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B-型尿钠肽(BNP)变化及意义。方法①溶栓组于溶栓即刻、溶栓后2、4、6、8、10、12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②未溶栓组于症状出现后2、4、6、8、10、12、14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的浓度。结果①AMI后2~7 d,患者NBP水平明显升高,平均为(544.5±321.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T-1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2.43±1.30)h升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可在(4.09±2.14)h时达到高峰;②未再通组CT-1水平低于再通组,而BNP浓度高于再通组(P〈0.05或P〈0.01),未再通组CT-1和BNP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结论①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较高浓度的C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时间早于CK-MB升高的时间;BNP升高时间相对较晚;②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可检测到明显升高的CT-1但随着病情改善迅速降低,而BNP水平反而降低,故认为CT-1和BNP可以作为判定AMI溶栓治疗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BNP水平影响。方法共收集60例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资料.治疗组3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BNP的动态水平变化。结果血栓通注射液能够降低早期STEMI患者血清BNP水平。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改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12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P<0.05);病死率溶栓组8.77%,对照组15.8%;溶栓各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症状。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患者有47例,再通率为85.45%,再通时间为(53.0±17.1)min,其中40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属于单纯室早,少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和短阵室速。结论:患者在实现冠脉再通以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大多会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该保持对患者持续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5.
吴帆 《中国当代医药》2013,(23):95-96,98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B型脑钠肽(BNP)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发STEMI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尿激酶静滴治疗,两组其余常规治疗相同。观察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溶栓后2h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两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1周后BNP水平回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更能够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抑制BNP的分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前后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9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和介入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脑钠肽水平。结果 PCI术后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PCI治疗组BNP水平降低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 PCI术可降低STEMI患者BNP水平,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可能与介入治疗再通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到2006年1月我院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岁,均符合溶栓条件,无溶栓禁忌征。溶栓后观察其胸痛程度、心电图监测、心肌酶学及副反应的发生。判断冠脉再通情况。结果24例患者15例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62.5%),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出血,4周后观察预后良好者19例。结论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溶栓适应征,应尽早溶栓治疗,可降低心梗死亡率,减少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张雅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250-225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再通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12日至2013年12月12日收治的198例STEMI 患者中溶栓靶血管再通176例作为治疗组,另选择2006年5月25日至2009年5月27日住院的207例STEMI患者中溶栓再通12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溶栓后心肌酶变化(每隔2 h),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8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肌酶到达峰值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且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减低各种心肌酶的释放,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促进心功能恢复,从而有效减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3例运用尿激酶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ST段回降及心肌酶峰值提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ICU观察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效果不明显时以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24h(T1)围术期检测心肌酶学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钠尿肽(BNP)水平,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术前(T0)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h(T1)研究组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换情况,为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于症状发作后2h、4h、6h、24h测定血浆BNP浓度。AMI患者于症状发作后6h同时测定血清肌钙蛋白含量。结果uA组BNP水平(145.07±78.15)pg/mL明显高于SA组(32.05±7.75)pg/mL,P〈0.01;AMI发病后4h、6h、24h血浆BNP水平(220.15±126.30)pg/mL、(335.83±170.41)pg/mL、(489.90±244.73)pg/mL,均明显高于uA组(145.07±78.15)pg/mL,P〈0.01,且随着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1。AMI组患者症状发作6h血浆BNP水平与CTnI呈明显正相关,r=0.874,P〈0.01。结论血浆BNP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科收治的ACS患者43例(ACS组)和健康查体者4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CRP、BNP和cTNⅠ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BNP及cTNⅠ水平有无差异及其在ACS组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浆hs-CRP、BNP和cTNⅠ分别为(6.88±2.11) mg/L,(311.6±88.9) pg/ml和(17.4±9.1) pg/ml;对照组分另别为(2.67±1.12) mg/L,(21.8±8.9) pg/ml和(0.14±0.10) pg/ml,AC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浆hs-CRP、BNP与cTNⅠ之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 0.05)和0.47(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BNP和cTNⅠ显著升高,且三者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ACS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患者BNP水平的比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源性哮喘36例与肺源性哮喘患者23例及22例无心肺疾病患者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BNP的水平。