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视网膜脱离术后顽固性网膜下液的形成原因,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对28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顽固性网膜下液的23例患者,在常治疗1月无效后,对玻璃体牵引不明显的12例进行药物治疗。其中5例不吸收者行针刺放液和巩膜外环扎,3例行激光堤霸式光凝,11例玻璃体牵引明显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随访一年,牵引不明显的12例网膜下液在839周内吸收,牵引明显的11例中3例出现复发性网脱,经再次玻璃体切割术后恢复,余网膜均复位良好。结论:研究发现顽固性网膜下液的发生与裂孔的位置,患者年龄,冷凝强弱,玻璃体牵引及巨大裂孔放液位置有关,为减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尽可能恢复视功能,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26例(26只眼),术前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屈光情况,眼底检查采用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查明玻璃体液化情况以及有无后脱离,黄斑孔有无牵引,膜增生情况,周边视网膜是否伴有裂孔,脱离范围、程度,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手术方式。选择脱离范围局限于后极部、伴有玻璃体后脱离、无明显膜形成以及无黄斑孔牵引者,行单纯的玻璃体腔内注入惰性气体C3F8者0.5~0.8ml,4只眼行此手术;选择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广泛者16只眼行巩膜外垫压必要时环扎加玻璃体腔注气术,注入C3F8者0.5~1.0ml;选择膜增生明显、脱离范围广泛、有明显黄斑裂孔牵引者8只眼(其中2只眼为二次手术)行玻璃体切割加注气术或硅油注入术。结果手术后视网膜最终复位24只眼,复位率92.3%(24/26)。单纯注气的4只眼,有1只眼气体吸收后再次脱离,脱离范围仍然比较局限,无明显增殖,经再次气体注入后复位;巩膜外垫压加必要时环扎加玻璃体腔注气术16只眼,其中3只眼再次脱离,2只眼查明有新裂孔的形成,1只眼黄斑裂孔封闭不良再次脱离,1只眼放弃治疗,2只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最终复位。玻璃体切割加注气术或硅油注入术8只眼,2只眼复发,其中1只眼为白孔,经注气失败后改为注入硅油后成功,1只眼玻璃体增生明显,造成继发裂孔,放弃治疗。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术前都要进行仔细认真地检查,依据裂孔的性质、部位、大小、脱离的范围、增生膜的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来获得最大的视功能的康复和视网膜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必要性。 方法:对28例28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并分析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关系。 结果: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玻璃体积血28例中,7例术前B超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而在术中发现3例裂孔,4例伴裂孔周围浅脱;28例患者术后视力(包括术后随访最佳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指/眼前以上者27例(96%),≥0.05者20例(71%),≥0.3者5例(18%),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尽早发现视网膜裂孔及浅脱离,阻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再手术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25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行巩膜外垫压、环扎术、玻璃体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中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数目,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25眼中,新裂孔形成7眼(28.0%),原裂孔封闭不良8眼(32.0%),新裂孔形成和原裂孔封闭不良并存10眼(40.0%);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16眼(64.0%)。再次手术:行巩膜扣带术7眼(28.0%),行玻璃体切割术11眼(44·0%),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7眼(28.0%);眼内填充硅油9眼,填充体积分数14%C3F8气体10眼。随访期末,24眼(96.0%)视网膜复位,1眼(4.0%)视网膜复位后再脱离;21眼(84.0%)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裂孔封闭不良、产生新裂孔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气体内填充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3例(23只眼)患者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C3F8气体内填充及0.1毫升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治疗,术后患者仰卧2小时,然后俯卧位2周。结果:全部23只眼中,首次术后网膜复位。裂孔封闭良好者为20只眼(87%)。术后视力在0.02-0.3之间,余3只眼再次手术行自体血清,C3F8填充术后2只眼裂孔封闭,术后视力达0.04,1例再复发放弃治疗。结论:玻璃体切割,气体内填充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黄斑裂孔具有裂孔解剖复位良好,视力提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眼科新进展》2006,26(5):375-37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43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总治愈率为86·00%.术后视力≥0.02者44眼,≥0.05者36眼。结论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患者188例(193眼)。结果 视网膜周边干性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15眼,成功100%;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10眼,先使用脱水剂、卧床休息、单眼加压包扎等措施,而后行激光治疗,成功率80%,2眼因玻璃体有牵引结合局部垫压术后成功;巩膜外扣带术后激光封孔141眼,成功率96.5%。5眼因玻璃体有牵引行玻璃体手术后眼内激光封闭裂孔成功;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及术后激光封闭裂孔27眼,成功100%。结论 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创伤小,对于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和变性激光治疗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激光可根据病情在术中术后选择,作为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玻璃体手术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原因并提出初步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3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38例(38只眼)术前行常规眼部检查后给予手术治疗,包括硅胶垫压、冷凝、放液、环扎及玻璃体切割加气液交换。结果复发原因包括新裂孔形成、原裂孔封闭不良、裂孔漏查、视网膜下液未排净,新发生及加重的PVR。33只眼经二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结论术前详细检查玻璃体视网膜、术中确切封闭视网膜裂孔、选择合理术式避免医源性PVR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常规手术能解决问题的复发病例可不选择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9.
