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透刺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顽固性面瘫80例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方法,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40例进行针灸透刺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顽固性面瘫实施针灸透刺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迎香与颊车互透;对照组行常规透刺法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两组各连接3组电针(观察组选用阳白与丝竹空、阳白与牵正、迎香与颊车;对照组选用阳白与攒竹、地仓与颊车、牵正与四白),采用断续波,频率为1 Hz,以患者耐受为度,并辅以患侧耳周穴(翳风、颊车、牵正)TDP照射,均配合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4.5%(35/47),对照组愈显率为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透刺(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普通透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欢  袁庆东  郭楠楠 《河北中医》2022,(10):1702-1706
目的 观察经筋透刺针法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52例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选穴相同,治疗组26例予经筋透刺针法治疗,对照组26例予常规透刺治疗,2组均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面神经动态观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静态观和并发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面神经动态观评分及治疗前后总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透刺针法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透刺更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且在面神经功能分级和整体疗效上有优于常规透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9),研究组采取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方案,对照组仅采取透刺经筋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生物电信号、面神经功能(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瘫Portman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1疗程后,研究组咬肌、提唇上肌、额肌生物电信号差及FD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以及生物电信号差距,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经筋理论进行针刺与水针疗法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收集的符合条件的50例受试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经筋刺法组(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和水针结合组(针刺后采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组各25例。观察并对比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分级量表、面神经肌力评定、Sunnybrook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第1、2、3月进行回访。结果:治疗后两组间H-B评级、面神经肌力、SuBr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评级、面神经肌力、SuBr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筋刺法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和80%,水针结合组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和96%,水针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筋刺法组(P 0.05);在随访后发现水针结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筋刺法组。结论:利用经筋理论针刺结合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简效廉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肌力和麻痹程度,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胡梦 《新中医》2016,48(3):89-92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陈婷婷 《新中医》2018,50(10):197-200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均予醋酸泼尼松片、呋喃硫胺片、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盐酸金霉素眼膏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针刺护理、健康护理等多种措施。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2组治疗前后评定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H-B)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H-B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病程≤7 d)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3个疗程后H-B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治疗组给予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 Sunnybrook 面神经评分的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HA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对照组为68.75%(22/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面部的肌肉活动和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状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轩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99-10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给予针刺干预,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疗程.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定H-B评分、改良后Portmann评分法评定Portmann评分,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的70.97%(2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Portmann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透刺配合穴注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川芎嗪注射液穴注治疗40例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加穴注组与透刺加电针组对照.结果:透刺加穴注组与透刺加电针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80.080,P<0.01);在观察疗程中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X2=5.26,P<0.05).提示:用透刺加川芎嗪注射液穴注法治疗顽固性面瘫能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加热敏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中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结果:1)治疗前后2组患者面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观察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总评分、面神经功能动态观评分、面神经功能静态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面神经功能并发症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灸联合刺络放血在改善顽固性面瘫面患者面神经功及治疗效果上均优于常规针刺加热敏灸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部肌电位及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0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作为治疗组.30例传统针刺法作为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进行面部肌电位检测及穴位微循环参数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痊愈率为33.33%.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听会穴注射结合透刺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听会穴注射结合透刺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两组均在治疗20 d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各时段RPA平分变化及治疗后H-B分级,两组治疗后面神经电图。结果: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RPA评分变化经t检验,两组各时时段分与前一时点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及两组分别在治疗第1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第2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EMG在治疗后比较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但听会穴注射结合透刺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更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联合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循经透刺法治疗。治疗为5次/周,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围性面瘫各项症状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H-B)、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FDI躯体评分高于对照组,FDI社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缓解面部神经麻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观察透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透刺与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瘫,与对照组(针刺+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分别对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各项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治疗后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总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在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好,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瘫患者的患部透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与透刺加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前者可明显提高面瘫的治愈率,其治疗方法值得针灸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不同针刺手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针刺补法组采用透刺配合捻转补法治疗,针刺泻法组采用透刺配合捻转泻法治疗,平补平泻组采用透刺配合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针刺补法组总有效率88%,针刺泻法组84%,平补平泻组8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3组治疗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显示,针刺补法组与针刺泻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补平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泻法组与平补平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配合不同针刺手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针刺补法效果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叩刺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应用针刺结合叩刺拔罐疗法,对照组40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2%,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针刺结合叩刺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赵钟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82-1782
目的:观察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部肌电位及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0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作为治疗组,30例传统针刺法作为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面部肌电位检测及穴位微循环参数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痊愈率为33.33%。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30/32),对照组为71.9%(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