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规律。[方法]对昌平区2004~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布描述。[结果]昌平区2004~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33起,中毒人数474人,无死亡病例;中毒人群中男性296人,占62.45%,女性178人,占37.55%,从年龄构成看,中毒人群中20~40岁年龄段居多,占总中毒人数的49.58%,从职业构成上看,中毒人群中工地民工所占比例较高,占33.76%,其次为企事业单位职员,占28.69%;致病因素主要为植物毒素,占总起数的60.61%;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及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其中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57.17%;从发生时间上看,夏秋季食物中毒多发,2004~2007年一、四季度食物中毒的发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三季度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对集体食堂特别是工地食堂的监督力度,并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湛江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湛江市2004-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湛江市3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20起,中毒303人.5~8月发生14起、中毒179人;集体食堂10起;中毒食物中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占65.0%;主要原因是原料污染和加工方法不当.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其次是沙门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结论]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重点食物的监督和监测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食品加工水平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物中毒流行规律和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7年我区食物中毒情况的统计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省10盟市共报告食物中毒33起,1 283人中毒,12人死亡.中毒起数构成以植物性所占比例大,发病人数以动物性所占比例大,植物性、化学性病死率较高.原因食品主要为自制食用油、腊肉、面粉等.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时间有两个高峰,以8~9月较集高(11起),4~7月份是小高峰,责任单位按报告起数统计家庭、学校食堂、农村、工地单位的中毒发病人数最多.[结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重点在于加强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旺苍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规律。方法收集旺苍县2004—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旺苍县2004-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起,中毒人数151人,死亡1人。年均发生中毒4起,起均中毒人数4~5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近年中毒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占58.82%。以住宿制学校的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59.60%。沙门菌和有毒野生蕈为主要致病因素。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肉及卤制品、皮蛋和野生草。结论加强住宿制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监测和农村家庭食物中毒的预防是减少食物是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邹城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与规律.方法 收集邹城市1992~2007年食物中毒报表及2002~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邹城市1992~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2起,中毒人数1 842人,死亡1人,中毒死亡率为0.054%;中毒原因主要为微生物性和化学性,分别占中毒总起数的53.49%和41.86%.据2002~2007年度资料分析,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第三季度,占45.24%(19/42);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为多,占59.53%(25/42),引起中毒的食物以果菜类、熟食类为多,分别占33.33%(14/42)和28.57%(12/42).结论 邹城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微生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为主.加强监督力度和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6~2005年汕头市食物中毒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汕头市食物中毒情况,为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汕头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汕头市共发生食物中毒59起,中毒992人,死亡5人。除1996年无食物中毒发生外,1997~2002年每年发生2~4起,2003~2005年每年发生12~18起,近3年来食物中毒发生呈上升趋势。按中毒原因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29起,占49.15%;化学性食物中毒24起,占40.68%;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6起,占10.17%。按中毒场所分类,集体食堂22起,占37.29%;家庭19起,占32.20%;饮食服务单位11起,占18,64%;个体摊贩5起,占8.47%;其他2起,占3.3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厦门市海沧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分布特征,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沧区20022008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36起,中毒471例,无死亡,进食人员罹患率为14.96%。其中,2002年5起、34例,2003年9起、64例,2004年3起、58例,2005年7起、54例,2006年4起、140例,2007年5起、60例,2008年3起、61例。发生在集体食堂的17起,中毒307例;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15起,中毒237例;因为食品加工不当引起的20起,中毒374例。[结论]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的高危场所,食品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连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2~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累计受理疑似食物中毒投诉457起,确定食物中毒102起,中毒2 008人,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为0.35%。102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75.49%,动物性食物中毒占4.90%,植物性食物中毒占15.6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92%;凉拌菜引起的占13.73%,海产品引起的占15.69%,毒蕈引起的占10.78%,肉类引起的占12.75%,四季豆引起的占2.94%,亚硝酸盐引起的占2.94%,不明食物引起的占41.18%;发生在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的分别占70.59%、24.51%、2.94%、1.96%。2 008例食物中毒者中,外地游客占44.42%,学生占20.87%,集体单位人员占14.49%,其他人员占20.22%。7例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结论]大连市食物中毒以外地游客为主,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者均为毒蕈中毒。  相似文献   

9.
