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F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小切口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对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的有效性、安全性、手术指征以及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之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患者TEF滤器置入位置适中,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移位、血肿、出血或释放通路血栓形成等,无术后死亡或肺动脉栓塞发生。随访时间为1-33个月,随访期间无PE发生或复发,无严重出血疾病发生,无滤器相关死亡。结论TEF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小切口股静脉切开取栓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等.认为术后正确的抗炎、溶栓、抗凝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5.
总结了29倒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加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对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溶栓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精心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认为精心有效的护理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严格、正确地遵医嘱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者的植入术均获得成功,11例肿胀完全消退,7例患肢症状得到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8~20个月,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表现;1例晚期肿瘤患者1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总结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患肢护理、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的护理及导管溶栓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2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均未发生肺栓塞、腔静脉滤器并发症、溶栓导管并发症及出血倾向。结论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高效、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总结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治疗前准备,做好滤器植入穿刺部位护理、溶栓护理、患肢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治疗成功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手术取栓,术后给予溶栓、抗凝和去聚方法综合治疗。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患肢护理、用药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28例下腔静脉滤器无移位,肢体肿胀消退明显,无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左右,常出现下肢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肢体厥冷,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过去对DVT经常实施的手术取栓术现已被很多人放弃,特别是在纤溶药物的开发和临床使用以来,取栓手术的应用更加减少。Juhan等认为静脉取栓术比静脉内肝素或溶栓疗法更有效,董国祥认为手术取栓不是单靠手术取栓来完成DVT的治疗,而是在手术取栓术的配合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医疗效果。本组3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无1例发生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认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滤器植入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是有效的,也为手术取栓提供了安全保障。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10FMJS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下腔静脉滤器材料学的发展,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置入技术,并发症及置入后抗凝问题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材料学发展迅速,其置入技术显著提高,但对其临床应用指针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置入后抗凝问题认识也存在差异,而滤网位置偏移、游走、成角及腔静脉穿孔和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报道随着下腔静脉滤器应用的增多而相应增多。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高度重视置入后的并发症及其严重性,相信随着下腔静脉滤器材料学的进一步发展及生物相容性的提高,其临床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不及时易发展成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置入滤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效拦截深静脉血栓从而避免肺栓塞的方法,尿激酶溶栓则为公认的有效方法。本院内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为17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同时用大剂量尿激酶经股静脉留置溶栓导管或患肢足背浅静脉加压推注进行溶栓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严格、正确地遵医嘱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者的植入术均获得成功,11例肿胀完全消退,7例患肢症状得到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8~20个月,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表现;1例晚期肿瘤患者1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取栓、溶栓及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取栓、溶栓及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下肢DVT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体位与饮食指导,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肢体护理及溶栓、抗凝护理,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于术后14 d患肢拆线后痊愈出院.3例术后发生出血,其中1例术后3 d切口处的细硅胶管自切口处脱出,2例术后5 d切口处有少量渗血,均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结论:对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取栓、溶栓及抗凝治疗,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筋膜静脉内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胭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1]。栓子脱落可造成肺动脉栓塞(PE),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7年9月为18例确诊为DVT(有PE病史)的患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VCF),有效预防了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孙艳萍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4):317-317
本文报告了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术前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正确地使用弹力绷带,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协助患者及早活动。3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12例患者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