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ales’病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累及视网膜静脉的炎性疾病,引发反复的视网膜玻璃体出血,继发新生血管、无灌注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了3例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的Eales’病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28岁主因右眼反复视物遮挡感,于2002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眼科。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大量暗红色凝血块,眼底无法窥及,指测眼压Tn:左眼视力1.0,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视网膜周边部静脉周围可见白鞘,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及棉絮斑,未累及黄斑,指测眼压Tn。视网膜荧光造…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取出物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张卯年 《眼科研究》2001,19(3):217-219
目的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细胞学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其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在病理细胞学方面的机制,为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临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继发视网膜脱离者45例(48只眼)。结果玻璃体取出物细胞例数为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占首位。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证实检出的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分别占78.8%和61.5%。结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在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Eales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Eales病的88例118眼。根据激光治疗前眼底情况将患者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对两组激光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视力和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治疗可有效控制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对于合并玻璃体出血和牵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联合玻璃体手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斌  李琦  李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748-74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9眼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根据眼底情况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mo~2a,视力<0.1者12眼,0.1~0.2者14眼,0.2~0.5者9眼,>0.5者4眼,与术前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3mo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7眼眼底激光斑清晰,新生血管萎缩,无明显荧光渗漏,12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瘤以及荧光渗漏,16眼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高眼压、后囊膜混浊、玻璃体再出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至2003年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31(41只眼)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轻壮年为主,占47.6%,双眼发病,16只眼伴玻璃体积血,6只眼有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29只眼单纯用激光治疗,12只眼做了玻璃体切割和激光综合手术,所有治疗过的眼均做了随访。29只单纯用激光治疗的眼,大部分都获得了视力的提高。在做了玻璃体切割和激光综合手术的眼中,87%的眼视力有提高,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5只眼复位成功。结论激光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治疗复发性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对复发性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44眼)玻璃体积血施行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水下透热,眼内光凝(或经巩膜冷凝),并根据病情选用眼内长效填充材料。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18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视网膜裂孔致玻璃体积血6眼,静脉周围炎5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眼,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积血(综合症)2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术后随访2~24月,4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视力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0.05以上者36眼(81.82%),0.2~0.8者27眼(61.36%)。结论复发性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经药物治疗无效,B超显示出现玻璃体后脱离或B超显示伴有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玻璃体切除术是消除玻璃体积血并使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患者13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为7个月~4年,平均23个月。18只眼视网膜均在位,16只眼(88.9%)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0.3者11只眼(71%),最好视力为1.0。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36例(39只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对患者造成视力不良的原因。结果82.8%患者术后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术后的视力恢复有不同的影响。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对视力影响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并发症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1年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69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12年,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 结果 (1)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显著提高。(2)11只眼有手术中并发症,占14.3%,其中医源性裂孔7只眼,手术中出血3只眼,晶状体损伤1只眼。(3)手术后1个月内20只眼有并发症,占260%,其中玻璃体再积血14只眼,一过性高眼压6只眼,视网膜脱离5只眼,前房出血2只眼,前房机化膜形成1只眼。(4)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白内障(9只眼)及黄斑病变(6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剥膜等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合并玻璃体积血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15-2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129眼DR合并RVO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DR合并RVO的患者118例中,双眼同时发病有11例22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66眼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占51.2%,58眼表现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占45.0%,其它分支静脉阻塞有5眼,占3.9%。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均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表现复杂,应与单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甄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治疗预后.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242例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2006年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住院病例,对其中行再次手术病例的原因、出现并发症的时间、再次手术后视力等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再次手术原因、视力.结果 在入选的242例患者288眼中,32眼接受再次手术,其中24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8眼行巩膜扣带等其他手术治疗.24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的原因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3眼(54.2%),玻璃体再出血9眼(37.5%),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出血1眼(4.2%),黄斑前膜1眼(4.2%).再次玻璃体手术后视力改善者4眼.基本不变者14眼,下降者6眼.再次与一次玻璃体手术后光感/无光感的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再次玻璃体手术的原因主要为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再出血,再次手术后光感,无光感的发生率较高,应重在预防.(眼科,20D8,17:235-238)  相似文献   

