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吞咽训练、舌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1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舌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及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5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57例和康复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康复组单纯采用康复治疗,针康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治疗,针刺与康复均每日1次,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观察肺感染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5.96%,康复组为69.64%,针康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康组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两组患者肺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在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运动想象疗法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咽三针、止颤八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及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5.86%(22/29);治疗组吞咽障碍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SSA、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SSA、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的SSA、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三针、止颤八针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杜娟  李海松  田果 《新中医》2021,53(20):165-170
目的:观察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60 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各30 例。2 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实施常规护理与吞咽康复训练,中医组实施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2 组疗程均为1 个月。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 测评2 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应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测评生活质量,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吞咽肌群的吞咽时程及最大振幅。结果:治疗1 个月,中医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吞咽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吞咽最大振幅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4 个肌群的吞咽时程均短于对照组、吞咽最大振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SS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WAL-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可增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群的协调性,改善吞咽障碍,进而恢复吞咽功能,有效防止肌群萎缩不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锐  张元元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568-2569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通关利窍针刺法,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量表、藤导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SWAL-QOL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2疗程结束后与第1疗程结束时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有差异(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再予以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眼针疗法,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X线电视透视法(VFSS)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个、4个疗程时,除洼田饮水评分外,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时间效应方面,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而观察组除了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外(P 0.05),患者藤岛吞咽评分、SWAL-QOL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P 0.05)。结论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可提高患者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且其疗效在治疗中前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肾调神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益肾调神启闭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动脉最大峰值流速、血流平均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47/50)和75.5%(37/4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神启闭针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调节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海峰  刘琰  彭辉 《新中医》2018,50(12):207-210
目的:观察项五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2组均采取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予项五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风痰瘀阻证症状评分、Barthel指数(BI)、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与风痰瘀阻证症状(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痰多、舌质暗)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6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BI和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治疗组2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项五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吞咽障碍和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晓旭  张晓  张红 《新中医》2021,53(2):139-142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阴虚,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予摄食指导、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由患者于治疗完成后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SSA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减轻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9,(12):1774-1777
目的:分析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依密封信封法等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进食呛咳、饮水呛咳、口角流涎、食物滞留、声嘶舌謇)积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吞咽困难,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两组进食呛咳、饮水呛咳、口角流涎、食物滞留、声嘶舌謇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在治疗后3周、6周依次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在治疗后3周、6周依次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SWAL-QOL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和对照组(吞咽障碍治疗仪),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及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9.80% (P< 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均有改善(P<0.05),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优(P<0.05).结论 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舌利咽汤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用活舌利咽汤治疗。结果: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HISS评分及饮水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舌利咽汤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可改善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晓霞  杨峥  赵亭 《陕西中医》2020,(10):1504-1506
目的:观察“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先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后治疗组予风三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吞咽难度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的VFSS吞咽难度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的VFSS难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寻找新方向,新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评分(VFSS)及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我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吞咽训练同时增加耳穴贴压。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观察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SWAL-QOL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SWAL-QOL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