结果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哮喘患者与对照组血浆中的BNP水平分别为(1338.96±900.88)、(147.84±56.08)、(72.47±23.18)pg/mL,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AMI后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以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联用rh BNP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LVEF[(55.4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60±8.40)%];两组患者LVDD、NT-pro BNP和CR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LVDD、NT-pro BNP、CRP[分别为(48.10±6.20)mm、(3 082.41±258.92)pg/ml和(3.02±0.56)mg/L]相比对照组LVDD、NT-pro BNP、CRP[(51.00±6.40)mm、(3 746.58±469.58)pg/L和(3.24±0.75)mg/L]下降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联合静脉用rh BNP治疗AMI后HF疗效好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军委  赵文静 《中国医药》2012,7(7):800-8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PCI的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6、12 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术后30d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 h的cTnT[( 1.54±0.35)mg/L比(2.16 ±0.57)mg/L,(1.18±0.65)mg/L比(1.69±0.76)mg/L]、CK-MB[ (32±7)U/L比(46±8)U/L,(31±6)U/L比(42 ±6) U/L]水平明显低(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1.7%(7/60)]明显少于对照组[21.7%( 13/60)](P<0.05);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3级患者比例[96.7% (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2/60)](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66±9)%比(53±7)%],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30±4)ml比(38±5)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5 ±4)ml比(5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行PCI患者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灌注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1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55例,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螺内酯20mg/d,大剂量组给予螺内酯60mg/d,经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血浆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1.23±3.61)%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0.33±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39.37±8.30)%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45.17±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73.25±256.2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91.07±211.3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324.12±122.4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200.58±145.11)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后比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降低BNP水平,明显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B型尿钠肽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B型尿钠肽≥100 pg/ml的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其心率变异性与B型尿钠肽的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SDNN-Index、RMSSD、PNN50,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00例2型糖尿病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SDNN-Index为(46.41±17.74) ms,RMSSD为(37.18±19.07) ms,PNN50为(18.88±15.21)%,SDNN-Index、RMSSD、PNN50与B型尿钠肽相关系数分别为-0.472、-0.434、-0.589,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B型尿钠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pro BNP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为观察组,〈300 pg/mL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pro 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 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平均水平小于1 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pro BNP平均水平为1 500~3 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pro BNP平均水平大于3 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结论 NT-pro 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胆固醇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住本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74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74例,以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酶法检测两组血清胆固醇(CHOL)水平。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FT3[(2.49±1.34)pg/ml]和T3[(0.98±0.43)ng/ml]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与对照组[(2.85±0.61)pg/ml、(1.34±0.54)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TSH[(3.70±2.29)μIU/ml]比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TSH水平明显降低[(2.41±2.70)μIU/ml](P〈0.05),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胆固醇[(4.58±1.2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12±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降低、血胆固醇升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潘旭灿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50-355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和β-内啡肽水平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CHF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予以卧床休息、吸氧、低钠饮食、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2.0 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 BNP和β-内啡肽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BNP和β-内啡肽[(345.85±58.25)pg/mL、(120.84±25.13)pg/mL、(237.04±60.54) pg/mL、(92.08±26.17) pg/mL]均较治疗前[(405.28±83.07) pg/mL、(146.42±30.72) pg/mL、(410.23±75.12)pg/mL、(150.56±32.51)pg/mL]明显下降(t =2.24、2.31、3.18、2.96,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41、2.28,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χ^2=4.07,P<0.05);两组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2例,症状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左卡尼汀是一种辅助治疗老年人CHF安全有效的药物,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BNP和β-内啡肽水平、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