王勇  郑云庭  卫莉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6):743-743,759
[目的]了解掌握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找出易发生的环节,科学地指导预防工作。[方法]对新乡市1973~2004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计发生食物中毒434起,中毒14 895人,死亡102人;第3季度发生212起,占全年总数的48.85%;细菌性食物中毒253起,占总数的58.29%;农村中毒272起(其中家庭聚餐114起),城市162起(其中饮食店、集体食堂97起)。[结论]新乡市食物中毒1976~1985发生最多,第3季度多于其他季度,细菌性多于其他,农村多于城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流行原因和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控措施。[方法]对2001~2007年江门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114起、中毒1906人,全人口年均发生率为6.88/10万;死亡9例,病死率为0.47%。114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50起、中毒1068人.分别占总起数的43.85%和中毒总人数的56.03%;化学性食物中毒分别占29.82%和20.82%;植物性食物中毒分别占21.05%和20.46%。发生在集体食堂的分别占总起数和总例数的40.29%和42.55%。9例死亡者中。河豚鱼、蟾蜍中毒各4例,误食毒鼠强污染死猪肉1例。[结论]江门市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集体食堂发生的最高,以进食或误食有毒动物肉类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三门峡市2004-2007年发生的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三门峡市2004-2007年合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发病508例。其中。2004年1起,2005年2起,2006年2起,2007年4起;1~3月4起,7~9月5起;卢氏县6起,湖滨区、灵宝市、义马市各1起;传染病暴发4起,食物中毒4起,慢性铅中毒1起。4起传染病暴发(流行性感冒2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各1起)中的3起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4起食物中毒中3起发生在宴会聚餐。[结论]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传染病暴发和宴会聚餐食物中毒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
陈曦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07-1108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食物中毒防治知识,以便采取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漏报、误报。[方法]2004年10~12月,对海安县24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99名医务人员,知道发生食物中毒时一定要报告的占92.93%,全部明确食物中毒报告责任人的占20.20%,知道发现食物中毒时应立即报告的占90.91%,知道食物中毒报告对象的占86.87%,知道食物中毒定义的占87.88%,知道食物中毒分类的占51.52%,知道食物中毒与传染病关系的占24.24%,知道食物中毒现场处理原则的占80.81%,知道对病人采取的措施的占90.91%,知道病人救治措施的占76.77%。[结论]海安县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食物中毒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3.
宁德市1986~2005年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宁德市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为防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对宁德市1986-2005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5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309起,中毒3846人,死亡41人。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122起,中毒994人,死亡6人;细菌性食物中毒74起,中毒1983人,死亡1人;动物性食物中毒41起,中毒177人,死亡30人;植物性食物中毒43起,中毒336人,死亡4人;病因不明的29起,中毒356人。按食物中毒起数统计,细菌性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占73.0%,化学性中毒有机磷农药占79.5%,动物性中毒河豚鱼占56.1%,植物性中毒毒蘑菇占58.1%。[结论]1986-2005年宁德市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中,细菌性以副溶血性弧菌居首,化学性以农药最常见,动物性以河豚毒鱼居多,植物性以毒蘑菇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台山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台山市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52人,死亡2人,病死率1.32%。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4.54%(6/1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共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72.72%;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72.73%(8/11)。结论该市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高发区,以细菌性中毒为主,今后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是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8年沈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沈阳市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报告发病5512例,死亡1例,其中传染病疫情51起,占94.44%;食物中毒3起,占5.56%。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对策,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4--2012年河北省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了解暴发流行状况,探讨流行病学趋势和特征。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汇总2004--2012年河北省报告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61起,中毒人数5059人,死亡46人,病死率为0.9%。结论第2、3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比例高,化学性及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学校和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对食物中毒的监测报告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监测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描述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率、三间分布、报告时效性,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起,罹患率10.106‰,死亡率0.053‰。事件分类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60.00%和27.50%。突发事件好发于4月及7—9月,事件主要发生地为学校,占40.00%。在监测质量方面,从不同县区报告时效性看,各县区报告工作存在不均衡性,从事件类型看,食物中毒报告较及时,丙类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结论突发事件成为福州市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落后地区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及时性,大力开展群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建立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加强对学校卫生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