急性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8月对95例(95只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 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的确诊时间及不同处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8月对95例(95眼)由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致视网膜裂孔眼进行临床分析。裂孔已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干性视网膜裂孔行532激光封闭裂孔术。结果 59例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明确诊断时间长,经手术治疗(部分为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有些病人需多次手术。35例视网膜干性裂孔患者诊断及时,经光凝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及时光凝是为患眼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視網膜脱離術後頑固性網膜下液的形成原因,并對其治瘵方法進行了探討.方法對285例視網膜脱離術後出現頑固性網膜下液的23例患者,在常規治療1月無效後,對玻璃體產引不明顯的12例進行藥物治瘵,其中5例不吸收者行針刺放液和鞏膜外環扎,3例行激光堤壩式光凝,11例玻璃體產引明顯者行玻璃體切割術.結果随訪一年,產引不明顯的1 2例網膜下液在8-39周内吸收,產引明顯的11例中3例出現復發性網脱,經再次玻璃體切割術後恢復,餘網膜均復位良好.結論研究發現頑固性網膜下液的發生舆裂孔的位置、患者年齡、冷凝强弱、玻璃體產引及巨大裂孔放液位置有關,爲减少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燮,尽可能恢復視功能,應針對不同病因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56眼)术前进行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垫压及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56眼)经下直肌牵引制动3~5天后,52眼(92.86%)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消退,视网膜下液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00%)完全复位。53眼(94.64%)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出院前治愈率为96.43%,未愈3.57%。结论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裂孔准确定位、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裂孔。扩大了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放液单纯巩膜外加压术治疗32例32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2)mo,最佳矫正视力>0.1者17例17眼,2例2眼术后短期内眼压升高,首次手术解剖复位30例30眼,成功率94%。2例2眼术后视网膜下增殖继续发展,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对视网膜下增殖不严重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5.
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选择与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在我院手术的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161例161眼资料。最终手术采用环扎加压不放液53眼,环扎加压放液75眼,玻璃体手术33眼,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出院时手术复位159眼,复位率98.8%,随访期间复发2眼,最终手术成功157眼,成功率97.5%,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由于其发病急,就诊快,只要手术方法选择适当,大部分还是可以取得成功,对于膜形成严重,裂孔多,大,靠后,或再手术病例,采用玻璃体手术,其术后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还是相当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只眼,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电凝排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35眼,再次外路手术复位1眼。视力提高32眼,不变2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33眼。除电凝外排液穿透视网膜和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所有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并且轻度屈光间质混浊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清晰、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被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视网膜下液较多、呈球形脱离外观的患者21例21眼,在行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于睫状体扁平部预置23G后节灌注,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10mo,观察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引流出视网膜下液并未见脉络膜出血和视网膜嵌顿; 术后第1d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8眼; 术后2~3d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完毕者2眼,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者1眼,经再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者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中有视网膜下出血者1眼,出血范围<1PD,3mo后吸收,未见眼压异常、眼前段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预置灌注,可有效维持术中眼内压平稳,减少因引流视网膜下积液时眼压过快下降导致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可能性,同时术中视网膜基本趋于平伏,裂孔定位相对准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Three low-viscosity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were used intraoperatively for hydrokinetic manipulation of the retina during vitreous surgery for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advanced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All 23 patients had massive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Grade D, Retina Society classification), and 16 (69.6%) had Grade D-3 with a closed-funnel configuration. In 21 eyes the retina could be flattened intraoperatively by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without requiring posterior retinotomy for internal drainage of subretinal fluid. The temporary mechanical fixation of the retina provided by this tool facilitated the removal of epiretinal membranes and release of traction. Fifteen eyes (65.2%) maintained long-term retinal reattachment with follow-up of six months or more. These liquids are useful adjuncts in the management of retinal detachment with severe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 ,本院收治的 12例 (12只眼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激素的治疗、PVR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15 9例 (92 % )本组 12只眼随访 3~ 6个月 ,10只眼治愈 ,2只眼复发。治愈率为 83.3% ,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结论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PVR发展快 ,术前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 ,PVRA、B级及部分 C1 级可行巩膜扣带术 ,术中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 ,PVR部分 C1~ 3、D级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梁亚  袁志兰  叶辉  于焱 《眼科》2010,19(6):393-396
目的 探讨外路法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改良穿刺放视网膜下液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32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予巩膜环扎和(或)巩膜外加压术,术中均联合改良穿刺法放出视网膜下液,即穿刺点选在角巩膜缘后11 mm的直肌两侧,避开涡状静脉和视网膜裂孔,采用25 G 5/8-in针头(1ml BD针头,新加坡Becton Dickinson Medical(S)Pte Ltd.)垂直巩膜穿刺放出视网膜下液,穿刺深度不超过针头斜面.收集术前、术后及手术数据并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改良穿刺放液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29例外路法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327例(99.4%)引流出视网膜下液,2例未引流出视网膜下液.改良穿刺放液的并发症有视网膜下出血2例(0.6%),出血范围小于2PD,穿刺点正对视网膜裂孔处1例(0.3%),导致玻璃体自巩膜穿刺口脱出.结论 改良穿刺放液法是外路法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引流视网膜下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