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腘窝囊肿形成的解剖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腘窝囊肿形成的解剖因素。 方法 对30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1)观察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是否存在,GSB与膝关节滑膜囊的关系;(2)是否存在GSB与膝关节滑膜囊的通道口;(3)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当关节腔内压力增大后,关节内液体是否向GSB内外流。 结果 (1)所有标本均存在GSB,40%(12个)标本的GSB与膝关节滑膜腔相通,其余60%(18个)均存在与膝关节滑膜腔相关联的薄弱区;(2)当膝关节腔内压力增大时关节液流向GSB内。 结论 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是形成腘窝囊肿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探讨成人腘窝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腘窝囊肿成人患者30例,将其中行关节镜囊肿内引流术14例作为治疗组,后路开放手术囊肿切除术16例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并行B超检查以明确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0例均随访3~6个月,平均5.6个月。术前两组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术后两组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一例囊肿复发,对照组复发率31%(5/1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疗效更好,术后复发率更低,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2Y,主因右小腿肿胀4d,外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侧月国静脉血栓而入院.患者入院后,临床医生未作进一步检查而行溶栓治疗,并于溶栓后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2d,患者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重,为明确诊断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血栓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4.
5.
1病例报告患者赵某,男性,28岁。于1993年3月开始烫吸海洛因。每日吸二次,3日吸1克。逐渐成瘾,不吸时不断打呵欠、全身不适,流涎,甚至有濒死感。吸用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吸量逐渐增加至每日1~2g。自1993年7月初无诱因出现左小腿外侧麻木,逐渐感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份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1例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其中Ⅰ级1例、Ⅱ级8例、Ⅲ级12例,均采取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2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0级18例,Ⅰ级2例,Ⅱ级1例.20例治愈,1例腘窝囊肿复发,总有效率95%.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切除腘窝囊肿,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手术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左足行走中偶发瞬间失控、丢鞋伴有小腿及足背放射性痛麻6 a.无论站立或卧位,左膝关节伸直位超过大约1 h后左小腿及足背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不能伸直腿睡觉,屈膝休息半小时后症状消失.疼痛常常沿小腿外侧放射至足部;偶尔沿大腿后向上放射,直至臀部下缘.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护理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腓总神经来自L_4~S_2神经,是坐骨神经—终末支,多半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沿股二头肌的内侧缘斜向外下达股二头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的深侧绕腓骨颈,在此处与骨膜紧贴并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两终支。因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故易受份。我科2002年1月收治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病人1例,采取多方面治疗护理措施,功能恢复较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1岁,右小腿外侧长一豆大肿物一年余、局部时有放射性疼痛。碰击局部可诱发下至全足、上至臀部的放射痛。肿物质较韧,不活动,表面肤色正常。临床诊断: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解剖1具中老年女尸时,发现左侧腓神经交通支在起始近端发出1分支,与腓神经交通支伴行,分布于小腿后面远侧1/3的皮肤,此种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国人周围神经体质调查资料,现报道如下.女尸,70岁左右,身高155 cm,腘窝中部腓肠外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共同起于腓总神经,腓神经交通支向下走行3.2cm处发出—直径0.7mm的分支,在腓神经交通支的内侧下行,至小腿后部中下1/3交界处,该分支分出3、4支细小分支,分布于小腿后面远侧1/3的皮肤.腓神经交通支由此处向下走行1.8cm后,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后者在小隐静脉深面行向外踝与跟腱之间.  相似文献   

11.
胫骨近端手术中腓总神经安全区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在胫骨近端的解剖学结构和手术安全区范围。方法:取20具尸体膝关节标本,显露股骨外侧髁、腓骨近端和胫骨外侧结节(Gerdy's结节)后,自股骨外侧髁后方向远端分离腓总神经及分支至其进入小腿前、外侧肌群处。测量腓总神经及分支至Gerdy’s结节之间的距离及相关角度。结果:Gerdy's结节最高点至腓总神经与腓骨头后方交点处的距离、至腓浅神经起始部的距离和至腓总神经前返支临近胫骨处的距离分别是(45.0±1.5)mm、(45.3±2.0)mm和(45.0±1.5)mm。Gerdy's结节最高点至腓总神经与腓骨头后方交点连线与Gerdy's结节最高点至腓浅神经起始部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3°±2.1°,与Gerdy's结节最高点至腓总神经前返支临近胫骨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7°±2.3°。腓总神经及分支被限定在以Gerdy’s结节为中心,半径为45mm、弧度为97°的圆弧区域内。结论:利用Gerdy’s结节为标志,能容易地限定出腓总神经及分支在胫骨近端的走行轨迹,即手术安全区。于手术前标出安全区可避免对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关于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国内如潘铭紫等已有不少报告。我们在解剖一具屍体过程中,发现其两侧胫神经、腓总神经与梨状肌发生稀有的变异(图1,2),现特报告如下: 解剖所见这一变异出现在一个老年男屍,其躯干下部与下肢正常,唯有下列三项引人注意。 (一)梨状肌梨状肌一般起始于第2—4骶骨的骨盆面,经过坐骨大孔而止于股骨大  相似文献   

