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王行宽教授辨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痹)经验.王师认为心痹病位在心,涉及血脉,与肺、肝、脾多脏密切相关.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为本病总病机.正虚者责之于心之气营亏乏;邪实者为外邪入侵,加之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瘀、水、气互结为患.治疗上以"多脏调燮、综合治理"为法,益气养营以固其本,并根据痰、瘀、水、外邪之偏重灵活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2.
魏执真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独特经验。本文针对魏执真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及学术观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管窥其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导思想及临证思维。魏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关键是"阴寒","心脉瘀阻"是其发病的必要环节,根本因素在于"心脾肾脏亏虚";将其辨证分为5型:心脾气虚,心脉瘀阻,血流不畅型;心脾气虚,湿邪停蓄,心脉受阻型;心脾肾虚,寒邪内生,阻滞心脉型;心脾肾虚,寒痰瘀结,心脉受阻型;阴阳俱虚,寒湿瘀阻,心脉涩滞型;用药特色为"补气(阳)化湿,活血升脉"和"补勿致壅,活勿伤气",同时筛选出羌活作为特效药物,并附验案举例。  相似文献   

3.
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而焦虑使气机失调,心气亏虚,心脉瘀阻,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依据气血理论,采用益气活血、理气解郁等方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为中医药"双心"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心瘅一病,王国斌教授辨其病因为素体虚弱,毒邪入里损伤心肌,病机为气阴两虚,且瘀阻心脉,治以益气、养阴、祛瘀。王教授根据"五脏相关论"中"治心当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瘅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98-2099
导师翁维良擅长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脑血管病,对于PCI术后的中医诊治具有独到见解。他依据中医气血理论,认为PCI术后患者以元气亏虚为本,心脉瘀阻为标,治疗突出活血化瘀之法,临床用药衷中参西,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提倡"双心模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亏虚、心脉瘀阻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8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消除早搏,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1.86%和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和66.67%(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中医辨证为气阴亏虚、心脉瘀阻型早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周贤  刘松林  樊讯  明浩  陈海洋 《中医杂志》2021,(4):289-291,302
总结梅国强教授辨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核心病机为虚实两端,实者,或痰或瘀,阻滞气机,痹阻心脉;虚者,关乎心之气血阴阳虚损,临证务必全面收集四诊资料,详辨其虚实病机.同时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立法选方,如常见之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亏虚证、少阴阳虚水泛证,宜分别选用小陷胸汤、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8.
王付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各类疑难病症。在顽固性心绞痛方面,他认为以阳虚内寒为主,主张助阳散寒基础上,根据挟痰湿、挟瘀、挟郁热的不同,兼以化痰湿、通瘀、解郁热,强调温振阳气以通达血脉止痛,尤其擅长运用乌头汤合方进行辨治。阳气亏虚、痰浊痹阻证候予乌头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胸阳不振,热郁内伏证候予乌头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阳气虚衰,心脉痹阻证候予乌头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浅谈冠心病从痰瘀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87-1788
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浊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及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10.
路志正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痛,非独心也.心与胆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胆的功能影响于心所发心痛为胆心痛,胆心痛病位在心,由胆所引起.如胆都化火,胆火扰心 胆气虚怯、心神失养 胆气都结、心脉瘀阻 痰瘀交结等皆可导致心的病变而发胆心痛.胆心痛的辨证重在辫病位,辨兼证,辨虚实.胆心痛的分型治疗属于胆火扰心者宜清胆宁心 胆气虚怯者宜温胆宁神 胆气郁结、心脉瘀阻者宜利胆舒心 痰瘀互结者宜清胆和胃,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11.
总结韩明向教授从因虚致瘀角度论治老年失眠症的经验。认为老年失眠症以脏腑虚弱、瘀阻心脉为核心病机,主张以补虚消瘀、宁心安神为基本治则。针对老年失眠症心脾两虚证,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以益气生血、养心安神;肝肾阴虚证,方用杞菊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以益阴清热、凉血安神;肾阳亏虚证,方用右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温阳散寒、消瘀安神;痰湿瘀阻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减以化痰祛湿、逐瘀安神。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的论述,发现《伤寒论》中论治心悸的内容分散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四篇中.病因各有不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先天亏虚为主,或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实以气机郁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精血津液运行受阻,痰瘀由生,痹阻心脉.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阴虚阳亢、阳气郁滞、肝郁气滞5个证型,在治疗上应从把握病机出发,首辨虚实,对于虚实夹杂者,辨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温阳,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实者理气、温通、化饮,配伍重镇安神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总结董玉江教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经验。董教授认为冠心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气滞痹阻心脉,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痰瘀气滞、痹阻心脉为标,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提出益气养阴、豁痰化瘀理气为本病的治法,并强调辨病辨证结合,在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多属中医的"心悸"、"惊悸"、"怔忡"、"眩晕"、"昏厥" 等范畴, 常以阴血不足, 阳气亏虚, 痰火内扰, 心脉瘀阻所致.笔者将近几年来以"惊厥" 、"怔忡"为诊断的60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指出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16.
王英  霍新华  蔡艳丽 《光明中医》2014,29(1):179-180
心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按中医辨证分心血亏虚、心脉瘀阻、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等证型,根据证型施护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房颤的中医病名、病机、诊治和用药等进行探讨。提出:房颤多因虚劳积损,而致心之气血阴阳亏虚而成,同时兼见心脉瘀阻之证。提出:以补为主,以攻为辅;治心为主,兼调他脏;须重视原发病及并发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邵念方教授心冠通Ⅱ号方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恢复期理论进行了探讨,邵念方教授认为气阴两虚、瘀阻心脉是该病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故以益气养阴、活血通冠为主要治法,同时兼顾养血、安神、润肠、止痛等治法,采用西洋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等组成心冠通Ⅱ号方治疗,因方证相符,故临床效验立见。  相似文献   

19.
桑燕舞  杜廷海 《光明中医》2010,25(12):2167-2169
杜廷海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以心为本,他脏为标,病位在心,却不局限于心,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受损,阴阳气血失调,导致中焦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痰浊水湿内生,气滞血瘀,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而成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心之阳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湿为标,并据此病机采用分期论治,以补益心气、活血利水、宁心强心等作为基本治疗法则,结合西医规范化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诊断了113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辨证分型主要是:痰热内阻,肺气郁滞;痰浊内阻,心血瘀滞;痰瘀内阻,肝火旺盛;痰瘀内阻,心肺两虚;肺肾亏虚;心肾两虚;痰蒙清窍,心血闭阻。轻者多痰热内阻,肺气郁滞,或心肺两虚;肺肾亏虚;中度者多痰浊内阻,心血瘀滞,重度者多痰瘀内阻,肝火旺盛;或痰瘀内阻,肺肾亏虚;危重者多痰蒙清窍,心血闭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