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冠心病合并中风分为三期6个证型,并根据证候构成比及概率转移矩阵结果总结了证候演变规律。急性期以标实(风邪、热邪)为主、本虚(脾气虚、肾阴虚)为次;恢复期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征,"脾气虚+痰饮"最为突出;后遗症期以本虚(脾气虚、肾阴虚、肝血虚、肾阳虚)为主、标实(痰饮、风邪、血瘀、寒凝)为次;各阶段证候均可演变为下一阶段所有证候,体现了本病由急至缓、由重至轻的演变过程。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直观地认识冠心病合并中风的本质,确定理法方药,从而提高临床辨治水平及证候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量表学方法,设计专家问卷,分析阶段各主要证候构成比,然后采用转移概率矩阵等统计学方法和医理分析相结合,分析冠心病各阶段主要证候与病机的关系,从而确定各主要证候先后排列顺序及转化关系,由此阐明贯穿疾病全过程基本病机、证候演变规律: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以虚证和情志因素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各证型演变规律,提出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当天(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分型,统计不同观察点各证型演变规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患儿各证候在不同观察点的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结果:从基线点当天的发病数量来看,邪犯肺卫证和肺胃热炽证的发病人数居多,从基线点到第3天,以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突出,其中,湿热交阻证持续存在概率为89. 17%,心脾积热证持续存在概率为84. 41%。第3~5天,邪犯肺卫证及肺胃热炽证发病人数仍较多,且以邪犯肺卫证的持续存在概率较为明显。第5~7天,各证候的持续存在概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转愈及向肺胃阴伤证的概率增大。第7~10天,剩余患儿仍存在向肺胃阴伤证及其他证型转变的情况。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在各观察点存在不同的演变规律,证实了本病符合温病转归的同时,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特点,并分析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性以气郁、痰阻多见;哮喘缓解期脾气亏虚最多,且往往兼夹两种甚至多种脏腑亏虚症状,并与发作期证候有一定关系;哮喘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性表现从风哮、热哮到冷哮、虚哮和病位从肺及脾至肾的由轻到重的演变规律。结论了解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将有助于哮喘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王一  孙晓龙  王宽宇 《河南中医》2019,39(10):1475-1478
胃癌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演变规律为由实转虚→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最为常见;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呈现虚证为本,虚实夹杂的变化规律,中医证型仍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脾、胃、肾。大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演变亦呈现出由实转虚,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的规律;大肠癌术后化疗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由实转虚,以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和阴虚证最为多见。虽然,目前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有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深入认识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及围手术期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困扰中医规范化、现代化,制约中药疗效评价的关键科学问题,而证候要素作为辨证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一直是揭示证候实质的核心研究内容。随着与哲学、数据挖掘、系统科学、信息学、天文历法、时间医学等学科不断地交流及融合,证候要素概念的内涵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方法正经历着更新。通过对证候要素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证候要素研究方法的回顾分析,可以为我们深化对证候要素概念的认识,提高证候要素研究水平及层次,提供认知学和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证候演变规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病例进行动态分析观察,探讨该病各阶段的证候特点,揭示其证候演变规律。以期为正确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丰富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容,  相似文献   

9.
司维 《北京中医药》2012,31(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司维 《北京中医》2012,(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逐阶转移概率和高阶转移概率.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判断病势转归,指导辨证治疗,防止向恶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未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无萎缩向萎缩及肠化、异型增生转化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307例。以面对面访谈为调查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四诊及主要项目检查,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临床证候,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非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中度萎缩→重度萎缩,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逐渐增多(P<0.01);从无肠化→轻度肠化→中度肠化→重度肠化,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逐渐增多(P<0.01);异型增生患者以胃络瘀阻证和寒热错杂证居多(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无萎缩向萎缩及肠化、异型增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由实至虚,渐见阴虚、血瘀的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何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始终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对心血管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心血管病的病机演变及发展转归,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提高临床辨治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分析糖尿病中医证候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的995例2型糖尿病病例的主要证候有阴虚热盛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6类。结论:随着病程的进展,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之间存在由轻到重逐次渐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HF)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键。HF证候演变起于阴阳之变,终于阴阳衰竭,不离五脏,又以心肾为中心,就此提出阴阳五脏论的演变假说。HF证候规范化亟待解决,而方法学的应用将为证候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肾病(DN)的证候演变特点。方法纳入接受基础治疗及中医药干预的DN患者共301例,所有病例在观察起点、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进行证候调查。使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患者症状,包括7组证候29个症状、舌象和脉象。3个时点的资料通过因子分析进行辨证分型,采用转移概率分析探讨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301例DN患者3个时点因子分析分别得到8、10、9个证候因子。起点第一公因子证候是类似阳虚的表现,有44.19%患者在3个月时点时仍然是类似阳虚的表现,有18.60%的患者向类似痰湿证转化,在3个月点类似阳虚的证候向6个月时点类似阳虚痰湿的证候转化。其他公因子的证候表现也在不同时点的特点不用,部分延续上一个时点的证候表现,部分有发展为其他证候表现的趋势。结论 DN患者总体证候变化多样,但具有一定规律:阳虚有向阳虚痰湿转化的趋势,阴虚有向气虚阴虚阳虚转化的趋势,气虚痰湿有向气虚痰湿湿浊转化的趋势,血瘀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郜峦  王键  胡建鹏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03-1104,1137
本文分析中风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现状,从中西医学的交汇中寻找研究切人点,并从研究方法 、中医治法以及治疗时间窗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脑缺血急性期证候属性及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候,复合证候分解成单证统计,分析其证候演变规律。结果:肝胆湿热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增加;脾虚湿困证、肝气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下降;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证候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正气耗损加重、瘀血证候增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