13.
大鼠腓总神经胞体的形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军  黄瀛 《解剖学杂志》1994,17(3):235-238
用HRP逆行记大鼠腓总神经的胞体.结果显示运动神经元池位于脊髓L_3节段尾部至L_5节段吻部的前角后部贴近外侧缘,胞体数量为584.84±6.57,胞体直经为30.68±0.23μm胞体一级树突的数量为4.25±0.06枝、直径和为20.07±0.45μm 胞体直径与其一级树突数量、直径和、平均直径均正相关、但有径25μm以下胞体的直径与一级树突的数量不相关,与直径和和平均直径正相关.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L_4和L_5背根节中、胞体数量为3439.71 ±107.69.胞体直径为22.24±0.74μm.  相似文献   

14.
在6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腓总神经穿行的腘窝外侧沟和腓骨长肌纤维拱的形态。拱的入口在腓骨头尘下方1.8cm,拱长2.4cm,属全腱性的拱仅占8.1%。对腓总神经的主要分支部位作了测量,这些数据对腓总神经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在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的29例为A组,无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的31例为B组。C组为正常对照。在三组中测定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DP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限,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A组与B、C组分别对比,A组MCV减慢(72%),DPL延长(55%),CMAP波幅降低(34%)、时限延长(52%),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对比,B组CMAP波幅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B组16%DPL延长,对7%CMAP时限延长。各组内远端与近端刺激引出的CMAP波幅、时限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电生理异常率为100%,B组为23%。A组病程长但血糖水平同B组相近。结论:了解腓总神经的电生理改变有助于评价糖尿病性远端神经病与临床病程、进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带血供的组织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对于多发性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自体组织移植缺乏理想的供区、对供区的创伤、功能影响大 ,仍然是丞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开发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多种组织的缺损 ,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作者报道应用经低温6 0 Co灭菌、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肌腱和神经移植修复下肢多发性损伤病例 ,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获得近期满意的疗效。然而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仍存在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如异体神经移植其轴突能否生长 ?即便可以生长 ,其生长情况怎样 ?肌腱的生物学活性和力学强度的远期效果如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腓总神经的走行及分支位置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总神经从坐骨神经分出至小腿之前,走行在致密的胭窝外侧沟和腓管内。胭窝外侧沟的长度为82.5±2.3mm。在腓管内,神经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紧相贴,腓管的长度为26.5±1.5mm,腓总神经在腓管内的长度为23.5±1.7mm。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位置,在进入腓管之前者占42%,在腓管内者占58%。结论致密的胭窝外侧沟,以及腓总神经在狭窄的腓管内与腓骨颈处的骨膜紧密相贴,是腓总神经容易受卡压的两处解剖学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3例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该病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2年3月,采用囊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3例,其中结扎、切除含囊肿腓总神经关节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9~15个月,平均11.3月。3例患者术后4—10d胭窝部胀痛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第1、2趾间刺痛感消失。足背伸肌力恢复至4级者2例,恢复至3级者1例。患者均无囊肿复发表现。结论: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十分罕见。对于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目前多行手术切开神经外膜引流,同时随访囊肿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长时间蹲位致腓总神经损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陈某,男,19岁;因左下肢无力、跛行半月余,于1999年5月14日来院就诊。患者系驻地某炮师新兵入伍战士,因兵种的需要,每天训练时需长时间蹲位操作。训练后常觉左下肢麻木,近半月来症状明显加重,并无力,呈跛行,不能坚持训练,遂来院就诊。体查:一般情况可,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左下肢跛行,左足下垂,足背屈不能。神经肌电图检查:左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及足背踝关节处刺激,于趾短伸肌上记录,其运动传导速度为378ms[相应右(健)侧为50ms],两刺激点在趾短伸肌处收集到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01mV[右(健)侧为19mV],与健侧相比较运动传导…  相似文献   

20.
双腓肠内侧血管、神经1例彭福荣①班珂①吴玉亮①应用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转移修复膝前及小腿上端软组织缺损共20例。于1996年6月24日手术中遇双腓肠内侧血管、神经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9岁。因右膝被汽车撞伤2小时入院,诊断为右髌骨开放性粉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