便为政府及卫生部门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确认实验(WB)对贵州省各高危人群分别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2001年共检测合省HIV/AIDS高危人群血清标本8469份,发现HIV感染者79人,占1993年以来感染者一半以上。在我省普通农村中HIV感染率达0.65%。感染者以吸毒者为主,年龄在20-40岁男性为主,地区分布以重吸毒、高静注率地区为主。结论:静脉吸毒传播已成为我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我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已进入艾滋病高流行期;对农村艾滋病感染问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相关支原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感染情况。方法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男性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经重复横断面调查共收集到101个对象,进行支原体、病毒载量检测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2009年调查时,101例中有66例为HIV感染者,35例为AIDS患者,1年后没有新的患者产生。2次调查检测中得到的支原体感染谱相同,均未检测到穿通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的感染率由第1次的35.6%降低至第2次的18.8%(P<0.05),发酵支原体则由第1次调查的6.9%升高至第2次调查的18.8%(P<0.05)。HIV感染者的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状态发生改变,其病毒载量水平也有变化。结论支原体感染状态的变化与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要确定支原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还需更长时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及体外实验。 相似文献
16.
10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重点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效果. 方法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加以归纳总结. 结果 AIDS病人72例.28例进行了丙肝抗体检测,仅1例阴性.69例AIDS病人进行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后3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6例退出治疗,50例AIDS病人坚持抗病毒治疗半年至1年半临床症状改善率94% 结论 ART确实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部分病人出现耐药,药物的组合和选择均受到限制,探索适合贫困地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新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分析南宁市2000~2006年HIV/AIDS流行趋势,对南宁市HIV/AIDS流行趋势进行中短期预测,为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南宁市艾滋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南宁市2000~2006年HIV/AIDS资料,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我市2008、2010年HIV/AIDS流行趋势。结果:预测模型精度为优,2008、2010年南宁市HIV/AIDS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54.93/10万、281.21/10万。结论:各有关部门应早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艾滋病控制力度,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流行现状.方法 根据历年来全省各种途径发现并报告的HIV/AIDS患者个案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06年底全省累计报告确认HIV感染者35 232人,其中75.3%是经既往有偿供血感染;报告AIDS现症患者21 828人,报告死亡7 107人.结论 河南省HIV感染主要集中在既往有偿供血人群,但HIV经采供血传播已被阻断.性传播的比例增加,提示应加强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阻止性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滁州市2012-2015年历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滁州市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艾滋病疫情的汇总和核实,本次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然后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疾病进行“三间分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5年,滁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总共为383例,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4.2∶1,20~<40岁年龄组病例占58.2%;30.8%的新报告HIV/AIDS病例为农民,其次家政服务行业占19.6%;病例主要集中在凤阳县、明光市,定远县、琅琊区及天长市,占76.0%;异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致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滁州市艾滋病疫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异性传播为滁州市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需要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性行为意识教育以及对特定人群的重点监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探索适合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滁州市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