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针刺壮医脐环穴对老年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关爱门诊的40例HAART后慢性腹泻的老年HIV/AIDS患者,按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壮医脐环穴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炎性因子(INF-α、IL-6、IL-17、IL-2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评分;随访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体现为改善腹泻、食欲、乏力、失眠等方面;与对照组及组内比较,观察组I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7、IL-23显著增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提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运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为45.71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脐内环穴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脐内环穴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外用卤米松乳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和皮肤生理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瘙痒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生理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脐内环穴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优于单纯外用卤米松乳膏,可缓解瘙痒、改善皮损以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壮医脐环穴结合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以单侧或双侧踝关节发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炎止痛、抑制尿酸生成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使用针刺壮医脐环穴联合莲花针拔罐祛瘀疗法进行治疗.两组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壮医脐内环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肾虚型神经性耳鸣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肾虚型神经性耳鸣患者88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壮医脐内环穴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耳鸣等级、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温阳益心汤结合针刺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针刺治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疗法联合温阳益心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及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ADL、PRA、AngⅡ以及NE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阳益心汤联合针刺不仅可以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SPSS随机编码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用火针点刺皮损,配以大椎、肺俞、膈俞、脾俞处刺络拔罐;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以及慢性湿疹中医生存质量量表(EPQOL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EASI中皮损面积评分和临床表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EASI中临床表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EASI中皮损面积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PQOLS总分和生理、心理、社会各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优于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可缓解瘙痒,控制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脐四边穴”对慢性失眠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8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5例)。观察组在常规取穴(百会及双侧神门、内关、安眠)的基础上配合“脐四边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一周6次,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治疗前后Beck焦虑量表(BAI)、Beck抑郁量表(BDI)、疲劳严重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并应用多导睡眠记录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T)、睡眠效率(SE)、实际总睡眠时间(TS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和I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I、BDI、FSS和E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AT较治疗前降低(P<0.05),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卿氏湿疹泡洗方2号对血虚风燥型手足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血虚风燥型手足慢性湿疹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58例)和参照组(58例),参照组给予卤米松乳膏联合尿素乳膏,研究组给予卿氏湿疹疱洗方2号联合尿素乳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uality Index,DLQI)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55/58),高于参照组82.76%(48/58)(P<0.05);两组治疗后EASI、DL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卿氏湿疹泡洗方2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手足慢性湿疹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小湿疹面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湿疹证属血虚风燥型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润肤止痒洗剂外用,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洗剂外用,持续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EAS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按照治疗组和对照组为1∶1的比例把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氯雷他定10mg,1次/日,治疗组给予同时给予补血消风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疗程为30天,观察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的评分法和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进行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对照组愈显率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血消风方治疗慢性湿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气道交换枢纽在肺,谷道交换枢纽在脾,水道交换枢纽在肾,龙路交换枢纽在心,火路交换枢纽在脑。“三道两路”是否通畅与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水肿病的产生正是由于“三道两路”阻塞所致,如气道宣降失调,液则不布;谷道健运失职,湿则不化;水道开阖失司,水则不行;龙路通利失常,津则不畅;火路传导失守,邪则不去。故以“三道两路”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壮医脐环穴以激发“天部”的气道宣降之功、龙路通利之功、火路传导之功,“人部”的谷道健运之功,以及“地部”的水道开阖之功,促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脏腑调和以恢复机体内外水液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中药慢湿煎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苏为谢韶琼宋勋汪青良沈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2):1255-1257
目的探讨慢湿煎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尿素乳膏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慢湿煎剂联合依巴斯汀片及曲安尿素乳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和湿疹指数(EAS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ASI、VAS和DLQI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慢湿煎剂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滋阴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给予滋阴祛风汤口服,对照组47例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积分、复发率、实验室指标、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并随访6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37%,对照组为68.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值升高,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CD4~+/CD8~+值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而2组间CD8~+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34.09%,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滋阴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参与免疫调节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的中西医综合疗法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二甲双胍组、针刺+中药组、针刺+中药+二甲双胍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脂联素、瘦素、TNF-α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针刺+中药+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1C、FINS、HOMA-IR、瘦素、TNF-α、脂联素等指标变化情况与中药组及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FPG、2hPG、HbA1C、FINS、脂联素等指标变化情况与针刺+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药物的中西医综合疗法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广西中医药》2017,(6):14-17
目的:观察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对照组取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心俞、肾俞穴,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