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药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2.3对筛选出的处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获取药对配伍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组合,并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826首处方,应用中药30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川芎、茯苓、牛膝、当归等,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属肝、肾、脾经,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补肝肾、祛风湿类为主。结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常用偏温性中药,以补虚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兼用补肝肾药,为当代医家临床诊治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29-34,后插4
目的探讨赵泉霖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导师治疗早期DN的临床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频数、类别、性味归经、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处方316首,涉及中药204味,高频药物依次为黄芪、当归、茯苓、丹参、白术、川芎等,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多甘、苦、辛,药性多温、寒、平,多归肝、脾、肾经,最常用药对组合为黄芪-当归药对,其次为黄芪-丹参、黄芪-白术、黄芪-川芎等。结论导师临证强调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培补元气为先,重视活血化瘀,常用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四君子汤、葛根芩连汤等方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特色,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新思路,同时也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①采用Excel表格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处方数据中的中药、药味类别、性味、归经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②采用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③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对频次最高的30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436个病例,处方436首,共有中药279味,所有中药使用频次共计5527次,其中白术、甘草、茯苓、党参、山药使用次数最多,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微温、平居多,药物归经以脾经最多,其次是心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5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5类。结论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且多与药味甘、辛,药性温/微温、平,归脾经的药物进行搭配使用,其中茯苓-白术为最常用的药对,以新组方规律来看,更侧重于消积化滞、补气益血、滋阴生津。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遣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沈敏鹤主任医师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整理。结果:用药频数最多者为茯苓,药物分类累积频数最高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药物性味频数最多的为"温"、"甘"、"辛"。结论:沈老师认为"虚"、"寒"、"瘀"为卵巢癌的三大基本病机,临证善于运用"温"、"甘"、"辛"进行配伍,以"温"、"通"、"补"三法治疗卵巢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2576例患者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用药规律,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对张润顺主任医师的门诊病历处方所用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包括单味药物频次、药物功效和性味归经频次,并使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576例患者中男967例(37.5%),女1609例(62.5%),平均年龄为50.38岁。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陈皮、茯苓、黄连;使用中药中功效排名前5位分别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使用药物药味排名前5位分别是:苦、辛、甘、酸、微苦;使用药物药性排名前5位分别是:温、微寒、平、寒、微温;使用药物归经排名前5位分别是:脾、肺、胃、肝、心。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是陈皮-柴胡(Support=0.665),置信度最高的药对是陈皮-枳壳(Confidence=0.893)。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共有4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多以理气补虚、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辛开苦降为主,所用药物多为以辛温与苦寒相配伍为主的多种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5—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药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20与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以挖掘中医药治疗IBS-D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6篇,中药处方417首,涉及中药205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白术、甘草、白芍、茯苓、陈皮、防风等。治疗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药味多见甘味,药性以温、平性为主,多归于脾、胃、肺经。治疗常用药对组合有白术-白芍、白术-白芍-茯苓、防风-白术-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出5类处方,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补虚止泻等。结论:中医药治疗IBS-D主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采用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等法治疗,临床常用痛泻要方、四神丸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中医药治疗脑鸣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脑鸣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方剂,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包括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104首,涉及中药180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24味(频次≥16),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熟地黄、甘草、茯苓、山茱萸、山药、川芎、当归、石菖蒲、白术、半夏;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肾、脾、心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最多,其次为安神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见中药配伍为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山药-茯苓、山茱萸-山药、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脑鸣效果较好的药组有4类。结论:中医治疗脑鸣以补虚泻实为原则,虚者宜补肾健脾调肝,尤以补肾填精为关键,实者宜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平肝息风。另外,对脑鸣的治疗无论虚实都应重视安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 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 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 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 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 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 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 补兼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应用规律,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中 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近15 年中医治疗原 发性肝癌的文献,对所得处方的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 析。结果:纳入文献共853 篇,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2 900 次,单个中药使用频率≥80 者共33 味。中药性味频 数分析显示,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中药归经频数分析显示以肝、脾、肺、胃经为主。 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最高,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次之。中药使用频数分析显 示,茯苓使用次数最高,白术、芍药、甘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当归、鳖甲、党参、半枝莲、陈皮、 薏苡仁、半夏次之,均达到200 次以上。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发现中医治疗肝癌以健脾化痰、补气祛瘀、 清热解毒中药为主。通过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有效强关联性药对为茯苓-半夏-白术、茯苓-半夏-陈 皮。通过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发现健脾化湿药、疏肝解郁药以及燥湿祛痰药物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结 论: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用药主要以寒、平、温为主,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化痰散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骨癌痛(BCP)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BCP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97项,中药处方98首,中药158味。药物类别频数分析显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及脾3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9对,3味药药组2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牛膝,杜仲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BCP遵循局部活血化瘀、补虚;整体从水液代谢出发,以温性药等和化痰饮;治疗采用性平和温润药物,注重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12.
