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它强调目的生理病理由肝所主,目病从肝论治。但从根本上讲,其视瞻活动由肾所主宰,所谓“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本文就肾在“肝开窍于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1“肝开窍于目”的渊源和含义“肝开窍于目”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文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认为目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东方为阳气升腾之位,阳升而风生;目为人体阳气之会,所谓“清阳出上窍”,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 ,它的发病和肺密切相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五脏六腑皆与咳嗽有关。以下根据临床体会就咳嗽的脏腑论治作简要阐述。1 从肺论治肺为五脏之华盖 ,位居上焦 ,开窍于鼻 ,上连咽喉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不论外邪还是内邪 ,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肃 ,肺气失宣而壅滞 ,肃降失常而肺气上逆 ,故治疗咳嗽不能离乎治肺。基于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故治咳关键在于复其宣降 ,使逆上之气得平 ,可…  相似文献   

3.
《素问·金匮真言篇》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王冰注曰:“火精之气,其神神,舌为心乏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篇》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后世医家,据于《内经》之论,故言曰:“心开窍在于耳”、“心寄窍于耳”。此说虽立,然考其理义,则少有细究者,大凡从于王氏之释者多之。然仅从此点来解释《内经》心“开窍于耳”之旨,尚嫌偏狭乏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开窍于耳”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五脏是人体组织结构的核心,五脏通过经络与体表组织器官构成密切联系,五脏气血阴阳的盛衰和虚实寒热等病理变化,都能导致体表组织器官作出相应的反应。其中体窍与五脏的关系又被称为窍脏相关理论。体窍即为眼、耳、口、鼻、舌、前后阴,窍脏相关即一窍一脏相互关联,五脏各有其窍。综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正常政大论及(灵枢)脉度、五阅五使等篇记载,均言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牌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前后阴。其中口为脾窍、鼻为肺窍、目为肝窍都无异述;唯(素问·金匾真…  相似文献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素问·金匮真言论》又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一脏竟有二窍,孰是孰非?历代《内经》注家于此或直曰错简,或避而不注,偶有注者,亦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心开窍于耳”既有其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中医教科书均以上、中、下三消分证,而从肺、胃(脾)、肾论治。少有从心、肝论治者。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糖尿病当从五脏论治的整体观念,本文仅论从心、肝论治糖尿病,浅述如下:1 从心论治 消渴病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从心得之古已有论述。明·周慎斋《慎斋遗书·渴篇》有:“心思过度,……此心火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发为消渴  相似文献   

7.
五脏五官相关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已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核心。然自《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此尚有一些不同看法,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试就此作一初探,不妥之处,恳请斧正。 一、五脏开窍说 五脏与五官五窍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在窍”言之两者之间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则以“开窍”  相似文献   

8.
《素问·评热病论》日“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现本人对闭经从心论治作如下粗浅论述。1 从心论治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作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体五脏六腑在对立制约、相互消长中达到平衡,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而在五脏六腑中,心为君主,主神明,为脏腑之大主也。只有在心主神明的作用下,五脏六腑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常态,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所说:“凡其源源…  相似文献   

9.
皮肤病从肺论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病从肺论治心得谢勇(如皋市中医院皮肤科226500)主题词皮肤病/中医药疗法,宣肺,清肺,润肺,补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生皮毛"。又《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均说明了肺与皮毛生理上的紧密关系.皮毛在一身之表,依赖...  相似文献   

10.
肺主皮毛,皮毛是一身之藩篱,六淫之邪无不从皮毛而入。《素问·咳论篇》:“五脏各以其时受病”,皆以四时主令受邪而咳,肺脏则随感随咳,且四脏须影响到肺脏方致咳。至于六腑之咳,责在五脏久咳之后,应表里脏腑关系而表现出来的特殊症状,道出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中心枢纽——脾肺两脏。对于顽咳,有时单从肺经论治而处困境时,可究致咳之源由脏腑,从肝、心、脾、肾论治而取效。  相似文献   

11.
肺是主持周身之气的重要器官。《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明·章潢《图书编》又云:“肺在诸脏之上,而诸脏之气,咸由之以吐纳也。”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气相通,其又为娇脏,不耐受邪。故外感病,不论从口鼻入,还是由皮毛侵,均易引起肺脏疾患。  相似文献   

12.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13.
鼻与肺相关的理论源于《内经》。其中“肺开窍于鼻”的提法可以认为是这一理论的精髓,二千多年来一直是探索鼻的生理病理和指导鼻病临床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现根据文献学习和临床体会,对“肺开窍于鼻”初步探讨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冠心痛的发病虽然错综复杂,但肾虚则是致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上若能注重从肾论治,往往多收良效。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任命之根,肾为阴脏,内寄水火,以阴精为本·以元阳为用,通过经络的联属,五脏之精,藏之于肾,而肾中阴阳又可滋养五脏。正如明·张景乐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明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张氏更为重视肾阳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肾阳是人身之本。他据《素问·生气通无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胸痹四个典型案例的报道,说明胸痹虽病位在心,但与“五脏气相干”。《灵枢·厥病》篇载有肺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肾心痛等病名,可以作为这四个案例病机的高度概括。故临证时,常可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它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痹的目的。1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16.
五脏者,心、肺、肝、脾、肾也。中医将人体内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联在一起,归纳为五大系统:1、心藏神,主血脉,开窍于舌;以小肠为腑。2、肺藏魄,主皮毛,开窍于鼻;以大肠为腑。3、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以胆为腑。4、脾统血,主肌肉,开窍于口;以胃为腑。5、肾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司二便;以膀胱为腑。这是五脏学说的大概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望診,是中国診断学的一部分。古今医家,都对它非常重視。古书謂:“舍乃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脾主运化”。因此,消化系的疾患,容易反映于舌部。《素問·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灵枢·大惑論》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我們根据这些理論,在临床上經过长期观察,发现許多感染蛔虫病人(大便驗查阳性)的舌、  相似文献   

18.
经络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理论基础《灵枢·海论》曰 :“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支节” ,说明人体的经络是沟通脏腑和体表的通路。《素问·调经论》也说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 ,以行其气血 ,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成。”强调了经脉与五脏的联系及经脉的重要性。《灵枢·经脉》中则更加详细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脏腑络属关系及经脉是动病、所生病 ,这不仅强调了脏腑经络的相关性 ,也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打下了理论基础 ,为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灵枢·九针十二原》又云 :“五脏有疾也 ,应出十二原”。以上这些都说明了经络及经络上的腧穴与五…  相似文献   

19.
1 中医对舌象的认识  中医藏象经络学说认为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人体内许多经脉、络脉和经筋等的循行联系起来的 ,例如《灵枢·经脉》曰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肾足少阴之脉…… ,循喉咙 ,挟舌本。” ,“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 ,连舌本 ,散舌下。”“厥阴者 ,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也。”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的作用 ,使舌与机体内的脏腑、气血、津液等发生有机联系 :一方面精微物质上营于舌 ;另一方面体内脏腑的病理变化亦反映于舌。  在五脏六腑之中 ,以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人有“心开窍于舌”…  相似文献   

20.
《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 :“诸气者 ,皆属于肺”。肺主气 ,是指肺有化生、调节人体宗气、营卫之气、清阳之气等后天之气的功能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 :“肺主气 ,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藏象类》)。《内经》对此论述颇多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主宗气《灵枢·邪客》:“宗气者 ,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肺主宗气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1 主宗气的生成宗气由清气和谷气汇聚而成 ,肺在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 ,自然界清气进入肺脏 ,通过肺肃降透肺进胸 ,正如《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