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26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和10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APTT和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及10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0.87±0.07s)、APTT(29.27±2.43s)、TT(9.81±1.02s)、FIB(4.61±0.71/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5±0.11s)、APTT(30.30±3.25s)、TT(10.01±0.53s)、FIB(3.09±0.51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与分析,探索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情况,为防止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后大出血或血栓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STAGO COMPAC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98例中晚期孕妇及120名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晚期孕妇的PT,TT都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而APTT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中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床方面,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指标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相应与对照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东亚CA50血凝仪检测92例正常中孕、晚孕、临产妇女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晚孕组和临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Fib和TT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与非孕妇女比较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及时了解这些指标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产科意外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检验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COATRON M2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26例临产孕妇和10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结果 临产孕妇的FIB为(4.42±0.92)g/T,健康对照组的FIB为(3.18±0.56)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临产孕妇的PT、APTT、TT分别为:(12.26±0.69)s,(29.5±2.46)s,(12.68±1.80)s;健康对照组的FT、APTT、TT分别为:(13.21±0.72)s,(33.2±2.68)s,(14.35±1.68)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临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及D1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96例临产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凝仪对临产孕妇96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90例以凝固法进行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APTT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非孕育龄妇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产孕妇血液中凝血因子处于活化状态。结论临产孕妇的凝血指标较正常非孕育龄妇女有显著差异,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指标PT、APTT的产前检查,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的改变,为孕妇的产前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和防止DIC发生,提高分娩安全,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丽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75-1376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218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对预防、诊断临产孕妇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浆中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00例健康育龄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T、INR和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AP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可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情况、产中及产后是否具有出血危险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7例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158例住院临产妇,对照组为49例健康体检者。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2组进行PT、APTT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胛、APTT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产前进行PT、APTT及D—D检测,对临床掌握孕妇产前凝血情况,预测产程出血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查的内容以及检查的意义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临产妇的临床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所收治100例IJ盘产妇做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纽妇女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测量,对其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比较。结果两组妇女的FIB、TT、APTT以及PT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对临产孕妇进行护理时,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前必须对其FIB、TT、APTT以及PT进行严格的检测,根据各项凝血指标的监测结果来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异常出血情况进行预防、预测,同时它在治疗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异常出血情况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临产孕妇进行护理时,可以对妇凝血四项检查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普利森CA-2000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8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77±2.37)s、(31.07±10.26)s、(11.67±3.48)s、(3.74±1.05)g/L;对照组PT、APTT、TT、FIB分别为(12.95±1.48)s、(30.85±6.52)s、(12.73±1.32)s、(2.80±0.51)g/L;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产妇异常出血、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产科意外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检验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COATRON M2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26例临产孕妇和10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结果 临产孕妇的FIB为(4.42±0.92)g/T,健康对照组的FIB为(3.18±0.56)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临产孕妇的PT、APTT、TT分别为:(12.26±0.69)s,(29.5±2.46)s,(12.68±1.80)s;健康对照组的FT、APTT、TT分别为:(13.21±0.72)s,(33.2±2.68)s,(14.35±1.68)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临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及D1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初产妇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9例临产孕妇与68例正常女性(来自本院各科)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产妇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 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分娩时及时监测四项凝血指标对产妇异常出血的抢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时肝细胞发生广泛变性和坏死,使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肝脏损害程度判定,对预防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等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49例临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的PT、APTT、TT明显延长,而Fbg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早期妊娠(7~13周)妇女和孕足月(37~42周)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方法 分别选取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孕妇各6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四项(PT、APTT、TT、Fbg),并与对照组的45例正常健康妇女做比较.结果 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bg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Fbg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bg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监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IC发生率及优生优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蓓 《北方药学》2013,(12):72-73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在围产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在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围产期孕妇100例和健康非孕妇100例,采用sysmex全自动血凝仪对其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组指标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围产期孕妇组PT显著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806,P〈0.001);APTT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88,P〈0.001);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949,P〈0.001)。结论:由于围产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的检验分析,对DIC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我们对438例临产孕妇及17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TT、FIB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438例住院待产的孕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TT)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确诊的100例不同临床分型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作为试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ACL-Futura全自动凝血仪测定PT、APTT、Fbg、T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豆状核变性组PT(P〈0.05)、TT和APTT(P〈0.01)明显延长,Fbg观察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PT、APTT、Fbg及TT等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并对预防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