收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大枣的中成药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大枣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含大枣的中成药处方185种,涉及中药402味,高频中药28种,频次最高的前五味中药是大枣、茯苓、生姜、甘草、党参,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最常见,药味主要为甘、辛、苦味,药性主要集中在温、平,归经以脾经、肺经、胃经居多,剂型以丸剂、颗粒剂、片剂最多,主治疾病以脾系病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个药物组合。治疗脾系病类含大枣中成药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个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含大枣的中成药组方以补虚药为主,多与甘、辛、苦味,温、平,归脾、肺、胃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疾病,且以四君子汤为主,为大枣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复方为数据来源,筛选后运用Office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再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Cytoscape 3.7.1、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用药频数及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复杂网络图构建、熵层次聚类等。结果:纳入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共97首。高频药物有黄芪(48次,49.48%)、大黄(36次,37.11%)、茯苓(27次,27.84%)、白术(25次,25.77%)、丹参(25次,25.77%)等;功效以补虚类、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多甘、苦、辛;归经以肝、脾、肺为主;关联分析共获得32组药对组合;因子分析共得到13个公因子;熵层次聚类算法发现候选处方4首。结论:专利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衰竭重在补虚,以温阳利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多选择利水渗湿、补气、清热、活血化瘀、补阳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沛教授治疗结肠癌的门诊病案, 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 对处方用药的性味归经、药物频次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处方65首, 涉及中药150味, 药性以温、寒、平为主, 药味以甘、苦、辛为主, 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 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 常用茯苓、猪苓、半枝莲、生黄芪、莪术等药, 以及猪苓-茯苓、生黄芪-炙黄芪、半枝莲-莪术等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分析, 得到高关联药对29对, 包括猪苓-炙黄芪-生黄芪、茯苓-半枝莲-猪苓、半枝莲-莪术-猪苓等;聚类分析得到的6类药物组合, 以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涩肠止血为主。结论王沛教授多从脾湿、正虚、热毒、血瘀、出血论治结肠癌, 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涩肠止血, 符合中医治疗肿瘤扶正祛邪思想, 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脾胃卷》《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等9部著作以及CNKI中收录记载的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的医案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2016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Clementine 12. 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19. 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75首方剂,含230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五味的中药分别为甘草、白芍、半夏、白术、茯苓。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温、平、微寒,药味为甘、苦、辛,归经为脾、胃、肺经。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支持度均最高的为白术→党参-茯苓,体现出国医大师以四君子汤为底方益气的治疗特点;共得到12条强关联药对,最常用的药对为白芍-甘草。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胃脘痛以调理气机、益气补虚为主,善用芍药甘草汤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以中药和老年心律失常、老年心悸、老年怔忡等为主题词,收集筛选2000-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的期刊及文献,收集期刊及文献中所涉及的处方,将所收集的处方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老年心律失常数据库,并使用Excel透视功能进行频率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65首,涉及中药115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数731次,在纳入的115味中药中,高频中药共19味,频数最高的前6味中药依次为甘草、黄芪、丹参、麦冬、川芎、桂枝,药物分类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心经、肺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甘草→生地黄-麦冬”“黄芪→白术-丹参”“甘草→酸枣仁-当归”等。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方4类。结论: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中药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味甘、性温、归心、肺...  相似文献   

17.
张顺宵  秦利  黄珊  杨超茅  张晟  张妍  陈月  孙明瑜 《新中医》2023,55(20):18-24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规律研究。方法:收集2019 年1 月— 2022 年7 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门诊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 Excel 数据库,采用Excel 2017 软件录入所有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应用R 统计软件进行结果描 述及数据分析,使用arules 包的Apriori 算法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本研究从收集的445 例患者的 1073 首处方中最终筛选纳入处方140 首,涉及中药265 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柴胡、茯苓、 黄芩、郁金、丹参;使用频次排名前5 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化瘀和理气药;在 15 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归肝、脾、肺和胃经居多。经关联 规则分析,药物组合中支持度最高的是柴胡-郁金、茯苓-白术,置信度排列前3 的药物组合为地耳草-矮地 茶、枳壳-柴胡、莪术-柴胡。聚类分析将中药分为5 类,类1 为柴胡、虎杖、厚朴、大黄、五味子、垂盆 草、郁金、赤芍、枳壳、莪术、木香、连钱草、矮地茶和地耳草,类2 为茯苓、白术,类3 为当归、甘草、白 芍、黄芩和茵陈,类4 为丹参和山楂,类5 为黄芪、半夏和陈皮。结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多采用疏肝健 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为主,性味多为温、平、微寒之品,使利湿不伤阴、活血不耗血,共 奏痰化瘀散浊泄之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李德新教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及诊疗思路。方法 搜集整理李德新教授治疗泄泻的处方病历,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295个处方,129味中药。高频药物为炙甘草、白术、茯苓、党参、黄芪、柴胡、山药、肉豆蔻、诃子、葛根等;药物种类以健脾益气药、燥湿利水药为主;药性多平、温,药味多为甘、辛、苦味,归经主要以脾、肺、胃经为主;处方中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等;聚类分析得到5组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9种核心药物。结论李德新教授治疗泄泻主要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兼顾升提为主,具有“补脾重在健脾,治泄善用升提”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感染相关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Hp 感染相关疾病的医案,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借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64 则,诊次164 次,涉及处方42 首,中药197 味。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连、半夏、白术、茯苓等;性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入脾、胃、肺经,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提示半夏-甘草、白术-甘草、白芍-甘草为临床常用药对。聚类分析获得4 个组合,有缓急止痛、温中助运、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之效。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的核心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Hp 相关疾病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黄连、半夏、白术,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多采用补虚、清热、理气药,临床可用芍药甘草汤、六君子汤等方加减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古代中医治疗痴呆的著作、医案为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痴呆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瀚堂典藏、国学大师等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整理古代名医论治痴呆的方药,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方剂254首,涉及中药315味,频次≥14次的共49味,包括远志等。高频药物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多甘、苦、辛,归经以心、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为首。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1个核心药组,聚类分析获得7个聚类方。结论:痴呆治疗药物配伍上重视标本兼顾,以补虚固本为主,佐以化痰、利湿、安神、开窍、活血化瘀、清热等泻实,注重交通心肾,处方用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在经典名方和自拟方中间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