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增加中药的疗效,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同时也便于调剂。因此,对质地坚硬的动物类、矿物类及果实种子类等不便于调剂入药的中药均应捣成一定的碎度后入药,以确保用药效果。捣碎的方法有两种:一般药物可采用预先捣碎法;某此含有特殊有效成分的药物则应采用临时捣碎法。现将其介绍如下:临时捣碎法:是在处方调剂过程中,调剂人员按处方要求,用捣钵捣碎,亦称用时捣碎。适用于含有某些特殊有效成分,预先捣碎易变质或有效成分易走失的药物如:(1)胶类(动物)药物。龟胶、鹿角胶、阿胶……(预先捣碎易受潮、粘连、结块)。亦可烘软预先切成小丁备用。(2…  相似文献   

2.
捣碎中药饮片,它指饮片生产单位预先捣碎,包装后,供中药饮片配方或制药时使用.也指在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对矿物类、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类等质地坚硬药品的捣碎.其目的是便于分剂量及利于煎药出有效成分.笔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用时捣碎的中药饮片归纳如下,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3.
熊朝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25-525
中药饮片生霉是中药工作者必须掌握、必须重视的事情,是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有效,振兴中药事业的大事。由于大气中存在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的表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就开始萌发菌丛,分泌酵素,溶蚀药材内部组织,促进有效成分的变化,导致药物失效。中药饮片生霉的处理方法是灭菌,霉菌一般温度50℃以上或遇到60℃左右的乙醇或低浓度的酸就会失去活力。现简介几种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特色的集中体现。深入研究中药复方,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一般认为:中药复方是由诸药物(元素)按一定法度组成的有机系统。而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以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根据。探讨中药复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问题,是阐明中药复方配伍原理和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6.
<正> 为使我国中药宝库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就必须让其各项质量标准与国际规范接轨。为此,首先应该搞清楚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确定其化学结构,搞清其理化性质,因为中药有效成分是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研究可为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即为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定、加工炮制的程序。质量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套坚实的化学理论依据。一般来讲,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应包括下列四个方面,即:实地调查与文献考证、活性指标的建立、有效成分的分离、活性成分的鉴定。笔者依据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经验,就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浅谈一下拙见。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充分体现了因人而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原则,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心理、体质等因素及病理、病性、病时、病势等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等原则,切合病证实际,确立治疗法则而遣药配方,有的放矢地治疗疾病。它的优点是吸收快、疗效迅速。尤其是急病,汤剂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散装中药饮片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比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应用优势,思考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从散装中药饮片的贮藏、调剂、质量等问题,对药师劳动保护方面,以及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同等情况下的优点进行分析.结论:小包装中药饮片优势明显,同时也有拆包繁琐,不利膏方代煎调剂的缺点,如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更加有利于提高临床调剂质量,完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特色之一,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在进行疾病治疗时使用最多的是中药饮片。目前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和药效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过程造成成品的质量和药效有较大的差异。中药炮制方法从简到繁已发展运用生化、电子、红外、层析等高新技术来提取、分析药物有效成分,本文对加工炮制过程中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煎煮中药常规操作加水量及浸泡时间用砂锅将药物装起,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煎药。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多少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cm为宜,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为中药在降血脂方面的应用及处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有效群体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年来中药有效群体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工艺有关文献报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近年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中药饮片极不规范,“连刀”、“败片”、“炸心”屡见不鲜,同种药品饮片,厚薄不一,块段相掺,甚至块末相混,如此之状,危害之多,就此试述管见,谨与同行商磋。  相似文献   

14.
传统式人工熬制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并延续至今.然而,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此种煎药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的需要.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医院和药店都相继购置了中药煎药机.使用该机煎煮中药较之传统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卫生.由于煎药机的使用,使中药汤剂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对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关于使用煎药机的效果是否能与原有煎药方法相同,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一些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地骨皮有效成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地骨皮为枸杞(LyciumchinenseMill.)干燥的根皮,是一种具有退热、降血糖和抗高血压等作用的天然药物[1]。在探寻其中药用有效成分方面,国内外药学和化学工作者做了长时期的研究。早在60年代初就从中分得了甜菜碱、亚油酸和β-谷甾醇甙等,并把甜菜碱含量的测定,一直作为该生药质量鉴定的主要有效成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分离、鉴定手段的提高,近年来地骨皮有效成分研究成果显著。为了深入开发利用我区植物资源,本文就近十多年来(1980~1997年)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生物碱类11 长链酰胺型 鉴于地骨…  相似文献   

16.
霉季是我国南方的一个特有季节,是中药饮片最难保管的季节.许多药材、饮片在霉季里一旦保管不当,往往会发生霉烂、变质、生虫、走油等现象.为使药材能顺利度过霉季,不变质、少损失,所以中药库房在贮藏中药饮片时,往往采用通风、冷藏、吸潮、晾晒、密封、烘烤,用石灰干燥或用谷糖里埋藏,药物薰蒸杀虫、急炒、热蒸、阴凉、避风、避光、隔离、对抗等方面保管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17.
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草药发展历史悠久,包含着古人丰富的炮制经验及知识,大部分仍在沿用;中草药的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起到去毒、转化、协同等作用.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和制剂的需要,使其在防病治病中发挥更好的疗效而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要以法炮制,尊古炮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药质量,满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柱层析配合制备薄层法:采用一次柱层析配合制备薄层分离提取山东肿足蕨有效成分,既省时,又省力,还节约试剂,减少污染,同时,分离效果也很好。具体步骤:将山东肿足蕨的粗提物经一次柱层分离后,一些性质相近的化合物仍混合在一起,再用制备薄层将这些性质相近的化合物进一步分离。首先,用小板找出合适的展开剂,而后制备1 6cm×2 0cm的薄板,板厚0 5~1mm ,自然风干后,在1 0 5℃活化30min备用。将分离样品用毛细管在距薄板下端1 5cm处点成一直线,斑点扩散直径0 4~0 5cm ,反复点几次,一块薄板可载样1 5~2 0mg ,晾干后,用展开剂展开,展开后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饮片行业发展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是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中医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是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药的疗效并非原药材的疗效,实际是饮片及其制剂的疗效。中药炮制是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感冒患者240例,风寒感冒者102例,风热感冒者78例,阴虚感冒者60例。分别给予桂枝汤、桑菊饮、加减葳蕤汤配方治疗。各证型感冒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以中药饮片复方为对照组,中药配方颗粒复方为观察组。治疗3d后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各感冒证型中两组的总有效率及退热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痊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疗效治疗各证型外感效果显著,与同等处方的中药饮片煎剂效果相当,是对中药饮片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