13.
二极管激光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极管激光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伴有屈光间质浑浊中的光凝效果。方法 56例(64眼)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20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4例。42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玻璃体浑浊,但能见眼底。治疗前常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行全视网膜光凝或病变区限局性播散性光凝,一般做1~5次。有10眼玻璃体浑浊重或伴有视网膜脱离术前无法光凝者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中进行光凝。结果 光凝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血管疾患并发症的玻璃体切割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9例83只眼视网膜血管性疾患合并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眼进行了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与视网膜疾患的种类有关。视网膜血管炎、静脉阻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视力改善率分别达87.2%、83.3%。糠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改善率为68%,并且出血、高眼压、虹膜红变和视网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有晶状体眼的全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切除全玻璃体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 4 8例 ( 50只 )有晶状体眼患者 ,做标准经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 ,同时将基底部和睫状体平部玻璃体一起切除。其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 4只眼 (包括巨大裂孔 3只眼 ) ,闭合性眼外伤 4只眼和开放性眼外伤 1 1只眼 (包括化脓性眼内炎 2只眼 ) ,黄斑部疾病 7只眼 ,各种原因玻璃体出血 5只眼 ,静脉周围炎 4只眼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3只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只眼。手术后定期检查视力、眼球前段、眼底和眼压 ,最后复诊时用压陷三面镜检查并在再次手术中探查睫状体平部。结果 :充分全玻璃体切除 38只眼 ,部分全玻璃体切除 1 2只眼。无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和轻度嵌顿者占 86 % ,未发生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无咬伤晶状体和睫状体并发症。一次手术成功率是 90 % ,再次视网膜和玻璃体手术总的成功率是 94 % ,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P <0 .0 5)。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角膜上皮水肿、巩膜穿刺孔并发症、青光眼、视网膜再脱离和术中术后白内障。结论 :有晶状体眼全玻璃体切除术切实可行 ,能预防或减少与巩膜穿刺孔相关的并发症和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除治疗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对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40眼)玻璃体积血施行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水下透热,眼内光凝(或经巩膜冷凝),并根据病情选用眼内长效填充材料。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15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视网膜孔源性玻璃体积血6眼,珠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积血(Terson综合症)4眼,静脉周围炎(Eales病)5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术后随访2~40月,平均(12±3.4)月,4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以上者33眼(82.5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0.2~0.8者26眼占65.00%。结论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经药物治疗无效,B超探示出现玻璃体后脱离或B超显示伴有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玻璃体切除术是消除玻璃体积血并使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3a 176例320眼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3 ~4mo),记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期4mo~3a。结果:完成激光治疗后1mo,视力提高≥2行139眼(43.4)%,无变化123眼(38.4)%,视力下降≤2行58眼(28.1)%。造影示新生血管消退307眼(95.9%),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眼压正常。28眼(8.8%)发生玻璃体积血,后行玻璃体切割,术中补激光。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原因。

方法:对2009-07/2013-06在我科住院的46例46眼玻璃体积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

结果:本组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16眼(34.8%),其次为视网膜裂孔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RD)8眼(17.4%),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眼(17.4%),再次为玻璃体后脱离(PVD)4眼(8.7%),其它少见原因为视网膜大动脉瘤3眼(6.5%)、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各2眼(4.3%),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脉络膜上腔出血、葡萄膜炎各1眼(2.2%)。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严重玻璃体出血或合并血管纤维增殖引起的视网膜牵拉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情况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对64例(78只眼)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按术前出血时间和视网膜病变程度各分为两组,进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结果术后9个月,视力为0.3以上者,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42.1%,而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5.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年,获得0.5以上视力者,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35.7%,而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获0.3以上视力者,在单纯玻璃体出血合并或不合并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为35.7%,而在大面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为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应早期手术治疗。对出血时间长、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的患者,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1因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在我院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48例48眼,记录术前和术后1 mp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眼压、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以及眼底病情的变化,随访时间4~18mo。

结果: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提高43眼(90%),视力≥0.12者36眼(75%),视力≥0.3者15眼(31%),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术后有6眼(13%)低眼压,5眼(10%)发生脉络膜脱离,13眼(27%)出现前房炎症反应,16眼(33%)术后早期高眼压,10眼(21%)术后玻璃体腔出血,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未发生。

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